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0-07-20黄伟权江永发黄晓炜常毅良
黄伟权, 江永发, 黄晓炜, 常毅良
(1 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510850; 2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510800)
髌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 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髌骨可以降低关节应力与摩擦, 增强股四头肌伸膝能力, 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维系组织[1]。 髌骨骨折在全部骨折中的发生率较高, 骨折后患者膝关节容易出现退行性变, 限制患者膝关节屈伸[2]。 因此临床对于髌骨骨折的治疗, 应该注重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 保证稳固固定, 帮助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 避免关节发生粘连[3]。 以往多选择克氏针张力带治疗, 虽可获得一定的效果, 但也存在不足[4]。 本研究探讨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在髌骨下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70 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为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 察 组35 例, 男19 例, 女16 例; 年 龄43 ~76 岁, 平 均(56.27 ± 7.01) 岁; 骨折原因: 摔伤20 例, 交通事故伤12 例,其他原因致伤3 例。 对照组35 例, 男20 例, 女15 例; 年龄45 ~75 岁, 平均 (57.93 ± 7.23) 岁; 骨折原因: 摔伤18 例,交通事故伤13 例, 其他原因致伤4 例。 两组的年龄、 性别、骨折原因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治疗方法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 患肢大腿中上1/3 部位应用充气式止血带, 压力控制在60 kPa,持续充气一小时。 做一个以骨折端为中心髌前正中纵行切口。对照组仅实施克氏针张力带治疗, 观察组实施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 ①克氏针张力带治疗: 显露骨折断端, 将嵌插的软组织以及血肿清除, 将骨折断端显露出来时最大程度使髌前腱膜、 髌韧带扩张部完整性得以保持, 在直视下完成复位处理, 借助复位钳进行暂时性固定, 选择2 根2.0 ~2.5 mm 直径的克氏针平行从髌骨中内及中外1/3 上端向下纵形穿到髌骨下端, 针尖尾各自外留10 mm, 在上极针尾折弯90°, 接着向后把克氏针弯转180°, 使其与髌骨上极骨皮质相邻, 避免针向下滑出。 选择1.0 mm 直径的钢丝从克氏针一端后面绕髌骨前,接着同一针另一端后在髌前作8 字型固定拉紧, 于髌上极扭紧打结, 向骨内锤入弯的部分。 另外一枚克氏针选择相同方法完成固定。 ②髌骨爪内固定: 直视下将髌骨复位, 复位钳固定,把持, 克氏针两枚固定, 检查骨折复位良好, 关节面平整, 钢丝8 字形固定拉紧, 并选取适当型号髌骨爪固定, 检查确保骨折稳定性良好, 利用 “C 臂” 检查确定髌骨关节平整后, 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 将切口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骨折Ⅰ期愈合时间。 ②膝关节功能: 选择膝关节Lysholm评分法评价膝关节功能, 内容有下蹲、 爬梯、 不稳定、 支撑、跛行、 疼痛、 交锁、 肿胀, 每项0 ~25 分。 得分越高, 关节功能越好。 分别在术前、 术后1 个月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行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的骨折Ⅰ期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骨折Ⅰ期愈合时间比较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骨折Ⅰ期愈合时间比较
骨折Ⅰ期愈合时间 (月)观察组 35 58.62±10.38 35.48±5.95 2.18±1.02对照组 35 56.63±8.98 33.54±5.27 3.87±1.24 t 1.0251 0.8542 3.6214 P 0.3205 0.1859 0.0010分组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2 膝关节功能 术前, 两组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1 个月, 两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的Lysholm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 评分比较
分组 n 术前 术后1 个月观察组 35 53.26±6.39 78.89±7.52对照组 35 51.28±5.99 72.65±6.84 t 1.5240 3.6259 P 0.3207 0.0004
3 讨论
髌骨下极骨折是髌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 继发内固定失效、 骨折再移位的可能性较大[5]。 以往的治疗中认为可以直接将髌骨下极切除, 但这一方法仅实现了伸膝装置连续性的重建, 无法有效恢复髌骨长度、 解剖形态, 甚至可能引起程度不一的肢体功能障碍, 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应用[6-7]。 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对于髌骨横形骨折、 较大骨块的粉碎性骨折患者较为适用, 但术后无法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更容易出现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8]。 本研究中应用的髌骨爪固定法适应髌骨生物学特点, 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9], 不会锐性突起, 不会形成明显刺激。
本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不大, 但观察组的术后骨折Ⅰ期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术后1 个月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 评分为 (78.89 ± 7.52) 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2.65 ± 6.84)分 (P <0.05); 提示髌骨爪良好的应用价值。 髌骨爪固定法中应用的髌骨爪可以从不同方向形成压力, 将髌骨骨折块牢固环抱, 并有助于使骨折端受膝屈曲应力、 股四头肌收缩的拉伸作用, 使骨折端得到更好的固定, 术后能够更迅速愈合[10-11]。 另外, 有研究[12-13]显示, 髌骨爪固定法操作难度小, 不需要将髌前筋膜切开, 小切口下就可以维持关节面的平滑, 不会对骨折部位的血运形成严重影响, 术后能够更早开展功能锻炼, 因此术后恢复速度更快。
综上所述, 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骨折愈合, 改善膝关节功能,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