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2020-07-18郑玉婷
郑玉婷
摘 要本文主要从四方面入手,就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展开探究,以期深化对数感培养的认识,为学生打造积极融洽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数感的强化建言献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66-01
所谓数感,简单来看即对数的感知和理解,是一种自主的、无意识的行为,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繁复的数学知识。下面笔者主要基于自身数学教学经验,就数感培养的相关问题和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数的比较中不断强化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对数的比较,掌握数字的相对数量关系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数字的认知,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多几个”“少几个”“甲是乙的几倍”等类似的比较描述,多利用数的比较来强化学生的数感往往会收获出乎意料的教学成效。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一课教学时,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一个100克重的玻璃球,再展示一个1千克重的玻璃球,让他们拿起来掂量一下,加以对比,思考一下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预估一下1千克会有多沉。也可以让学生右手手持1千克的玻璃球,左手手持100克的玻璃球,然后每次在左手多加一个100克的玻璃球,直到左右手的重量一样,由此推断出千克和克间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理解。除了千克和克,其他单位关系的教学,如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的教学,教师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教学,给学生备好一些不同长度的绳子,1厘米长的、1分米长的、1米长的......在对比展示中使学生明确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别,并由此推断长为1千米的绳子有多长。
二、在动手操作中实现数感具体化
小学生生性爱玩喜动,喜欢动手,喜欢操作,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多多基于学生的性格特征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以调动学生探索数学、探索数字的踊跃性,在动手实践中带领学生感受数字、研究数字,将数感强化逐步具体化。例如,在讲解《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节内容时,课程讲解便可以以“数字棒的认识”这一小活动为切入点,笔者事先备好100根数字棒,让学生在数字棒的操作中更为直接明了地感受各个数字的具体量值、数字1到100的量变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数字棒的数量多少便能知道数字的大小,之后再让学生自行操作,随机说出某个数字,让他们通过手中的数字棒把这个数字表示出来,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字感知水平,在自主活动中完成对数感的强化。
三、在数的运算中逐步培养数感
数感贯穿于学生计算、学习的所有环节,如解题要用到计算方法的选取、这一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判定等等,同一道题目也有不同的解法,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解法也有所差异,掌握的解法越多,数感也就越强烈。实践教学中,笔算教学的关键性毋庸多言,但口算教学同样也不能忽视,口算除了有助于强化数感,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能力之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笔算,忽略了口算,这种重头不重尾的片面行為必须及时改正,要将口算训练视为强化学生数感的重要手段。
四、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产生于实践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生活的学科,换而言之,数学是人们辩证定量事物的重点所在,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数学同生活的关联性,也即以生活经验为引导,来学习具体的数学知识,以调动学生的探究自主性。数感的培养是在循序渐进的范式教学中逐步积累、慢慢生成的,要想培养起优良的数感,教师便要多多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去剖析、去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关键性,学会用“数”应对常见问题。比如说,在讲解“认识人民币”一节内容时,笔者便让学生在课前备好一些常用文具,如橡皮、铅笔、练习簿等等,用来作为售卖的“商品”,笔者自己则找好充足的人民币样币教具,如此,数学课堂便被打造成一个虚拟的“文具店”。随后,“文具店”开始营业,学生轮流来做售货员和顾客,笔者适时提出要求:“给大家10元人民币,看谁买到的文具最多”“李老师买了一支铅笔,一个笔记本,他要给售货员多少钱”,让学生按要求继续“购物”。
购物活动结束后,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买卖”成果作总结,“买”了什么、“卖”了什么、“买”了多少钱的、“卖”了多少钱等等。以这样的形式把日常购物问题同数学知识的学习整合于一体,一来使学生更清晰地明确人民币的定义和数值关系,二来也在“买卖”“购物”的生活场景中提升学习“数”的热情,培养数感、强化数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感的培养自有其实践价值和可行性,数学教学者身为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人、引导人和负责人,必须躬身实践,不断强化对数感培养的认识,致力于数学教学的深入创新,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培养数感。
参考文献:
[1]陈扬帆.为小学数学课堂留点“空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
[2]邹影珠.小学数学课堂“说”的训练的重要性[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