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训练为本 育阅读素养之基
2020-07-18蒋婷婷
蒋婷婷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课文思想内容理解和语文本体性任务落实的关系,选取合适的语言训练点,以理解内容—认识形式—实践操作三步走的形式进行突破,精准教学,以真正孕育学生的阅读素养,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言训练;阅读素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170-01
针对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崔峦老师提出了五大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其中之一便是提升阅读素养。而当前普遍的阅读教学侧重于对文本思想内容的解读,对真正阅读素养的培育涉及很少。针对崔峦老师提出的提升阅读素养一点,笔者认为,更需要强调的应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即课堂中教学点的精准教学。下面笔者简单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精准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内容分析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设计教学时往往过于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偏重人文性目标的问题,以致阅读教学多以“教课文”为主,而语言训练为辅。笔者最开始设计《桂林山水》一课时,也难以摆脱以往的既定思路: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波澜壮阔、无暇、翡翠、攀登、峰峦雄伟、泰山、骆驼、奇峰罗列、屏障、危峰兀立、连绵不断”这11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专注对课文理解的窠臼,而缺少了学生语言表达及运用的练习。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每篇课文的教学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即提高阅读素养的任务。当前“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正在窄化其本应承担的任务,那么基于学生阅读素养培育的阅读教学将何去何从呢?
二、阅读教学的重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式
吴忠豪老师在其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中提出“‘理解和‘运用并重”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一篇课文,教师必须围绕语文目标的落实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计教学过程,其中必然要删去那些看似必要,但实际上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冗余环节。《桂林山水》一课阅读训练点相当之多,欣赏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结构等等,但是如果把所有有价值的语文元素都教给学生的话,势必会造成教学无重点的现象。那么如何选择语文课程内容呢?依据一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及核心素养尤其是阅读素养的要求,三才是文本。正如吴忠豪老师老师在书中提到的《香港,璀璨的明珠》的教学研究:三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改再改,从“学习围绕一句话写段,进行小练笔”到“尝试运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介绍上海”,再到“学习运用课文中4-6个四字词语说一段话”,从目标的精准制定上实现了学生阅读素养提高的可能,才可能真正做到阅读教学语言运用的突破。
三、阅读教学的实践
基于此,笔者尝试对《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构建。《桂林山水》作者陈淼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而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增长的关键期,笔者将《桂林山水》一课中新句型的积累和表达运用做为本课教学的语言训练点,以点破面,将教学点精准化。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波澜壮阔、无暇、翡翠、攀登、峰峦雄伟、泰山、骆驼、奇峰罗列、屏障、危峰兀立、连绵不断”这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3.學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以“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为教学重点,按吴忠豪老师提出的三个回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回合通过课文语言理解内容情感,第二回合是理解内容情感后,认识课文的表达形式,最后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并进行实践操作,即理解内容—认识形式—实践操作。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化,使得上课内容清晰可见,可检测性更强,而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三层次练习,先根据已知桂林山描写修改句式,再仿写桂花特点,最后创造性表达,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要求逐步提高,使得学生对句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最终基本掌握了新句式的运用,达成了本课阅读要求的教学点。
教师应处理好课文思想内容理解和语文本体性任务落实的关系,变“理解课文”为注重“‘理解和‘运用并重”的实践活动,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同等重视,化繁琐为精准,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真正孕育学生的阅读素养,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