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分析
2020-07-18林丹丹
林丹丹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文学思维为核心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以及文学素养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阅读逻辑思维,实现学生阅读理解、文字敏感度以及文学修养等方面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82-01
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文字运用能力以及文学素养提升有积极作用。基于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创新,需要从文章内容、语言文字、题材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以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一、内容对比引导
在开展对比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阅读习惯、阅读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并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后,选择不同的阅读教材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将《小松鼠找花生》《小蝌蚪找妈妈》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文章内的动物、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两篇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并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在对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文章内容、阅读目标、情感表达、中心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学习,强化学生鉴赏和分析能力。
二、语言对比引导
语言文字进行对比分析,则需要从语言文学、环境背景、人物形象、主旨思想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并最大限度地掌握作业的创作意图。例如,在《少年闰土》这一文章中,可以从人物形象描写语句、情感描写语句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同一人物不同场景下的不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语句、景物描写语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深入性阅读,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从中主谓宾用法、描述性词语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在字、词、语句、段落的划分与对比下,实现学生文字感知力、阅读理解能力、文章鉴赏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对比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修辞方式、句式、标点等多角度进行比较,并通过不同的比较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意境变化、情感变化以及核心点,例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文章中,“为了整个班,.....一动也不动”这一语句将邱少云比喻为“千斤巨石”,突出邱少云堅韧不拔的个性以及战友对邱少云的钦佩之情。所以,在进行比较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可以从陈述表达、表达方式以及词义理解等多角度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通过文字掌握思想情感表达特点,从而提高文学理解与应用能力。
三、题材对比引导
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水平,在尽心指导性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题材相近的文章、诗词进行对比,在题材对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对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升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时,可以从借景抒情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同的景色寄托作者不同的情感,在阅读比较时,学生可以寻找两首诗词之间的契合点,并了解诗词的秦安表达以及创作意境。基于此,对比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相似点、不同之处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引导学生阅读思维的基础上,从文章理解、情感表达以及文学价值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引导,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四、拓展阅读空间
在不同作品对比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及过程,并以异中求同为视角,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个人思想变化,提升学生对教学理解的准确性、深入性。例如,在《猫》这篇文章中,可以感受到老舍对猫的喜爱,在《养花》中,可以感受老舍在养花过程中的情感与收获。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并从不同版本的角度,帮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例如,在未改编的《火烧云》中,以葡萄灰、大黄梨为基础进行形容,而改编后,以“红彤彤、金灿灿”的方式进行形容,更加适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是,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前者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找到色彩的合成规律,而后者读起来比较顺口。此外。阅读拓展以及教学创新,还可以在同一主题的不同特色角度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体会创作个性。例如在《走近鲁迅》这一单元中,以鲁迅为中心,但是,描写手法、表现形式以及意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多方位地了解鲁迅行为、思想观念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进行分类,并结合学生对于阅读的感知力以及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的阅读逻辑思维,并通过多文本、多数量的阅读对比,丰富学生的阅读见解,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效果、文字运用能力以及文章鉴赏、写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剑锋.体验:开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金钥匙[J].语文建设,2019(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