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探究
2020-07-18许伟雄
许伟雄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从教者的教学任务不应该只局限于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如何帮助同学们养成阅读习惯成为当前广大语文从教者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24-01
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这门学科不仅贯穿小初高各个教育阶段,同时更是我们的母语。随着新教改的层层深入,教育部越来越重视这门学科,并且要求从教者著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根深蒂固的阅读习惯将使得每一名同学都终身受益,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迫在眉睫。
一、当前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阅读兴趣,逃避读文章。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仍处于少年阶段,在这一成长阶段,他们尽管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是却缺乏做事的定力。因此在面对篇幅较大且文字内容多图片少的文章时,经常产生厌烦心理而不愿意主动进行朗读。即便是一些同学能够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中的文章看,但是思想早已经溜号走神或者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一整篇文章,在从教者问他们文章中写了什么内容时却一概不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同学直接逃避读文章,其他同学都在读文章时,他们却在做别的事情,久而久之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急剧下降。
(二)没有正确的阅读方式。做一件事的方式决定了做这件事的过程是否高效,读文章也是如此,在读文章时需要具备正确的阅读方式。然而在同学们进行读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正确的阅读方式,这便导致他们在读完整篇文章后也不知道文中写了什么内容,甚至一些同学连文章写的是人物还是景物都不知道。这种情况可以说不但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同时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探究
(一)营造阅读氛围,调动阅读兴趣。针对上文中所提到的同学们缺少阅读兴趣的问题,从教者首先要做的便是营造阅读氛围,通过营造欢快且适合朗读文章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进行读文章。如何营造氛围,本文笔者通过实际的教研结果得出两种较为高效的方式。第一种是从教者将所要读的文章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在读的过程中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联想产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比如在讲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乡下人家》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文的题目来让同学们联系自己是否有过到乡下生活或者是游玩的经历,并联想乡下生活或者是游玩所得的自身体验和感受。在让同学们短暂思考后,此时同学们的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从教者便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阅读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乡下人家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氛围的营造方式,便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个教育阶段普及,该技术的应用丰富了从教者的教学手段。而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音视频以及图片的功能,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
(二)培养正确阅读习惯,进行高效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文中所写的内容,因此针对上文中所提到的情况,从教者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同学们进行高效阅读,不仅能够快速读完文章,同时还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进行三遍阅读的方式,第一遍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大致写的什么内容,是写人物还是写景色。并且在第一遍略读过程中找到不认识的字,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掌握读音以及释义。在第二遍中,同学们则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情节段落的划分,在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投入情感,深入体会文中所写的内容。最后一遍则需要同学们找到文中的好词佳句以及运用写作手法的段落,并在相应的位置做出标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同学们进行有效阅读,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
(三)合作学习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同学们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因此从教者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内合作学习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小组内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分享自己所读的作品,并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分享理由。除此之外,也可以同时读一本书,然后针对书中的内容集思广益,发表不同的看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使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从教者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针对这一任务从教者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对象,实施最适合他们的策略,从而完成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章可欣.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张梅花.关于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8(2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