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探析
2020-07-18张品
张品
[摘 要]妇女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深受国际妇女解放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宣传工作的影响,表现为妓女获得了解放、妇女自身觉悟空前提高、追求婚姻自由。这个时期的妇女解放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宣传以生产为中心,妇女积极投身于劳动创造中来;开展扫盲运动,妇女文盲人数减少;教育和教导相结合;一般号召与典型事例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妇女解放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妇女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且这一作用在今天将更加凸显;妇女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环节;妇女解放任重道远,其彻底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D4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2-0136-07
妇女解放是全球热点话题之一,妇女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着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人民日报对此曾做多篇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显现了中国妇女自立自强的一面。这些报道不仅在内容上说明了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原因、表现及新特点,在理论上也形成了一些教育思想。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对当前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主要由于:一方面来自于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尤其是亚洲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宣传工作的影响。
(一)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
国际民主妇联组织全世界各国妇女反对法西斯残余势力,反对新侵略战争,争取世界和平与人民民主,保卫妇女权利,保护儿童福利,加强全世界妇女的友谊团结。截止到1949年,国际妇联已扩大到57个国家,涉及8 100万会员,是全世界民主妇女团结斗争的一面旗帜。民主、自由、平等、和平、富强是国际民主妇联的追求目标。1949年的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上,国际民主妇联总书记古久里夫人重申了这一目标,指出在欧洲和亚洲已有12个国家,包括苏联、朝鲜、蒙古、越南、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此目标而奋斗。新中国加入到国际民主妇联中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为女性权益而斗争。我国将妇女解放运动的关注点落脚在亚洲,所以,中国妇女同亚洲妇女形成了天然的联系,积极响应亚洲妇女会议。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宣传工作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强调要“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不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成为劳动大军。”[1]对于组织妇女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现在打日本,要妇女参加,生产要妇女参加,世界上什么事情,没有妇女参加就不成功。”[2]9因此,他号召将妇女联合起来,提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2]10同时,他还主张废除封建制度下的男尊女卑思想,指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2]25”。这些话有力地推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除此以外,革命女战士向警予在抗战期间也曾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等许多重要指导文件,她还发表了《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中国妇女宣传运动之新纪元》《妇女运动的基础》等大量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以鼓励妇女为解放而斗争,为民族而奋斗。对于妇女工作的重点问题,1943年中共中央在“四三决定”中首次将妇女工作方针确定为“以生产为中心”,这不仅使妇女认识到了生产的重要性,还成为她们参与社会生产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妇女地位改善问题,毛泽东曾于1949年7月为《新中国妇女》杂志作了名为“团结起来,参加生产和政治活动,改善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题词,号召大家重视妇女的经济、政治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妇女运动的重要性,为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表现
妇女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社会地位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得到显著发展,主要表现在为旧社会残留物妓院的废除以及妓女获得解放;妇女自身觉悟空前提高,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妇女从早期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追求婚姻自由。
(一)妓女获得解放
妓女获得解放,实现人身自由是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妓院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是摧残、压榨、蹂躏妇女的落后而又野蛮的制度,是“吃人”的、罪恶的制度。身处妓院之中的妓女们过着非人的生活,既没有人格,更谈不上尊严,有的只是身体和灵魂的剥削。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不平等造成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宣布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并指出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这标志着妓女从黑暗的奴役制度中获得了解放,是中国历史上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这些被解放的妓女被国家统一安置在妇女生产教养院,在那里对她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性病治疗,对于其中“有家可归者遣送回家,有结婚对象者助其结婚,还没有结婚对象的,就组织她们学习技能,从事生产劳动,使她们能逐渐独立谋生,成为社会的生产力量。”[3]在这种“教育改造,从事生产”方针的指导下,各地从良的妓女有了很大的改善,有的甚至成了劳动英雄。在教育方法上,石家庄市政府提出了要“严肃的同情,认真的负责,耐心的教育”,通过关心以温暖她们的心窝,通过诉苦大会打开她们心结。正是在教育和教导相结合的过程中,她们的自尊心慢慢受到恢复,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旧社会的罪恶根源,同时也看到只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了,她们的生活才有希望;她们还逐渐认识到劳动和生产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幸福是由双手创造的。因此,她们中不少人发出了类似于“当妓女不能混一辈子啊!早晚要走”“叫我到那里我就到那里,政府集中我们是叫我们学好”“过去死了都没人埋,现在解放了,劳动吃饭,有出路了”[4]这样的感慨。也正是获得解放后,她们过上了正常有规律的生活,早晨七点起床,上午听各所工作员讲妇女解放翻身的故事,下午集体学习文化,晚饭后消遣娱乐,通过歌舞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妓女获得解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使这部分妇女从封建制度的夹缝中重新获得了新生。
(二)妇女自身觉悟的提高
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另外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妇女自身觉悟的提高,这来自于长期深受的社会压迫,来自于对民族危亡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讲,妇女解放运动也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期间我国就催生了大量的妇女团体,在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后,她们从残酷的现实中看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解放同民族的解放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她们广泛地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为革命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建立之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这标志着全国第一个统一的妇女组织的诞生,它也成为保障妇女基本权利的主要机构。为进一步实现解放,摆脱封建束缚,各地区的妇联相继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妇女自身觉悟的提高首先表现在生产的自觉性上,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曾有论述,他认为“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在经济方面,没有她们,生产就不能进行[2]11”。在政治上,妇女参政的意识明显提高,人数有所增加。对于妇女参政的重要性,恩格斯早在1877年给伊·鲍利的来信中就曾说明,他提出“当我们取得政权时,一定要使妇女不仅参加选举,而且被选为代表,发表演说[5]”。据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在1949年的亚洲妇代会上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女代表一共有69人,占全体代表总数10.4%。各地省、市、县、区和乡政府中参加领导地位的妇女更是数以千万计。在文化方面,妇女学习热情高涨,例如旅顺市双岛区的李家沟村通过开展识字运动三次被评为识字模范村,“在识字成绩上,参加识字学校的96人,最少的也学了500个字,最高的是姜淑兰,学了1 700字。其他19名妇女参加了‘炕头学习小组,其中5个人学了500字以上,8个人学了400字以上,6个人学了300字以上——这是全村识字最少的人了。她们中间有一位是56岁的张玉英老大娘,一面在托儿所看孩子,一面参加炕头小组学习,也学了350个字。”[6]妇女自身觉悟的提高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是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追求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是妇女追求解放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妇女要实现人身的自由首先必须从人身依附的关系中解放出来,中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而其思想也漫渗到许多人的血液之中,尤其是它所提倡的“三纲五常”,已深深地扎根于这些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短期内很難消除。“三纲五常”提倡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将整个社会有效地把握在统治者手中,成为奴化人民的工具。而这里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成了旧中国妇女婚姻悲剧的主要来源。在旧社会,女子是作为附属品而存在的。未出阁之前要顺从父亲的差遣,出嫁之后要遵从丈夫的吩咐,而丈夫死后又要听从儿子的安排。在封建制度的毒害下,她们的人生可以说是毫无自由的。为此,毛泽东在1926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四权”理论,即中国妇女深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重压迫,指明了妇女受压迫的来源,而这些来源归根结底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意识到要想突破旧思想的钳制就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因此,国家在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第一章中明确规定两条原则为:“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7]79这实际上就是为妇女争取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权利,它使妇女从婚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附属地位转变为独立的个体。但自由的最终实现必须靠自己争取,就像邓颖超所言:“妇女解放首先是妇女自己的事。婚姻法保护了妇女、儿童的利益,但这种权利的完全实现还必须依靠妇女自己的奋斗,决不能等待旁人赏赐。”[7]85-86所以,为了追求婚姻自由,各地妇女纷纷同封建婚姻制度做斗争,1950年华北各地区人民政府司法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各处理案件中婚姻案件居于首位,大多数是由妇女提出的,她们要求解除不合理婚约。而这类案件中因不满意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妇女追求婚姻自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显著表现,它体现了妇女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教育思想的新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战争的影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成了解决当时劳动力不足的关键。妇女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在逐渐摆脱封建束缚的过程中正向社会新人的方向前进。在此过程中,妇女解放教育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有宣传以生产为中心,妇女积极投身于劳动创造中来;开展扫盲运动,文盲人数减少;教育和教导相结合;一般号召与典型事例相结合。
(一)宣传以生产为中心,妇女积极投身于劳动创造中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家百废待兴,在这种背景下,以生产为中心成了当时国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加强对这一思想的宣传使得妇女逐渐发展成为生产大军中的重要一员。妇女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毛泽东同志曾在抗战期间多次指明妇女生产的重要性并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努力参加生产活动,在他看来:“广大妇女的努力生产,与壮丁上前线同样是战斗的光荣的任务。”[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妇女继续投身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来,在生产与劳动创造中提升自己的价值。首先表现在妇女劳动力人数明显增加,1949年7月,据华北22县统计,共有妇女劳力1 154 151人,参加农业生产的即有659 854人,占劳力62%。其中,还涌现了一大批的劳动模范,例如,修武县参加治河的妇女有9 408人,出现的英模有356名。河北省沧县专区新中国成立县十区,能参加生产的18 738名妇女中,1949年秋季参加了田间生产的有13 088人,打破历史纪录。其次表现为妇女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改变了过去轻视劳动的错误观念。例如,北京市妇女手工厂在解放前仅仅是一个“救济”性质的机构,女工也因此懈怠生产,解放后,通过对女工思想的改造和对工作环境的改善,该工厂已经发展成为自给型的工厂,而工厂女工也都争做劳动者和生产者。最后表现在妇女生产记录的创造上,例如,晋生纺织厂绒纱间的女工阎秀珍,以每小时产纱零点七一一亨司创造了车间最高纪录,还有东北金属工厂的镟盘女工郑淑香,生产的制造汽顶涨圈是普通男工平均一天生产量的两倍。妇女积极投身于生产创造,也从侧面上反映出妇女开始从经济上争取自身的解放。
(二)开展扫盲运动,妇女文盲人数减少
妇女解放教育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方面,还表现在文化方面,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的展开和妇女文盲人数的减少上。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妇女地位低下,普通家庭下的女子很少有机会能接受文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大了对妇女教育的支持力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扫盲运动,从国际方面讲主要来源于苏联的影响。当时苏联不仅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世界上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它通过全民教育,做到了全体人民至少都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相比于旧俄时代的91所高级学校和1.2万名大学生,1949年苏联的高级学校有800多所,大学生人数达73万,这甚至比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大学生的人数总和还多,而这首先得益于他们注重消灭文盲。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知识水平普遍低下,文盲人数众多,而在文盲人数之中,妇女的人数又是最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对妇女文化教育的扫盲运动上主要展开了识字运动、三多运动(多看、多写、多用)、冬学运动等,其中各种运动多有交叉,最有名的当属冬学运动,这是一种坚持以生产为中心,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冬闲时间集中对妇女进行文化教育的创新模式。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以民教民”“互教互学”的办法,利用板画和实物,结合实际找例子,通过教歌来教字、活学活用、文盲诉苦等方式激起妇女们学习的热情。同时,还采取了口头奖励、通报表扬、通令嘉奖、发放奖状或资金等形式奖励了模范冬学、模范教员、学员或干部等,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识字女模范,如“石老姑娘”、一等识字模范学员姜淑兰等。除此以外,为解决妇女孩子看管问题,许多学校还专门创办了临时托儿所,通过轮流照料、变工互助或组织临近老年妇女照看,使妇女们能够安心学习。通过扫盲运动,妇女文盲人数明显减少,截至1958年,我国已有1 600万妇女摆脱了文盲状态,初步改变了愚昧无知的情况。妇女积极投身于扫盲运动,反映了妇女开始从文化上争取自身的解放。
(三)教育和教导相结合
教育和教导相结合是解放教育妇女尤其是解放教育妓女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培养她们的自尊心,使她们认识到过去的生活是对她们人格的一种侮辱,割断她们同旧社会的惡劣关系。其次是开展诉苦大会,结合演话剧形式,使她们在揭开“伤疤”的同时加深对旧社会的痛恨。对于那些参与诉苦的妓女,她们不仅讲到了自己悲惨的身世,还诉说了自己被拐骗的经历,还有一些妓女也讲到了“老板、领家的怎样用牙咬,用铁棍子打,用烧红的火钳子烫,十四、五岁便逼着去接客,嫖客怎样虐待她们等等。”[9]“赚不到钱,大茶壶、小茶壶都欺侮我,成天打我骂我,冬天剥光了我的衣服向我身上浇凉水。我跪在地下,老鸨儿躺在床上抽鸦片烟,拿烧红的烟签子穿我的胳膊……”[10]这些故事通过演话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妇女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后,在介绍妇女英雄和工作模范的光辉事迹中引导她们从事劳动生产,提高劳动技能。历史无法抹去过去的不幸,但未来能够改变这些不幸,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解放意识得到增加。认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自身的不幸同女英雄、女劳模事迹的交织更加激励这一部分妇女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而这些价值需要在劳动中体现,为此提高劳动技能成了她们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妓女解放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一般号召与典型事例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妇女解放教育妇女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坚持了一般号召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应用中,即在国家着手推进全社会妇女解放的大环境下,通过宣传极具代表性的妇女人物先进事例,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这也是利用少数发展多数的有效方法。在一般号召上,首先体现在全国妇代大会的召开、各地妇联的相继成立以及亚洲妇代会的召开,这为妇女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机构保障;其次表现为各期刊及副刊的出现,例如《新中国妇女》《妇女园地》《中国妇女》《妇女工作》等,这些刊物对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最后表现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上,例如,封闭妓院的决议、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等,在不同方面为保障妇女自由及各项权益提供了支撑。在典型事例上,主要介绍了有代表性和号召性的妇女故事,激励群众向她们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出现了女火车司机、女电焊工、轮船女驾驶员、女拖拉机手等等,打破了传统观念下只有男性才能从事这些职业的局面,展现了女性的新形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火车女司机的头把手的田桂英、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轮船女船长孔庆芬、旅大市一等模范金属机械工厂镟盘女工郑淑香以及“用自己的技术创造自己的园地”的女拖拉机手梁军等。除此以外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全国劳动模范,如为保护工厂安全,紧握雷汞不放,以至跌倒时雷汞爆炸致残而被誉为“党的好女儿”的劳动模范赵桂兰;以“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和“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梦桃精神”,创造了连续数月完成国家计划的先进纪录的纺织工人赵梦桃;率先举起了男女同工同酬大旗,带领广大妇女和男人开展劳动竞赛的农业劳模申纪兰等。这些典型人物以新时期妇女的新面貌出现,极大地激励了同时代的妇女,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教育思想的发展是在妇女自身觉悟不断提高,平等意识不断增强过程中展开的。在此期间,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根本保障,它贯穿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全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解放教育思想的发展启示我们,妇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一作用在今天日益凸显;妇女追求解放是人权的象征,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环节;妇女解放任重道远,其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
(一)妇女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人作為有意识、有目的的存在,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在改变历史的同时也改变着自身的发展。因此,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也是历史的“剧中人”。而作为人内部存在下的妇女,在历时性上,因其具有延续生命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社会,更没有历史。在共时性上,妇女也发挥着自己的历史作用,不仅创造着一个个的历史奇迹,更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文明的演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就是承认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而妇女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承认其也是历史创造者是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群众史观的具体发展。马克思承认妇女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他在1868年给路德维希·库格曼的来信中指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1]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今天,妇女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她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的管理中来,凭借着自身的勤奋付出和聪明才干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自身的价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和文明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每一个胜利都有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和卓越贡献。”[12]事实上,承认妇女的地位和历史贡献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社会化的发展离不开妇女的付出,她们是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为社会创造着财富。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个文明程度日益完善,社会化程度日益凸显,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价值的不断彰显的社会。
(二)妇女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解放人和全面发展人的一门科学理论,它以人的解放为最高命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可见,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条件,是在每一个人都解放和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妇女作为社会成员,她们的解放和发展也应成为未来社会发展走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社会没有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时,妇女无法实现彻底的解放,只有当社会真正实现了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妇女才能在完全意义上实现解放。妇女是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肩负着“孕育生命、携幼扶老、勤俭持家的重大责任,是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传承美德的坚固磐石。”[14]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15]妇女自身的解放和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她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她们对传统美德的认知,还能增强她们培育下一代人的信心和能力。妇女作为孩子思想启蒙的第一人,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就会和孩子有不同的互动和交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们的言行举止更会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可以说,孩子少年个性培养的关键在于母亲,妇女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妇女必须努力践行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的家庭文明风尚,唯有此,才能以身作则更好地教育子女,才能将家风建设更好地发展下去,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好地继承下来。新时代妇女的发展尤其要突出自立自强,因为只有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挑战,进而更好地影响下一代人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三)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因为妇女的彻底解放既有赖于自身的觉悟又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它直接影响到妇女解放的程度,是妇女在解放发展道路上最根本的保障。可以说,一切有关妇女解放的思想和行为,其进步性首先取决于此,都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它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此,毛泽东曾经指出:“如果每年每人没有一千斤、两千斤食粮,没有公共食堂,没有幸福院,托儿所,没有扫除文盲,没有进小学、中学 、大学,妇女还不可能彻底解放。”[2]24“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挖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2]20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妇女的贡献,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妇女的参与。虽然我们致力于男女平等并将之付诸法律的约束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性别歧视依旧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妇女在就业机制上存在着先天性的劣势,尤其是在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上明显落后于男性。从全国范围来看,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远不及男性,妇女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普遍较低。今天妇女解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仅受制于长期封建残余思想中对女性的不重视和歧视,还源于妇女自身在要求平等和参与社会化管理的意识不具有普遍性,而最根本的还是受制于我国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依然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不同区域生存状况下的妇女对自身解放的认知程度不同,且这种认知程度往往与生产力水平成正比,一般来讲,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越高,该地区妇女要求解放和发展的觉悟就会越高,反之亦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妇女解放的过程同社会自身发展的进程具有一定契合性。只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平衡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地将妇女从繁重的家庭劳务中解放出来,才能在普遍化地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养中,使她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化的管理中来,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独立自强的女性。
五、结语
從根本上讲,妇女解放的实质就是社会的解放。妇女的解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及文明的进程。妇女作为社会成员,其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她们不单单表现为一个个特殊的性别群体,履行着应有的家庭职责,同时还具备着社会人的普遍功能,推动着社会发展的巨浪,展现出自身的价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点燃了民族意识的部分觉醒。新时代,要想进一步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就必须清醒认识到:一方面,妇女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妇女解放运动只有融入到社会历史的变革之中,才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只要突破性别歧视,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审视妇女的作用,才能真正看到妇女的社会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8.
[2] 毛泽东主席论妇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3] 迅速执行各界代表会决议 京市府封闭全市妓院 千余妓女摆脱摧残剥削[N].人民日报,1949-11-22(1).
[4] 千余妓女开始新生活 正组织学习改造思想 妓院老板领家等已集中审查处理[N].人民日报,1949-11-23(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4.
[6] 识字模范村——李家沟 在这里每人识字三百以上,两户有一份报纸,很多妇女写日记,家家建立生活检讨会[N].人民日报,1949-12-8(3).
[7] 邓颖超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27.
[9] 杨重野. 石家庄市是怎样改造妓女的[N].人民日报,1949-11-24(4).
[10] 吕振珉. 解放妓女医疗记[N].人民日报,1949-12-29(6).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9.
[12]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9.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14] 温家宝. 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29(2).
[15] 兰红光. 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N].人民日报,2013-11-1(1).
〔责任编辑:徐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