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行式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18雷雨萌

地理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核心素养

雷雨萌

摘 要:旅行式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时常用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因其形式新颖多样、运用方法灵活等特点而深受欢迎。文章分析了旅行式情景教学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旅行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并以“青藏地区”为例设计了旅行式情景教学案例。

关键词:旅行式情境教学法;区域地理;核心素养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基础对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至关重要,如何在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掌握区域认知的有效方法,培养地理学科思维,从而有效落实初中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是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

现阶段的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与儿童时期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作用;理论型思维尚未成型,还处于经验型思维阶段[1],加上地理学科特性,教学素材本就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因此,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采用贴近生活的“旅行式情境教学法”往往能更加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一、旅行式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新课改提倡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在新课改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抛弃了传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这种“区域地理八股教法”。在笔者观摩众多优质课的过程中,发现“情境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尤其是“旅行式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师群体中颇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跟其他学科采用的各类情境创设法相比,“旅行”这一情境似乎天生带有地理属性——形式上契合地理课堂,内容上贴合地理知识;另一方面,旅行活动本身就对学生吸引力大,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也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求。旅行式情境教学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旅游”这一形式为载体,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地理环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使学生通过感性或理性认识围绕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知识的落实与素养的形成。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课堂积极性高,再加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也为旅行式情境教学法提供了大量施展的空间。

二、旅行式情境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摩,发现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旅行情境只用于导入环节

有些地理课堂只是跟风模仿情境教学,整堂课只是用“旅行”进行了情景導入,活跃课堂气氛,后面授新课仍然是按照区域地理老八股式教学,所谓的情境教学只起到点缀作用。旅行式情境教学法提倡教学设计时让旅行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情境中事件的发展引领课堂各环节,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构建知识[2]。

2.旅行情境的创设脱离实际

旅行情境的创设脱离生活实际或不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难以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情境中,脱离了学情的情境创设会让课堂显得尴尬,师生之间难以互动及产生共鸣,这样的情境创设毫无意义。所以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即便是虚拟的旅行情境也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并适当增添创新点和趣味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并理解情境中出现的知识信息。

3.旅行情境教学没有主线

有些情境课堂没有一条明确的教学主线,而只是相关知识点的罗列,创设的旅游情境也缺乏创新、生搬硬套,情境教学变得牵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教学主线,设置主题教学情境,编排主题明确的主线情境[3],用清晰的知识脉络将情境与整堂课内容完整结合起来。

4.情境教学“形式”大于“内容”

旅行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情境教学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有些课堂“表演”痕迹重,课堂活动热火朝天而教学内容浅显空洞,该落实的知识点也没有落实,课堂流于形式。旅行情境绝对不能仅仅只为愉悦课堂,最终应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5.课堂忽视总结和迁移运用

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是有共通性的,有些课堂虽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忽视了知识的迁移和区域认知方法的总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议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之余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认知区域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到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当中。

三、旅行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 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

旅行式情境教学设计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和编排使其逻辑符合旅行情境;二是合理利用各种类型的旅行方式以适应教学需要。因此,对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熟悉课程标准并反复研读教材,从教材所给的材料中凝练出符合情境教学目标的主线,并通过组织各要素将该节内容科学合理、有意义地衔接起来。

第二,分析教材的内容顺序、逻辑结构是否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规律,进而考虑是否调整教材内容。虽然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参考,但既然要符合“旅游”这一特定情境,就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还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性的加工、重组、调整[4],加强内容与主题间的相互联系,使教学内容与情境教学相适应。

第三,为了使旅行情境的呈现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生活且便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可根据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拓展与补充。

2.旅行式情境教学法实施途径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大部分的区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实施旅行式情境教学。

(1)利用亲身经历的旅游活动进行情境创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师生出门旅行的机会增多,甚至不乏出国旅行,这些旅行经历都可以成为创设情境的素材,再合理地嵌入教学知识点,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探讨。亲身经历的旅行活动既保证了情境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又贴近学生生活,旅行中真实有趣的小故事往往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跳出教材的知识素材,既能增强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也能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按照既定路线模拟旅游活动。如果身边没有现成的真实旅行经历可以参考,模拟一次旅游活动也未尝不可。课堂上,可创设一条包含所需知识点的“旅行路线”来达到认识区域的目的。如学习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时,可以设计一条“新马泰”热门旅游线路,按照路线指示,“闯关式”完成每一站的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时注意线路规划要合理,情境要真实。

(3)主题考察团式。如果目标地区空间尺度太大或者因内容逻辑关系等不便开展线路式模拟旅行,建议采用分散“考察团”式,按照区域要素将学生分为几个主题的“考察小分队”,如“河流水文考察小队”“地形地貌考察小队”“工业考察小队”等,点对点进行研究,任务分工明确,学生活动有序,课堂效率高。

(4)旅行方案制定即“旅游攻略”式。现实中出门旅行前也通常会做好“攻略”,对于比较陌生或者环境比较特殊的地区,采用制定“旅游攻略”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该地的区域感知。因为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一步步了解该地的区域特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区域特征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同时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通常也是该地区最显著的区域特征,学生在制定计划时也会格外关注。

(5)虚拟人物的“旅行游记”或“历险记”式。以某同学或某个拟人化人物的虚拟旅行经历贯穿课堂教学,教学叙事可以像“旅行游记”一样循序渐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核心知识点融入情境之中。如学习“巴西”一节时,可用知名动画片《里约大冒险》为标题重新构造一个内容合理、知识丰富的游记故事,抓住初中生充满好奇和求知的心理,寓教于乐中渗透相关知识点。

旅行只是一个情境创设,不必拘泥于是否到过此地看过此景,现如今网络发达,借助网络资源和各种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个情境也同样能被学生接受,前提是情境一定要合情合理、贴近现实,利于学生代入和联想。

四、旅行式情境教学法运用示例

选择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进行旅行式情境教学案例设计(表1)。

由于距离遥远等现实原因,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青藏地区,但对该地充满好奇,加上高原环境特殊,地域色彩鲜明,所以本堂课采用“制定旅游计划”即“攻略式”,计划的制定步骤将本课知识点整合串联在一起,并贯穿课堂学习始终。

由于素材获取便捷和模式简单实用等原因,旅行式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旅行式情境教学法除了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精准的把握,能提炼出情境主线,还要求教师丰富自身阅历,积累知识素材,同时具备创新的思維,能够充实旅行情境环节,丰富课堂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有效创设与运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情境教学最后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境教学是手段,核心素养是目标。

参考文献:

[1] 袁少民.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1):18-21.

[2] 张建新.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 刘琴.例谈主题情境探究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地理教育,2018(08):51-53.

[4] 杨洋.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核心素养
区域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