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军工”精神对当代高校育人的启示

2020-07-18郑彩云李升平

知与行 2020年2期
关键词:启示新时代

郑彩云 李升平

[摘 要]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哈军工精神培养造就了一代代可靠顶用的优秀人才,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育人理念和实践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高度契合,值得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借鉴。从哈军工的理念育人筑牢办学之基、学术育人培育学生发展潜力、制度育人保障、育人理念落实、文化育人引领学生价值观念四个维度,系统总结凝练了哈军工精神育人思想的基本要旨,明晰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宝贵办学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深刻阐释了学生为本、尊崇教师、体系育人、爱国主义四个方面的育人启示,能够较好地促进高校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对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哈军工精神;新时代;高校育人;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2-0118-06

哈军工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军创立的一所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其建校之初就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云集了一大批全国具有丰富治学经验的教育管理者和精英的教学科研人员,开展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系列大胆的教育探索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其引以为傲的哈军工精神,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作为哈军工精神核心的育人思想更是对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深刻启示,传承和借鉴好其育人思想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哈军工精神的现实意义

1953年陈赓大将在哈尔滨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毛泽东主席亲颁训词,确立了“两老办院”教育思想、“三严”校风等重要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1]。哈军工从1953年创立到1966年中央军委决定学校退出部队序列经历了13年办学历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发挥了开创性作用,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国防科技大学(哈军工分建高校)时强调:“要牢牢扭住培育优良校风这个基础工程,坚持从严治校、从嚴治教、从严治学,使官兵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习和借鉴哈军工办学育人理念,对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哈军工自成立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百度搜索“哈军工”结果有243万条信息,其精神价值和办学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哈军工是我国国防精英培育的摇篮,之所以培育出如此之多精英人才之根本在于哈军工精神 [2],其在育人方面主要聚焦于弘扬爱国主义、激发教师活力、坚持学生为本、鼓励实践创新等四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各个时代永恒的主题,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磅礴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创造奇迹的文化源泉;教师活力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兴衰走向的重要因素,为教师发展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激发教师自觉追求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学校发展愿景的动力源泉;学生为本是高校办学任务的核心、回答为什么办学的要旨所在,明晰学生为本就是学校各方面力量指向都是为了学生发展服务,是学校精英人才培育的理念核心;实践创新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培养符合一个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就应当以实践为土壤、以创新成效为标尺,让实践创新成就人才之道,为知与行对接落地。从当前学者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针对的是哈军工精神和其文化的解析,提出了很多有利于高校发展的对策建议,但并没有将其与新时代育人工作系统地解析和借鉴融入,作为国家培养人才重要基地的高校,育人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通过哈军工精神育人思想视角来研究新时代育人工作非常必要。

二、哈军工精神育人思想的基本要旨

哈军工精神是在毛泽东主席颁发《训词》确立的学校发展方向、目标、意义基础上,在陈赓院长带领下,哈军工人经过长期不懈地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其核心的理念育人、学术育人、制度育人、文化育人的育人思想,对于哈军工人才培养的杰出成就至关重要,在培养的1万多名毕业生中,产生了200多位共和国的将军和省部级干部、40多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精英。

(一)理念育人——筑牢办学之基

理念育人主要体现在“三严”校风、“教学为中心”办学理念、“学生为本”育人理念,奠定了办学13年培养一万多名精英人才的育人之基。一是培育“严谨严密严格”的校风,是哈军工精神的显著体现。治学要严谨、组织要严密、要求要严格,将“严”字贯彻到高校活动的始终,使教学计划严谨有序、教学实施有条不紊、教学态度雷厉风行、教学管理严谨规范,为良好的校风打下坚实的基础[3]。二是树立“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据此思想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育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在制度的严格规范下,每时每刻都以教学、育人为中心。在重视理论实践知识养成的同时,着重强调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锻造,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三是坚持“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强调学生是学校的根本,学校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对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界定十分明确。教师是做饭的、管理者是端盘子的、学生是吃饭的,学校教职工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通过这种育人理念的坚决贯彻落实,学校整体工作都以学生为主渐次展开,打造指向明确、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渐确立了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二)学术育人——培育学生发展潜力

学术育人既有学科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有学术文化的培育、学术氛围的营造,使师生在前沿的学术领域、良好的科研环境中畅快遨游、蓄势激发潜力。一是确立“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学科发展理念。集中力量突出优势学科,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特别是高精尖领域专项人才的学科平台。同时在常规教育当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开发,使人才能够具备多元化发展的潜质,通过各学科专业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形成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也因此促进了各学科的整体进步,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军事学院[4]。二是强化学术文化建设。大学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直观反映就在学术文化体系当中,特别是在学术声誉方面着重强调形成积极上进的学术形象,强调学术中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形成,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追求真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发展国防科技和国家经济为己任,重视学术声誉胜过自己的生命,在师生求知求真求善中积累,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文化。三是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在学术环境的构建当中重点对基础设施进行大力建设,购进先进的实验器材,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完善的办公设施及实验设施;对教学内容实行改革创新,为教师育人与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四是增强科研育人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在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同时,使优秀的科研成果融入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工程实践,在课堂授课和指导学生过程中渗透到人才培育工作。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大大激励了教师、学生进行学术创新,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使师生在各专业领域内形成了导向性的研究方式,形成了学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三)制度育人——保障育人理念落实

科学有效的教学制度为贯彻育人理念提供了根本保障,确保哈军工各项育人理念有效执行。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制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将该方法作为教育制度突出的重点,强调应用性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战当中,在野营、军事训练中兑现应用。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不仅仅要达到理论上的水平,更要求设计要满足社会实际的需要,一切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设计的实现、学术研究的开展都是为了应用于实需、实际、实战,成为哈军工育人制度的深刻体现。二是确立德育教育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德育要求的严格性是哈军工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养成表现在培养学生正规军人生活养成上[5]。在进行基础教学活动的同时,将正规军的军事训练贯穿到教学活动工程中,将入学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军事素养的高素质军人。其德育制度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了学生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生对国防意识、集體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的理解,并在军事训练中锻造学生艰苦朴素、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承担起保家卫国、建设新社会的重任。

(四)文化育人——引领学生价值观念

文化育人是哈军工育人成功的重要法宝,形成了具有军工特色的价值理念和体系。一是打造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强调矢志不渝的终身报国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志存高远的奉献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凝结了一种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进步的执着、对知识技能的追求,将社会的奉献精神融入军工学生的血液里、体现在军工学生的行动上。在文化育人的指引下,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二是形成“报国情怀”为核心的育人文化。学校素质教育特色源于老院长陈赓大将“忠于民族,孝于国家”的报国情怀,制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素质教育体系,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形成了“既接民俗之地气又生理想之热气”的独具特色的军工育人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祖国建设者,满足国防要求、国家战略、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三是塑造价值与目标融合互进的教育文化。学校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开展上做到了卓越探索,将价值与目标两个基本点互相融合,对学生知、情、信、意、行五方面进行网络式的发展和促进,使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形成认同,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先锋队,对国家民族产生了强烈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三、哈军工精神育人思想对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启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作为哈军工精神重要内容的学生为本、尊崇教师、协同育人、爱国主义的育人理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要求高度契合,对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能够促进高校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一)学生为本深化教育变革

学生为本是哈军工的根本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培养“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6]。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当前高校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普遍重视学生学识水平的培养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高校应该采取积极举措,深入践行“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落实 “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其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的各环节,课程教学应以学生学的效果好不好为标准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无养成、创新能力有无提升、创业素质有无涵养为标准,评价其成败与否;社会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使命担当、道德修养、工程实践能力等锻炼得如何为标准,检验其开展的效果,等等。教学的一切环节和教职员工的一切行为都应做到为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国家发展的水平必然会得到显著增强。二是强化“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思想融入学生活动开展和生活关怀之中。这一思想不仅要应用于理论学习上,也要落实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之中,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对学校怀抱感恩之心,能够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教育,提升学生受教育质量。高校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人才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更需要思想品质上的领先,学校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在思想品质素质。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提升,可以逐步转化为科技水平的领先。思想品质达到高标准,会对高校乃至社会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教育和教学理念必须切实得到贯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二)尊崇教师激发教师活力

关怀重视教师是哈军工精英教育的重要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7]在以学生为本的同时,高校也应注意教师队伍的适当壮大、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活力的大力激发,实现这些目标重点在于高校对于教师个体的关怀与尊重程度,只有让高校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有所抱负、有所作为,高校才能真正获得发展,进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一是提升师资力量。评判一所大学实力如何最重要的指标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哈军工在办学过程中,从全国各地抽调专家学者、强化年轻教师培养、邀请苏联专家顾问团,给予了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9]。高校应注重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老带新、强扶弱,鼓励竞争、适当淘汰、盘活存量;引进学校亟需的一流人才和有潜力的青年才俊,用大师引领一个学科方向、一个团队的成长,让青年才俊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做好增量;邀请一流的教授、学者和行业专家来校交流讲学,传授科研经验和介绍科技前沿,帮助教师快速成长,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借外力激活内力,用好外援,以此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活力。二是保障教师待遇。教师能否安心教学、潜心科研的重要前提在于教师待遇的保障。学校应在教育投入上更多地向一线教师倾斜,在校园内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职业地位,保障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为学生做好知识学术“这碗饭”。理顺好学校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以行政为主、忽略一线教职工利益的管理不当问题,避免资深教授和一线教师由于无行政职位可能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通力合作、互相监督,形成协同互助机制,保障一线教职工得到充分的关怀与尊重。同时,高校应注重教师福利待遇,给予教师充分尊重,保证教师权力和所享受待遇,贯彻平等原则不搞行政干部特殊化,使教师在心齐气顺中工作、在待遇有保障而无后顾之忧中奋进、在突出自身主人翁地位中谋求发展。三是制定科学有效教师评价体系。评价激励机制是引导和激发教师活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实际情况,按照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活力的机关。要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领域教师及实验室提供优质实验设备,根据教师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形成分级分类划分标准,对当前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对较低的教师形成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公平、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在高校的管理当中也应体现这一理念,公平对待离退休教师、团结在职教师,使学校每一个个体都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师不遗余力地投身到科研当中、脚踏实地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高校发展建设水平。

(三)模式创新推动体系育人

求实求新求变求发展是哈军工的鲜明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探求发展的新经验、新路径,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当前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克服同质化、平庸化现象的发生,去除为了完成任务而改变的思想方式,做到前进有方向、发展有举措、克难有底气,体现务实求真、探索创新的转变。高校教师与学生应拒绝墨守成规,努力成整个社会创新点爆发的源头。一是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转变。学校教育改革既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更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选择改革的形式,结合自身发展方向进行适合于自己的改革。在高校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后,借鉴哈军工办学经验带来的深刻启示,结合国内外高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以自身发展目标和定位为内核,以国内外优秀理念、方式、方法为外部扩展的教育改革模式,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發展交替演进中不断创新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求强中革新、在求实中发展,实现教育改革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符合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彰显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优越性、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二是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开设更加丰富的具有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又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内外实践课程,做好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互动融合,以实验验证知识、以理论引导实践,在实验中印证理论认知和丰富理论内涵;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师资培训、实验室共建、实训基地设立等方面工作,让教师了解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的放矢地教,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实际需求和了解科技发展态势有的放矢地学,不断深化学生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锻炼学生工程技术技能,调动学生实践求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系列生涯规划活动。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系统的讲解、学生自我发展定位与潜能的客观评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育等教育活动,使学生规划好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强化自身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让青春不再迷茫、让梦想照进现实、让理想脚踏实地;开展朋辈教育,树立学生身边典型,以身边人感化身边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榜样力量促使学生思考人生、规划职业发展,让许党报国情怀、矢志不渝奋斗精神在新时代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大学生的精神符号。

(四)爱国主义引领核心价值观教育

爱国主义是融入哈军工的核心教育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几点希望,第一点就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8]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首先应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上,进而使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高等教育背景下,已然不是把改变教育落后局面作为最为重要目的阶段,而是如何使教育更强、质量更高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时期,教育理念和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创新求索,培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一是开展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西方思潮不断侵扰、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大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学校育人体系中要给予充分的体现和发扬,既要在思政课中开展重点强化教育,又要开展案例典型教育,更要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中开展体验式的潜移默化教育,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汇聚凝聚中华民族发展的磅礴力量和持久生命力。二是推进占领宣传舆论阵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好学校微信、微博、QQ群等各种新媒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正能量,开展理论学习宣讲、先进典型事迹宣传,用接地气、暖人心、见真知的话语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浓厚氛围,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生活点滴中、在发展关键环节中逐渐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引导学生养成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仪式感,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新生军训、入党宣誓、团日活动、主题班会、毕业典礼、国家重大活动等事件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仪式感,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感受核心价值观的力量、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让其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主旋律同频共振,引导学生在行动中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服务。

四、结论

哈军工精神研究有助于高校在教育实践中正确把握办学的思想与战略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可以充分汲取哈军工精神和其育人思想的精髓,通过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规律新变化的深刻认知、教育对象新特点的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把其精髓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做出适应新时代国家要求和社会需要的有益探索和改革,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 考 文 献]

[1] 国防科技大学校史编写组.国防科技大学校史[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2] 刘献君.哈军工精神与现代高等教育[C]. 改革 质量 责任:高等教育现代化——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13.11.

[3] 雷勇军,周剑勇,丁吉超.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及其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2):7-10.

[4] “哈军工”优良传统研究课题组.“哈军工”优良传统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1) : 8-11.

[5] 孔诤,高跃群.“哈军工”的办学治校特色及经验[J].军事历史,2013,(2): 28 -32.

[6]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0.

[7] 习近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N].人民日报,2018-09-11.

[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9] 王潇凡,熊杏林.苏联专家援建“哈军工”问题探析[J].军事历史,2016,(3):56-63.

〔责任编辑:崔家善〕

猜你喜欢

启示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