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0-07-18王丽娟
王丽娟
摘 要美术活动设计应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根本目的,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儿童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習惯等有益于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帮助孩子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得到发展与自我完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40-01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有效开启智力,使儿童终生受益。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能够引发审美情感,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儿童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在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自由表达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每个孩子都有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线条、图式、色彩,表达思维与情感的潜力。儿童绘画中稚拙、率真的线条、图式,是认知、思维、情感、个性真实的外在表现,是随着儿童思维、认知、动作的逐渐成熟发展来的。成人的过多干预以及过于重视近期作品成果,往往会妨碍他们自发创造个性化的图式,因此,设计幼儿园美术活动时,要坚定不移地尊照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规律,把孩子从成人限定的图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不必担心客观评价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潜力,大胆创新,教师必须学会站在孩子的视点上,以宽容的态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倾听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解释,认可他们独特的表现。
二、美术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实践
(一)美术活动教学模式与评价
美术活动设计应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根本目的,改变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标准,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儿童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变单纯描摹教师示范为“教会自发表达”。即让孩子充分观察感受后自由表达,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判断力、审美情趣,创造能力,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与速度发展认知,获得成长,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学会尊重、欣赏他人。
美术是人们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情感的手段。引导儿童认真观察是联想创造的前提,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是孩子们绘画、表现、创作的主要题材,是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源泉。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条件,经常带领孩子们到玩具角、自然角,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熟悉事物的形状、色彩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富有童趣和贴近已有经验的内容、游戏化的活动形式,以及对多种丰富材料的探索,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创作积累经验。教师有目的引导、层层启发,帮助孩子通过观察、感知,建构认知,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组织画面,表达独特的发现与感受,以此培养他们耐心细致地观察、表现的能力。对儿童作品的评价不应过分注重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在主题画、创意画的指导中要特别关注孩子们个性的自由发挥,充分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独特设想,要欣赏孩子们的标新立异,赞赏独到见解和创意,让他们在敢想敢画中发展联想、创造能力。
(二)处理好“教”和“放”的关系
教师尽量减少示范,能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影响,防止儿童创作中形成依赖,能更有效地开展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它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为孩子们选择适宜的观察对象,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创作环境,给予他们技能上适宜的支持与帮助等。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方式,找准介入点。如有的孩子写生时不敢下笔,这时教师引导他细心看、大胆说,还可以摸一摸实物,再重点示范难点部分的画法,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参与,为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支持他们创造性地画出自己观察感知到的事物。
(三)在交流、欣赏、学习中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是敢于打破常规,是对标新立异的追求,创新是建立在学习、感知的基础之上的,需要在不断的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激发灵感,引发新的思路。
教师应该设计一个让孩子广泛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促进其不断学习交流的空间。师、幼之间的交流,同伴之间的分享交流,能使孩子学会主动思考、借鉴探究,不断引发新的创意,以不断充实原来的构想;欣赏各种艺术风格、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可使幼儿的美术创作起点更高,并开阔儿童眼界,提高品味,为美术表现和创造积蓄内在功力,而这些发展与变化会在不知不觉间迁移到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来。欣赏成人和同伴优秀艺术作品时引导儿童仔细观察作品中有些什么,然后启发孩子们谈谈看到作品时的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用图画表现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画出显示个人独特感受的作品。
三、美术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要不断促进儿童获得自我成长
儿童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轻松的消遣。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和把握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和班上每个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到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支持他们在自我创作、表达中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教师为儿童提供的环境、使用的指导策略,是为了激励孩子将这些外部条件内化为追求成功的动力,为他们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建立自信、激发更为持久的兴趣,磨练意志,形成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品格。
参考文献:
[1]张永芬.幼儿美术活动创新思维培养新途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