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分析
2020-07-18陈胜叶
陈胜叶
摘 要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与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老师要深谙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情趣,引入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究在当前农村地区提升小学阶段数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111-01
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学质量的关键衡量指标,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在农村地区的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同样如此。在学校教学课程中,数学是最为重要的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成为数学老师考虑的重要内容。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创建的方法,比如将数学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游戏的方法提高数学趣味性,创建故事情境等等,都可以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很好地融入到数学学习情境当中。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数学的基本特点,通过将小学数学知识高效地与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相结合,将数学知识理论体系中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时候,老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将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物体进行收集,比如文具盒、手机、数学课本、橡皮等等,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基本概念之后,老师则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课堂之间展示的物体按照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归纳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正方体,有哪些常见的物体是长方体,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较差,具有较为薄弱的知识探究欲望。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时候,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不能够顺利地理解树木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找到两者之间的分布规律。针对于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老师要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当学生通过综合探究熟知兩端不同时栽树、两端同时栽树、只在一端栽树的情况之后,尝试性地让学生自己将这种栽树的规律用数学算式表现出来。在问题的驱使之下,学生会自觉地运用线段的知识,通过数形结合获得答案,找出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按照这种思路,再将其他的栽树情况进行算式表示。
三、促进小组合作,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现如今很多学校数学教学将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引入到教学之中,但是由于数学老师在划分小组的时候没有依据,随机性较强,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同学们之间的思想交流,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划分小组的科学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家庭环境、基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不用因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老师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将教授与学习两者相互联系。老师要发挥课堂中的“领导”作用,引导小组合作朝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当小组合作的时候遇到困难,老师要及时给予解答。除此之外,老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将合作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当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要点是百分数后面不能加单位,这也是在判断题中经常性出现的考点。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不能在百分数后面加单位的原因,提升学生对于百分数的认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全新的变化。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措施,希望为行业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艳.县域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以江苏省东海县小学数学学业质量测试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19(03):82-83.
[2]郑培云.运用“三三”策略培育数学课堂文化——以能力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为例[J].青海教育,2018(08):39-40.
[3]艾宁宁.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好家长,2018(64):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