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需求导向下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7-20万凤娇

物流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供应链人才

万凤娇

(江汉大学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1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的冲击,“现代供应链”日益受到国家、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已将供应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在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及供应链。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中国第一部供应链政策性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在2020年要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要加快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才。指导意见的发布直接推进了供应链的人才培养。此外,以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出现,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对整合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管理从业人员的需求逐步增加。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如何以现代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需求为依据,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有关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多,主要针对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王长琼[1]从创造性理论的角度对创新型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展开探讨,重点探讨了考评方式和教学方法;彭纯军、丁银和曾恋之[2-5]则重点研究了高职院校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本文则从人才需求侧与人才供给侧分析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与需求情况,重点探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 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情况

专业是为产业服务的,产业所需的人才直接决定了专业的培养规格与方式。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将对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在前程无忧网站上搜索“供应链”,全国范围内近一个月发布岗位数量达到6万多,可见,绝大多数企业需要大批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智力支持,主要包括:制造业、商检部门、服务领域(批发、零售等)、快递业、国际货代业、运输业、港口经营业、仓储业、部分产品加工承揽行业、分拣包装行业、物流设备维护行业、政府有关部门等。在2017年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已正式将供应链管理服务纳入国民经济行业细则中,主要属于商务服务业。

供应链管理成为新兴行业、职业与专业。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供应链管理师[6]。目前国内大多企业已将供应链管理师纳入核心战略岗位之一。供应链管理师主要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技术,从事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的协同,以控制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并提高准确性、安全性和客户服务水平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为:

(1)实施销售和运作计划,进行库存管理,协调供给与需求关系;

(2)制定采购策略,对供应商进行整合与评估;

(3)负责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实施精益生产;

(4)负责运输网络设计与管理,协调仓储规划与运作,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交付与回收;

(5)制定供应链信息技术决策,运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客户、内部供应链、供应商及交易;

(6)运用供应链绩效管理工具及方法,对供应链进行评估与改进;

(7)提供供应链技术咨询和服务。

从以上对供应链管理师的定义和工作任务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需要既有全流程的供应链管理知识又要有技术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供应链管理人才。当前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向:

(1)供应链规划与计划人才,能够站在供应链设计的角度和供应链建模角度,进行供应链网络规划、供应链产品流设计、供应链库存优化和供应链风险优化;

(2)供应链运营与管理人才,能够胜任供应链实务操作活动的能力,如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等实务性的操作;

(3)供应链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对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需要更多具备新技术、新思想的智慧供应链专业技术人才。

在实践操作中,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采购与供应管理(寻源)、生产运营管理(加工)、物流管理(交付)三大领域,相关岗位包括生产、采购、计划和物流四个方面,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能力有以下的要求:

(1)企业最看重的能力为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不同工作岗位,职业核心能力重要程度略有差别,但总体上都比较看重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2)企业也非常看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不同工作岗位,对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数据分析能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系统规划与设计等核心专业能力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整体上需要具有供应链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的物流与供应链规划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

3 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 供应链管理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了采购、物流、电商、工业工程等供应链相关专业,但是,供应链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且紧缺的专业。2018年,我国第一个本科阶段供应链管理专业在武汉学院设立,而后陆续又有多所高校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截止2019年,我国共有25所高校设置供应链管理专业(见表1)。

表1 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部分学校的培养方案的调研,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分四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块(具体见表2)。

表2 供应链管理专业的课程情况

3.2 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需要具备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专业管理人才,对现行的供应链课程体系和培养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校中物流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供应链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复合型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当前培养的供应链管理人才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造成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

(1)部分高校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由于供应链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当前高校开设的供应链管理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还不明确,有趋同的趋势,并未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以及学校特色有所侧重。

(2)课程体系设置还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在理论教学体系设置上,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偏理论,部分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并没有真正掌握供应链运营和设计能力,导致学生不具备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

(3)教学模式上过于单一。绝大部分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低,课堂互动性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4)实践环节缺乏有效的整合。虽然很多高校都有开设实践教学环节,但多数实践课程的设置与理论课程不匹配,实践课程之间也缺乏衔接性,并未真正发挥实践环节的作用。

4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人才需求侧改革的链接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供应链管理人才属于社会紧缺人才,企业对供应链管理人才能力要求高,高校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政府+学校+协会+企业”的四位一体的无缝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改进高校与企业供需关系,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企业的高度满意。政府方面可以出台更多的政策和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行业协会则扮演着第三方纽带的作用,可以通过调研了解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情况,并可将信息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为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政策提供参考,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关的供应链从业资格考试认证服务和举办相关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企业方面可以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可以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某个企业供应链的每个细节,企业也可与高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员工培训,真正实现校企融合。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考虑企业发展需求,重点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完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沟通能力,突出供应链管理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和新锐性。

图1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4.1 高校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要找准定位,强调特色

不同的社会岗位必然有着不同的教育层次与专业技能背景要求,这就要求在专业方向方面有着不同特色规划目标,要突出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高校要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都有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建议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确定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4.2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关键和核心。高校在课程体系优化上应积极与行业协会交流,掌握当前行业发展需求,针对行业需求,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国际一流高校和企业接轨。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除了实施通识教育促进学生科学基本素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外,还需要通过完善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实操能力,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深厚的知识储备。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供应链管理相关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可考虑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供应链行业的最新发展,保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4.3 优化教学方法,形成创新的教学模式

供应链是根据需求预测来设定整个链条,但需求是难以确定的,所以理论化的供应链教学很难收到成效,需要加大实践性。美国英国的教育体系就以案例教学为主,刚好符合供应链随时变化的特征;不同行业的供应链是不同的,所以在供应链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考虑采用案例教学法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企业实践与案例为引导讲授理论知识,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以学生为主,采用角色扮演、辩论赛、小组讲授等多种方式授课,使学生深刻理解问题来源与依据,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考虑定期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与高校教师合作授课,使学生能够及时供应链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沿。

4.4 构建分层分级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施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为突出强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供应链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考虑分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集中实践环节两个方面。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建议以学生为中心,将现阶段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引入企业级的仿真型训练平台,为每个课程匹配相应的实验实训平台,边学边练,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外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在校企合作企业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分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高校可与企业深度融合,在共同的目标下,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为核心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与使用,搭建校企共建基地,如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师实践基地、订单培养基地等。

4.5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打造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研究课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供应链大赛,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的积极性,并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5 总结

随着供应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企业需求的具有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是高校供应链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本文就从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三个方面,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国内供应链相关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供应链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供应链人才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人才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