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砂半理中汤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2020-07-19孙变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蒙脱石汤加灌肠

孙变亮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 三门峡 471200)

小儿腹泻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症,通常伴有大便溏泄、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发生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严重者甚至休克[1]。资料显示,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小儿腹泻发生的主要因素[2]。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脾虚湿盛、外感风寒等是主要病机,治疗应健脾除湿、升清降浊[3]。本研究用砂半理中汤加味灌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4例,均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1~4岁,平均(3.04±0.47)岁;病程10~16天,平均(13.82±1.03)天;排便次数日4~7次,平均日(5.72±0.53)次;脱水程度为轻度26例,中度17例,重度4例。联合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1~5岁,平均(2.98±0.51)岁;病程9~18天,平均(14.02±1.15)天;排便次数日3~7次,平均日(5.69±0.49)次;脱水程度为轻度27例,中度15例,重度5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中小儿腹泻诊断标准。大便呈蛋花样稀糊样,大便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在10个/HP及以下。②中医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标准。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畏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腹泻次数日大于4次,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蒙脱石散过敏,慢性或迁延性腹泻,血液系统或全身感染,精神行为异常。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纠正水电介质、酸碱失衡、补液、补充钙质与维生素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根据不同年龄予以不同剂量蒙脱石散(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23),1~2岁0.45g,3岁以上0.9g,溶于50mL温开水口服,日3次。连续治疗5天。

联合组加用砂半理中汤加味灌肠。药用甘草6g,黄连10g,干姜6g,法半夏6g,茯苓12g,白术6g,党参6g,砂仁6g。日1剂,煎汤浓缩至45mL,分为3份,取15mL药液加热37℃~39℃。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20cm,于肛门插入灌肠管(约15cm),使用一次性灌肠管缓慢注入药液,灌入后行平卧位,保留1h后排出,日3次。连续治疗5天。

3 观察指标

空腹取3mL静脉血,离心12min,3000r/min,分离取血清,置于-20℃冰箱低温保存:①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试剂盒购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②以流式细胞分析仪(型号Attune NxT)检测CD3+、CD8+、CD4+/CD8+,仪器购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与仪器说明书操作。

症状(大便性状、腹痛、排便次数、呕吐、退热)缓解时间。治疗前、治疗5天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治疗前、治疗5天后CD3+、CD8+、CD4+/CD8+。不良反应(便秘、大便干结、皮疹)发生率。

4 疗效标准

大便性状基本复常,排便次数在日2次以下,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基本消失为显著进步。大便性状有所改善,排便次数在日4次及以下,全身症状得到控制为好转。未达到“好转”标准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d,±s)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d,±s)

组别 例 大便性状恢复时间 排便次数减少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 呕吐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联合组 47 3.09±0.38 2.10±0.92 1.69±0.31 1.38±0.19 1.09±0.29对照组 47 4.90±0.41 4.53±0.64 2.58±0.30 2.40±0.28 1.38±0.37 t 22.197 14.865 14.144 20.666 4.229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 IL-6(ng/mL) TNF-α(ng/m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5d后 治疗前 治疗5d后 治疗前 治疗5d后联合组 47 182.90±15.75 91.12±9.53 3.09±0.60 0.85±0.30 5.25±1.03 2.09±0.81对照组 47 183.09±16.05 121.70±12.45 3.21±0.73 1.52±0.37 5.31±1.10 4.14±0.79 t 0.058 13.371 0.871 9.643 0.273 12.421 P 0.954 <0.001 0.386 <0.001 0.786 <0.001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s)

组别 例 CD3+(%)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5d后 治疗前 治疗5d后 治疗前 治疗5d后联合组 47 52.40±4.18 64.41±5.19 31.11±2.28 21.40±2.27 1.06±0.19 1.76±0.12对照组 47 52.53±4.45 57.08±4.63 30.96±2.49 25.08±2.39 1.07±0.20 1.39±0.16 t 0.146 7.225 0.305 7.654 0.249 12.683 P 0.884 <0.001 0.761 <0.001 0.804 <0.001

联合组便秘3例。对照组便秘3例,大便干结2例,皮疹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492,P>0.05)。

6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腹泻的5岁以下小儿人数高达4万~8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认为与饮食不当、胃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腹泻可致患儿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失调及生长发育迟缓[6]。因此治疗小儿腹泻关键在于抑制腹泻病情进展,提高机体抵抗力。蒙脱石散属天然铝镁硅酸盐,具有非均匀性电荷分布特点,有助于固定、抑制及吸收消化道内病毒、细菌及体内毒素,同时还能增加黏膜厚度,增强黏膜屏障抵御功能,保护胃肠道黏膜,从而缩短腹泻时间,调节胃肠道吸收分泌功能[7]。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易感受风寒、风热、内伤,脾失健运,发为泄泻。治疗重点在于清热止泻,温阳健脾。砂半理中汤加味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胃止呕,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法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党参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脾止泻、益气止痛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砂半理中汤所含黄连、茯苓、白术等可加快胃排空及肠道传输,调节消化系统,还能提高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黏膜组织代谢,修复受损胃黏膜。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排便次数减少时间、退热时间、腹痛及呕吐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提示二药联合能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机制可能为砂半理中汤加味灌肠通过灌肠方式能强化健脾、止泻功能,减轻食入即吐症状,提高药效持久性,与蒙脱石散合用能结合黏液糖蛋白,修复受损肠黏膜,提高黏膜屏障抵御功能,改善临床症状[8]。

研究发现,免疫功能紊乱是小儿腹泻发生、发展重要因素,而T淋巴细胞亚群是小儿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IL-6、TNF-α作为免疫系统调节的重要细胞因子,在细菌性、病毒性肠炎发病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加快肠壁渗出,从而加重腹泻症状。hs-CRP水平越高,腹泻症状越严重,可用于早期鉴别与诊断小儿腹泻及提示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9-10]。研究表明,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CD8+较对照组低,CD3+、CD4+/CD8+较对照组高,说明砂半理中汤加味灌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原因在于砂半理中汤加味灌肠联合蒙脱石散能提高胸腺激素水平,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目的。研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砂半理中汤加味灌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砂半理中汤加味灌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能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炎症反应指标,增强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蒙脱石汤加灌肠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脱石中元素杂质铅的质量控制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康复新联合蒙脱石散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
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 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研究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