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18张平李科林王平冯冲凌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5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

张平 李科林 王平 冯冲凌

[摘 要] 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内涵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类专业在人才培養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打造、实践平台搭建、毕业论文严控等六个维度进行专业内涵建设的举措,能为相关专业的内涵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专业内涵建设;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 张 平(1971—),女,湖南湘阴人,工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及土水污染控制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263-02    [收稿日期] 2019-11-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1]。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潘懋元先生认为,高校内涵式发展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上下功夫;钟秉林[2]认为,高等学校要增强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刘焕明等[3]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更应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优化等五个方面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加强内涵建设。因此,专业内涵建设需多方面着手,综合施策。

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开办了环境类专业,有不同学者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对专业内涵建设进行了探索,但各个高校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及办学特色,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循。就我校的环境类专业而言,目前已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三个专业,各专业自开办以来,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到教学内容的优化,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到实践平台的搭建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1.多方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的总纲领。本科专业目标定位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吻合,各专业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条件,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重新进行专业的定位和论证[4]。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文件。我院的环境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邀请了湖南永清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企业代表及长沙环保职院等单位的资深专家参与讨论,并到广东工业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进行了交流与学习,通过广泛调研、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并结合我校实际,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大类招生和优秀青年博士本科生导师制。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大高等学校逐渐推广[5 ]。我校环境类专业2017年实行大类招生。另外,虽然全国多所高校开办了环境类专业,但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当前“双创”大背景下,应引导学生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为此,学院自2015级新生开始实行优秀青年博士本科生导师制,即青年博士教师与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导师给学生提供专业和研究方向的指导。该模式实施四年多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成效显著。

3.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学生成长课程体系。在当前国家鼓励扶强扶特的大环境下,因校制宜、因专业制宜,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应是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我们根据专家建议、调研情况及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理论课程设置中,为体现学校的“林”与“生态”办学特色及学院的“土”与“水”污染控制等学科优势,开设了林学概论、土壤污染与防治、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等特色、优势课程,同时在一年级时开设专业导论课,在四年级时开设研究进展课,邀请知名教授讲授。在实践教学方面,将原先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课程单列,构建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如环境科学专业将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等课程实验整合为环境基础实验,并优化了实验项目,自编了《环境基础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专业将环工原理、环境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整合为环境工程基础实验等,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实验整合为环境专业实验,构建“纵向层次化、横向模块化”的项目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4.千锤百炼,打造教师队伍和课程教学团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为此,学院近几年来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占比80%以上,同时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传、帮、带”,选派教师赴境外、校外研修。另外,为更好地服务课程教学,组建了包括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实行“一课多师”。目前,由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等课程任课教师组成的环境科学类学科基础课群教学团队已获批校级教学团队。同时,为避免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意识不同步可能造成的教学内容孤立、脱节等问题,采取课程教学团队集中备课、集体剖析教学大纲、集体听课等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渗透与有机结合。

5.夯实基础,加强外联,扎实学生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院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湖南省级重点学科和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高校重点实验室等优势,推进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化运营,实现实验室时间、空间、内容的全开放;另一方面基于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与地方及企业深度融合,先后与株洲市环保局、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湖南先导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等近20个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提高。

6.严格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团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校培养水平的重要依据。201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严把毕业出口关。我院一直严把毕业设计(论文)关,近几年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团队指导,即实行由教授(或副教授)+讲师(或新进教师)的团队指导模式,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其中有2人次分别获得2018、2019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奖。

总之,我校环境类专业在内涵建设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專业内涵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未能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太合理、本科生导师制重结果轻过程的实效性、“一课多师”的教学内容衔接性、实验室全开放的药品及人员保障、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指导的责任划分,等等,这些都是动态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才能使专业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19-23.

[2]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71-76.

[3]刘焕明.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五个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7,(2):59-60.

[4]倪志英,李晓灿,雷鸣.新时代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观察(下半年),2019,(5):12-13.

[5]刘竹,吴东立,齐春雷.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682-686.

Abstract:The specialt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alents cultivation,it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s environmental majors have taken measures for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 six dimensions:the establishment of talent training goals,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s,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s,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s,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platforms,and the strict control of graduation thesis,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specialties.

Key words: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exploration;practice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