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消费风口下,美院“后浪”值得投资吗?
2020-07-18冯善书
冯善书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刻影响着艺术经营者的命运。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在线下没有了阵地的卖家,纷纷把目光转移到网络上。本来去年就已经敞开风口的直播,今年更是出现了井喷的现象。
搞创投的人嘴上经常唠叨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现实果真如此吗?至少在艺术品行业,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与数码科技、食品家电等其他日用产品有所不同的是,艺术品作为一种以精神消费为特征的奢侈品,由于定价和鉴定规则的不统一和不透明,一直非常依赖线下的交流平台和流通渠道来进行展示和交易。疫情把买卖双方的需求强行赶到了网上,这对于那些长期靠市场信息不对称来挣钱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生存挑战。君不见,在家电、食品、化妆品等日用品消费领域,那些塔尖上的网红一场直播下来动辄带货成交几千万元、上亿元。但是,举目国内的整个艺术经营圈,敢这样吹牛的目前似乎并不多见。近年来,倒是一些挖掘年轻艺术家群体资源的平台,在线上和线下都积攒了不少的人气,比较活跃的当属发源于广州的“大艺博”,与其同属一家的主办方近期还策划了专门关注美院“后浪”的“后广美”线上系列拍卖。最終实际交易结果会怎样,现在还无法猜测,但仅从商业角度讲,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位还算是精准的。
在经历近两年的大调整以后,艺术圈的人都知道,尽管抱着投资的目的进入市场梦想着发大财的,现今仍大有人在,而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行上的“成交价格”也一天比一天高,但艺术品的交易风口显然已经转移到消费上。在艺术品消费时代,哪一类的上游资源最能与下游的需求变化形成无缝对接?在纯艺术领域,自然是美院毕业生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来源丰富、价格便宜,而且在审美上更易于被当代人接受。虽然市场上流通的美院学生作品,大部分还停留在模仿和探索阶段,但是,对于还没有踏入市场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全心投入、敢于尝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往往会挑选最满意的作品来交给商家,极少会以次充好,用偷工减料的应酬之作来滥竽充数,欺骗买家。因而,哪怕是在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困难的时期,以满足大众买家的需求为目标的学生作品,仍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然,面对艺术品消费的逆势崛起,收藏者也要理性看待。毕竟对于那些抱着投资目的进市场的人来说,他们更主要的目的是期望通过这些交易来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和增值。虽然艺术品的投资收藏,是一项以时间来换取空间的投资活动——它不像股票那样会经常性地出现短期、剧烈的价格波动,炒家很难通过快速、频繁地买进和卖出来赚取快钱。但是,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必须关注自己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的成本投入,必然会大幅拉低或抵消未来可能获得的预期回报。因此,如果有人是带着投资的目的去买美院毕业生的作品,就必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潜在风险较高的长线投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届的美院毕业生里边,未来能够成长为职业艺术家的很可能凤毛麟角,而最终成为知名艺术家更是少之又少。退一万步来说,即便这位学生最后成为了知名艺术家,那也可能是十年或者几十年以后的事,何况其学生时代的作品通常在风格和思想上尚未成熟,未来能不能卖出高价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投资学生作品也并不是说毫不可取。由于其价格门槛相对比较低,很适合被一些初入门的买家或手头资金有限的买家用来练手。艺术投资一直被外行人视为“水很深”的行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建议大家还是要由浅入深,可以先在“大艺博”这类浅水区玩一玩,等熟悉了水性再往深处探索,尝试那些高风险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