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及其物流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价值与对策
2020-07-20张德荣
张德荣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1 引言
2019年,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层次提升为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并且为了支撑和促进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体系、健全机制、深化改革的举措和保障。其中,“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就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求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4月4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随后出台的一系列职教改革措施中,都将试点1+X证书制度作为重要任务。截至2019年年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分2批共遴选确认了16个“X”证书,启动5 266个试点,试点院校共1 877所。推进速度之快、试点院校之多、影响之广,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史上所罕见。但是,总体上热闹的试点场面,却难掩参与试点院校数量的东西差距、尤其是公办和民办院校的差距。公办院校试点4 961个,试点院校达1 755所,而占比三成左右的民办院校试点只有305个,试点院校仅有122所[1]。民办院校包括中职、高职和应用本科等,其中民办高职是主体。这次1+X证书制度的试点,教育部设定了门槛,对专业经历、教学条件、培训经验、师资力量等做了规定,所以入选的高职一般为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优质)院校。某些公办高职在试点中热情很高,而政府教育部门和民办高职对试点表现却是缺乏积极性,甚至是试点涉及到的政府、行业、企业、民办高职等各方主体都缺乏积极性。究其原因可能是政府不放心,行业企业没热心,民办高职是没信心。往年的多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比如订单式培养、工作过程导向、现代学徒制等,在民办高职大多这次的1+X证书制度改革在民办高职能否成功最终要取决于国家、政府的决心和关心,取决于行业、企业的热心,取决于民办高职及相关专业的信心和恒心。众心所向,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决定因素—价值和对策,也就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在民办高职实施1+X证书制度的价值,并熟练掌握实施的对策,才能调动政府、行业、企业、民办高职等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本文将从政府、行业、企业、民办高职等相关实施主体的角度,聚焦民办高职及其物流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价值和对策。
2 关于1+X证书制度价值的研究综述
唐以志[2]认为1+X证书制度对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深化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蒋代波[3]认为1+X证书具有沟通功能、引导功能、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是职业教育生态的整体升级支撑制度。杜沙沙,等[4]认为该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变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李虔,等[5]认为1+X证书制度对于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贯通和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刘阳,等[6]认为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与制度设计,可以重构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学习生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杜怡萍,等[7]认为实行1+X证书制度,是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的重要制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精准育人和高端育人,有助于推动研制现代职业教育系列标准,建立中国特色的资历框架和终身教育体系。赵坚,等[7]认为1+X证书制度试点对于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培养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世界职教改革发展的中国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3 民办高职及其物流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价值
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在于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于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本领,“1”与“X”是基础与拓展、主体与补充的关系。1+X证书制度不同于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1”与“X”两者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内在统一性。最大的不同就是赋予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职业证书的权限,将双证书制度下双证书的分开管理、分开规划、分开教学培训、分开考试鉴定、分别授证改为在院校内1+X证书制度中的“1”与“X”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筹教学培训、统筹考核鉴定、甚至探索协同授证,实现基于认知成长规律的“1”和基于技能形成规律的“X”之间的互通衔接,达到“书证融通”。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重复培训、考试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以及各方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1”与“X”的结合融通克服了纯“普教化”“技能化”倾向,使其价值发生了质变。
影响1+X证书制度在民办高职及其物流专业中试点及实施的主体包括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民办高职及其物流专业本身等。前述各位学者在谈1+X证书制度的价值时,较少联系主体来具体分析。本文将结合实施主体分析1+X证书制度对各主体的价值,以便政府、行业企业、民办高职等能够充分认识到1+X证书制度在民办高职实施的重要性。
3.1 对政府和社会的政治、社会价值
(1)1+X证书制度采取社会化方式遴选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有助于政府对职业教育“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有助于职业教育从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化办学格局的转变,有助于完善以产教融合、终身学习、职普融通、中高职贯通为关键特征和核心要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助于优化职业教育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
(2)1+X证书制度有助于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畅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尤其是高职扩招100万人,大量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可以通过1+X证书制度得到培训提升的机会,能够极大优化存量人力资源,尤其是存量达5 700多万的退役军人,实现劳动者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3)1+X证书制度通过改革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促进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内涵发展转变,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有利于改变中国职业教育模仿者形象、打造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优势。
(4)1+X证书制度通过开发与转型升级的经济结构高度对接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进行试点培养,使获得证书的求职者就业优势、工作待遇显著提升,将有助于改变歧视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促使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尤其是作为职业教育质量底层的民办高职,如果也能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开发出类似华为认证证书的“X”证书并实施培养,那对社会关于职业教育观念的冲击和重塑将载入职业教育发展史。
(5)1+X证书制度通过“1”与“X”的互联互通、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相互转换,与搭建各类学习成果立交桥的“学分银行”实行良性互动,不仅提高了证书培训的权威性,而且共同促进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
3.2 对物流行业、企业的价值。
1+X证书制度相较于双证书制度的优势在于:“X”证书比职业资格证书更贴近于区域经济、更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更能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中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所以是首批试点的“X”证书,是因为物流业是转型升级发展最快、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奇缺的领域之一。但物流业又是结构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的领域,高职尤其是民办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很低。据对某民办高职2015至2017年三年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三年的就业对口率分别只有10.25%、10.98%、18.84%[8]。一方面物流人才奇缺,一方面物流专业毕业生又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说明物流专业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物流行业企业的需求,在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等方面存在差距。所以,紧跟物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紧贴物流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显得尤为迫切。当前物流新业态、新技术演进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形式方面。演进的方向是从传统组织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演进。具体表现在由传统企业中比较简单的物流部门逐渐演变为比较专业的物流企业,再演变为比较简单的物流联盟,然后演变为现在比较典型的物流新业态——云物流(如图1所示)。
图1 在组织形式方面物流新业态演进趋势
(2)物流方法手段方面。演进的方向是从最原始的依靠人力向省力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具体表现为从人力物流进化为畜力物流,再进化为机械物流,然后进化为现在流行的智慧物流新业态(如图2所示)。
图2 在物流方法手段方面物流新业态演进趋势
(3)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方面。演进的方向是从中观向宏观不断扩展,向微观不断深入。具体表现在由传统占主流的城际物流在微观上向同城物流、社区、农村物流不断深入,在宏观上向区域城际物流、跨境物流不断扩张(如图3所示)。
图3 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方面物流新业态演进趋势
从以上发展趋势看,组织结构的演变导致物流职业岗位结构的扁平化,物流方法手段和活动空间的演变导致人才需求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能与知识密集型转变,由传统的物流技能人才发展为需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物流业的快速转型升级,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面对挑战,1+X证书制度显示了巨大优势,能很好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全方位对接,弥补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在适应性、针对性、先进性和灵活性上的不足。作为物流领域培训评价组织的北京中物联培训中心,在物流专业领域内参加过职业标准制定,与物流行业、龙头企业、领先企业有广泛的联系,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开发的优势。其开发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传统的物流职业功能之外加上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功能,在中级的工作内容中包括了管理数据化与智能化应用,高级中包括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较好地契合了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等级从广度、深度上比其他专业更具有宽泛性,其等级标准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
1+X证书制度的价值还在于“X”的多种可能性,可以是若干,可以是本专业的证书,也可以是跨专业的。物流专业的学生除了可以考取第一批试点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外,还可以选择考取第二批公布试点的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传感网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X”证书,这些证书都与物流新业态、新技术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大量手握多个“X”证书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个人而言,可以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就物流行业而言,能够满足支撑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助力物流行业创新驱动发展;就物流企业而言,能够满足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支撑、推动、引领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X”证书也有利于物流企业对求职者完成工作任务的胜任力有清晰了解,能让用人单位准确地将求职者配置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从事最适合的工作,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人与岗位的最优配置。所以,“X”证书在学校是教育证书,而在企业就是劳动证书,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管理。
3.3 对民办高职的价值
作为实施主体,1+X证书制度对民办高职的价值应该更高于那些本就优秀的示范、骨干、优质高职院校。因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民办高职表现更为突出、更为集中;实施1+X证书制度的目的,在民办高职表现得更为迫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指出实施1+X证书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指导思想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精准指向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1+X证书制度如果能够在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普通民办高职成功实施,价值和效果将是更为显著的。错过了多次职业教育改革洗礼,又无缘国家骨干校、示范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普通民办高职,应该努力争取、把握这次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1+X证书制度对民办高职的价值具体表现在:
(1)能够为民办高职治理体系注入活力、提高能力。由于多方面原因,高等职业学院尤其是民办高职在学校治理方面不如普通高校。1+X证书制度能促使民办高职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加强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倒逼民办高职治理体系的完善、治理能力的提高。
(2)能够为民办高职校企合作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在与企业合作方面,民办高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更愿意与有实力的高校合作,因为这些高校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强的科技、师资力量的支持,他们的资源也更愿意提供给这些高校。而1+X证书制度,是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有效载体[9]。通过社会化机制遴选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是一种集行业组织、教育机构、评价机构的属性于一体的多功能组织,具备凝聚有关行业、多家龙头企业和优质院校等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能力,在校企合作上能起到很好的“粘合剂”作用。一方面通过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另一方面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全过程,实现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互联互通,能有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为了提高企业参与1+X证书制度下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也发布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使得民办高职在校企合作中也有了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深度合作的凝聚力。
(3)能够为民办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加驱动力。由于品牌、待遇等原因,民办高职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教师,而且教师平时参与的培训也不多,师资队伍是制约民办高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X证书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培养培训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向“双师型”教师转型,适应变化。而且培训评价组织都是有优质培训资源、师资团队和丰富培训经验的,能发挥其师资培训的优势。对积极参与试点工作的教师,在待遇上也应给予倾斜,这对工资较低的民办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国家也给予了一些优惠激励措施。
(4)能够为民办高职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增加财力。由于财力原因,民办高职的教学设施设备大都比较缺乏、落后。要想实行1+X证书制度,要具备真实的工作环境、配套的设施设备。国家对实行试点的院校实行奖补政策,民办高职可以抓住机会,而且试点也会调动学校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同时,1+X证书制度使专业教学与证书培训的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资源等建设同步化,在降低教师工作压力和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
(5)能够激发民办高职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1+X证书制度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空间,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前景,对改变民办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方向不明、动力不足有积极作用。而且“X”证书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操培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能摆脱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X”证书清晰的岗位要求、纵向等级的划分还能激发学生逐级攀登高峰的进取心。这些都将对民办高职教学质量的改进、品牌的树立起到促进作用。
(6)能够增强民办高职的社会影响力。1+X证书制度下,民办高职通过“X”证书的开发与培训,通过与培训评价组织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走出小圈子,走出封闭办学,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通过“X”证书的培训,积累培训经验和资源,不仅可以面向本校学生,还可以面向社会生源、面向其他学校学生,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地方政府也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民办高职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通过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来扩大民办高职的影响力。
3.4 对民办高职物流专业的价值
在民办高职,物流专业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专业。由于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高于普通教育,大多数财力缺乏的民办高职更愿意举办轻资产的专业,像行政管理、人力资源、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在民办高职比较常见。而物流专业是比较典型的重资产专业,物流实训室几乎是必备的配套设施,投入较大。但物流产业是一个充满前途的朝阳产业,物流人才的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有些民办高职为了扩大生源,不得以开设了物流类专业,投入较多资金来建设物流实训室,配备了较多的物流设施设备硬件。但是,对于配套软件却舍不得购买,造成许多硬件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再加上生源、实训课程设置等原因,造成设施设备利用率很低,令投资者不满。而且,由于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迅速,物流设施设备的半衰期不断缩短,再加上缺乏维护,老化加快,适合使用的越来越少。但如果能实现1+X证书制度,进行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这种状况将有望大为改观。首先是“X”证书培训对设施条件的强制要求,其次是政府的奖补资金,但最主要的是利用率的提高、培训效益的增加,会激励投资者投资。
1+X证书制度的最大价值应该是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它是前述所有价值的基础和落脚点,没有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前述对政府、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的价值都可能是空谈。1+X证书制度通过“1”和“X”的有机衔接、校企“双元”育人,能有效解决过去物流专业教育“教学脱离实际、专业脱离职业、学生脱离岗位”的难题,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使产教更加融合、校企更趋合作。民办高职通过将“1+X证书”制度与物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跟物流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业态变化的脚步。也有助于改变原来普教化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物流岗位真实环境,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4 民办高职及其物流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对策
要想在民办高职实施1+X证书制度,各相关主体不仅要充分了解实施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要熟练掌握实施的对策和手段。只有政府、行业、企业、民办高职及其相关专业相向而行,高度重视,科学施策,才能让1+X证书制度在民办高职得到贯彻。根据以上各主体的影响范围,将对策分为宏观对策、中观对策和微观对策。
4.1 宏观对策
宏观对策主要指国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采取的对策,涉及到行业、企业。能否将1+X证书制度深入到普通民办高职实施,政府的观念、制度、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1)国家、政府观念的转变:①国家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在民办高职实施“1+X证书”制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是对国家、社会,对行业企业、民办高职等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要想改革职业教育的诸多弊端,民办高职是关键一环,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②国家政府部门要认识到支持民办高职的义务,因为从公共产品理论来看,民办高职属于准公共产品;从成本分担理论来说,遵循“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国家和社会是民办高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理应负担必要的费用。而且随着职业院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教室+工坊”、“学校+园区”等组织模式不断出现,公办民办界限也将逐步模糊,政府应淡化公办民办之分。③国家教育部门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为了鼓励先进,国家教育部门对示范、骨干、优质院校投入了大量的建设、奖补资金,部分院校资金充沛,而大多数的民办高职资金紧张。④国家教育等部门应转变趋易避难的观念,要像在经济领域扶贫攻坚一样,有在教育领域进行教育扶贫攻坚的担当。但有时政府教育部门也像部分老师一样,只喜欢优秀生,因为有什么事情交给优秀生去做更让人省心,让优秀生回答问题也更显得自己教有所成,奖励、资源等也都给了优秀生,结果造成优生差生之间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大。1+X证书制度试点规定门槛似乎就有这种想法、这种后果。且如果只选优质校进行试点,得出的试点结论是否有普遍性?按照党和政府的决心,1+X证书制度试点后是一定要在全国普遍推行的,到时非优质校的试点经验从何而来?
(2)国家鼓励民办高职实施1+X证书制度的措施、政策和制度:①在遴选试点院校时,应适当考虑民办高职。按照第一批的试点要求,绝大多数民办高职是达不到门槛的。为取得普遍的试点经验,为以后普遍推行积累非优质校的试点经验,应选择相应比例的普通民办高职参与试点。同时,在奖补资金上也可以适当向民办高职倾斜,以帮助其尽快具备试点条件。当然,为了避免证书含金量的降低,政府也要加强质量保证和监督措施,建立职业技能证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不降低标准,提高证书的公信力和认可度。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养培训质量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②国家在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时,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吸引民办高职参与和共享,避免民办高职成为看客。采取优惠措施支持民办高职能建好用好学校自已的实训基地,或支持民办高职与优质校联办、与企业合办实训基地,以促进民办高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③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培训评价组织、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等与民办高职对接并提供帮助。培训评价组织具有丰富的企业资源、优秀的培训经验、紧贴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这些都是民办高职求之若渴的资源,对民办高职的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教学对接职业标准将有巨大助力。但龙头企业和培训评价组织本质上一样,追求的主要是利润,财力缺乏的民办高职不一定能获得其热心帮助,需要政府政策鼓励。④民办高职师资力量较弱,较难满足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政府教育部门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民办高职教师的“双师”水平。除了资助培训外,也要对民办高职的师资培训、师资水平等提出严格要求。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提高民办高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能够与公办高职教师进行合理流动,才能不断消除公办与民办高职之间的马太效应。⑤国家教育等部门为建立国家学分银行和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可考虑资助民办高职搭建信息化管理与使用平台、建立校级学分银行,确保各项工作实现集成,为国家级的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建设打好基础。而国家级资历框架也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依据,要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书证融通”。
4.2 中观对策
中观对策主要指民办高职实施1+X证书制度的对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所以,高职院校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对策正确与否,关系到实施的资格、效果、甚至成败。民办高职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认清价值,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宣传发动,形成氛围,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民办高职要充分认识到1+X证书制度对自身的价值、对国家社会的价值、对专业建设的价值,高度重视试点和实施机会,努力争取。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学校现状,厘清学校发展定位,确定试点和实施的专业,规划学校“X”证书种类。同时要在学校积极宣传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1+X证书制度的显著价值及实施要求,要在学校形成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氛围。
(2)抓住契机,找差距,补短板,完善自我,迎接挑战。对于民办高职来说,1+X证书制度是促进其发展升级的一个重大机遇。民办高职要发挥“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努力找差距、补短板。要实施1+X证书制度,民办高职的短板主要表现在教师、实训设备、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民办高职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师创新团队的教学能力和培训技能。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教师在校企间流动,形成校企双向协作交流机制,确保教师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的能力。利用“双师”标准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培训评价组织培养教师的“X”证书培训能力,通过高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至于实训条件,“X”证书国家考核标准为专业实训设备建设提供了标准,可以据此向出资者申请加强投资,也可以与同类院校、合作企业等共建共享,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培训评价组织的丰富资源。还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组织方式如采取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或者委托培训评价组织培训,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的办法等,减少依赖新增设备、场地等重投入方式。
(3)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培训评价组织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优质院校、尤其是参与试点院校的联系,学习先进经验。龙头企业一般是行业先进技术的代表,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的开发者,同时也是考核和发证者,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合作,有助于加强对1+X证书制度的理解和实施。优质院校、尤其是参与试点院校的先进经验也是民办高职争取试点实施的必要准备。
(4)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公平分配,兑现承诺,调动教师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的积极性。要实施1+X证书制度,民办高职要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组织机构调整,明确相关责任,改革和完善学制、学籍、学习成果管理制度。建立和强化内部的教学和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坚持质量为上、管好两端、规范中间的原则。严把证书引入、培训、考核和学生毕业等关键环节。配合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筹建校级学分银行,以促进“1”与“X”的互融共通,同时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贡献力量。要完善分配制度、激励机制,要向参与试点的专业和教师倾斜,并兑现承诺,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4.3 微观对策
微观对策即民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对策。虽说高职院校是实施主体,但是具体的工作主要是由试点专业完成的。专业(群)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工作。笔者所在的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了做好实施1+X证书制度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四创新”、“五对接”的对策:
(1)“四创新”。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学校“一能双创”(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下,努力建立符合“校企双主体、素质技能双核心、毕业职业双证书”要求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②教学模式创新。推进物流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深度对接,紧跟物流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要求,培养“综合素质+技能特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不同性质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健全和完善“研产学用结合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统筹信息化教学、在线课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等实践教学模式。③课程建设模式创新。落实教育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建立以物流企业工作过程要求为导向,以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真实职业项目”所需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既能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技能、能力要求的完整性,又不破坏职业院校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完整性。④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按照“优势互补、产教兼顾、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和拓展实训基地,努力形成四个“理实合一”,即教学场景“理实合一”,教学内容“理实合一”,教师能力“理实合一”,课程考核“理实合一”,服务于职业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
(2)“五对接”。促进1+X证书制度下“1”与“X”的五个“对接”,即标准对接、内容对接、培养培训过程对接、考试考核对接、学习成果对接,在准备阶段尤其要做好标准和内容的对接。①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紧贴物流典型岗位更新培养培训标准,加强与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联系,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式。②将证书考核内容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接,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促进 “课证融合”。在物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职业能力要求中,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成本与绩效管理等几个模块,都是专业核心课的内容,主要应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X”证书要根植在学历教育基础上,不是要独立于专业教学之外再设计一套培养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只有在专业课中较少涉及的内容如物流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新技术、新工艺,可单开或委托培训,也可以选修课、拓展课等形式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补充、强化和扩展。
5 结语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民办高职及其物流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对国家、社会、对行业企业、对其自身的价值并掌握正确的对策,才能调动国家、社会、行业、企业、民办高职及其物流专业的积极性,才能促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质量普遍提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