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驾驶员行为差错及预防

2020-07-18张力辉

时代汽车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究探讨环境因素驾驶员

张力辉

摘 要:道路交通运行的目标是在道路可靠性以及车辆可靠性的基础上,结合驾驶员操作共同完成的技术性操作指标,所以在道路交通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可靠性因素非常复杂,并且在故障发生中所存在的比例非常高,在此过程中,汽车驾驶员需要考虑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影响,从而及时避免差错的产生。本文将以现代公路驾驶为例,分析汽车驾驶员的行为差错产生现状以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一些参考预防的借鉴,希望能够对道路运行安全的提升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驾驶员;行为差错;环境因素;预防分析;研究探讨

1 引言

合理科学的驾驶行为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最基本要素,在行驶过程中包括驾驶员的个人知觉和意识的判断过程,结合技术发挥的过程都非常重要,若在其中发生了任何差错,都有可能会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产生,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汽车驾驶员的行为差错关系着行为的意识转移。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在驾驶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错,产生这类行为会极大地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道路交通事故经常因为驾驶员的主观因素,例如心理因素或生理因素而产生道路交通事故,另外还包括周围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干扰,例如自然环境和道路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据有关调查分析,人的差错行为占有公共交通事故80%左右的原因概率,有其他数值结果表明96%的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或行为差错所导致的。所以在当前阶段研究汽车驾驶员的行为差错,可以高效帮助驾驶员提升驾驶质量,纠正行为偏差,从而促进现代交通运输的质量安全。

2 行为驾驶差错研究现状

在分析至今为止的驾驶状况以及驾驶事故原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主要造成行为驾驶产生差错的原因有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若按照产生事故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轻微差错或一般差错以及严重差错。严重差错则是指在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产生的交通事故,也是普遍的生理因素所导致的现象,其原因一般有服药饮酒或疾病等原因的助力。其他生理因素,例如视力或心脏血压等因素的诱因也非常多也会导致许多交通事故产生。在驾驶过程中导致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大多数是由驾驶员个人因素所造成的,但是其中也不乏因为周围环境以及道路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另外在近几年对交通事故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主要涉及到驾驶员心理以及生理事故的交通重大财产损失事件占有的比例非常高,其中因为个人修养或生理疲劳等因素造成的驾驶事故占所有事故主要原因的60%。所以在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输过程中,应该重视对驾驶员行为差错的纠正。

3 驾驶员行为差错的原因及类型

3.1 驾驶员行为差错的原因

驾驶过程中行为差错是客观存在的,当任何因素影响驾驶员专注性的同时,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交通事故。

(1)生理因素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受到生理因素的干扰非常大。在驾驶过程中,随着生理年龄的改变或心理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在不同驾驶状态中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身体状态。其中包括生理缺陷或疾病疲劳等变化所带来的生理因素影响而导致驾驶员行为差错的原因非常多。疾病是人类生存过程中所不能控制的生理因素,在正常活动中,经常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影响而导致行为不受控制。另外,疲劳驾驶也是人在连续工作后机能衰退的一种现象,在驾驶过程中因为视觉或听觉以及呼吸系统等活动能力下降而导致的行为差错产生可能性非常大。另外在生理适应能力,例如饮食,饮酒或药品等因素的侵蚀下,人类在日常行为活动中所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多,在不同的环境中,若饮食结构或行为研究以及药品的服用方式或数量不合理,则会造成过度的脑神经兴奋或其他抑制性激素的产生,会大大影响驾驶员行为操控。

(2)心理因素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所存在的心理态度以及感知能力或注意力以及性格气质的方面,都是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的心理因素。感知和注意力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正常情况下,若没有良好的行为态度和动机,盲目驾驶或用消极的心理状态进行汽车驾驶则可能会冒有非常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在驾驶员的情感因素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可以直接導致汽车驾驶员的行为心理状态改变,在驾驶过程中若充满激情或充满消极态度,都有可能会导致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产生行为偏差。另外在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影响下,也有可能会使驾驶员无法及时应对突如其来的驾驶状况,而导致行为误差的产生。

(3)习惯因素

驾驶员的行为习惯因素以及生理习惯等因素是操控驾驶员日常行车的主导力量。驾驶员的生理习惯以及心理习惯是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习惯性因素。在驾驶过程中动作简洁、功能协调,能够及时做出对环境的反应,是考验驾驶员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应对基础。在此过程中,驾驶员如果能够在不喝酒不抽烟的情况下进行驾驶,则会为驾驶提供良好的生理保障。不良的生理以及心理因素是导致驾驶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众多驾驶事故中,因为缺乏责任观念和法律意识而造成的行为偏差,例如在驾驶过程中喜欢用手机聊天或抽烟等行为都有可能注意力不集中使双手同时离开方向盘,然后从而在面对突发状况无法及时的做出反应,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事故产生。

(4)交通环境因素

交通环境因素也是对驾驶员正常驾驶过程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例如山川平原等可以促进驾驶员的熟练驾驶,但是在山川弯曲的公路甚至是隧道等路面驾驶时路面必须要平整,否则加速过程中驾驶员就会不停地进行档位转换,不停地加速减速,以适应道路的崎岖。绿化植被也是自然界协调的主要因素同样也可以对驾驶员的行为以及视力形成保护作用。声音也是自然界中周围影响驾驶员日常驾驶的主要因素,例如过于激烈的声音震动或喇叭声,汽车摩擦声都有可能会造成驾驶员驾驶偏差现象的产生。当然不良的气候因素也是造成驾驶员行为偏差产生的主要因素。例如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进行驾驶路面湿度以及温度降低,可能会使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产生头晕或压迫等现象。

4 驾驶员行为差错类型

(1)感知差错

驾驶员在日常驾驶过程中会接收各方面的信息,然后集中进行处理,但是在感知过程中若意识存在偏差,则有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误差。在这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握力误差、脚踏感觉误差以及视觉误差和听觉、嗅觉误差等。

(2)判断误差

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对车速以及周围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在获得信息后需要及时处理,若处理不及时则有可能会造成事故的产生。其中表现为对汽车行驶行为正确性的判断以及听觉声音中的判断,还包括对时间、速度、方位等因素的判断。

(3)识别误差

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例如在距离标识以及速度等方面进行识别,所以在驾驶过程中环境道路的影响对驾驶员识别产生误差诱导的可能性非常大。

(4)操作误差

汽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头枕位置不对、眼睛不看前方或不系安全带、总盯着仪表盘、雨天的车速加快、习惯性把手放在变速杆上等行为都有可能再让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时产生操作误差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5)技术误差

驾驶过程中发挥不准确或动作失误,可以表现在灯光系统以及机械控制系统操作产生误差。离合器没有踩到底就进行换挡,或将方向盘打死进行转弯以及其他加速现象都是造成误差的技术原因。

(6)其他差错

在驾驶过程中一些非必需的驾驶动作,例如听音乐聊天或看手机等行为,可以造成辅助性行为误差。在驾驶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酒后驾车或服药驾车,以及其他不文明、不负责的心理状态驾车造成行为误差。

5 驾驶员行为差错的预防措施

5.1 驾驶员个人原因方面的差错预防

汽车驾驶员的驾驶虽然是个人行为,但是却有非常强的社会性质,所以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必须要将个人素质进行提高。首先在保障个人权益的基础上严格遵守法律安全意识,在驾驶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在驾驶过程中不能长时间地进行疲劳驾驶或服用嗜睡药物以及不文明驾驶。在驾驶时长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逐步累积经验,在增强自己预判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升驾驶的娴熟程度。在环境不合理的因素下及时的学习并掌握科学应对措施,避免操作不当或其他感知性因素造成的事故发生。另外,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行为差错的预防是关键因素,这就需要驾驶员不断提升个人安全责任意识,主动学习并预防汽车驾驶的行为差错产生。

5.2 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行为差错预防

驾驶过程中造成驾驶员行为差错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社会因素,例如教育培训以及周围环境等。在此过程中,差错预防可以体现在驾驶员接受培训教育以及管理的方面上。对于驾驶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可以贯穿与整个驾驶行为学习的过程中,在当前我国驾驶员教育体系上应该作为重点,在之前教育不足的方面应该及时补充,驾驶员进行车辆驾驶是一种技能行为,所以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也可以提升驾驶员的反应以及操作意识,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驾驶员的安全行为操作,让驾驶员尽可能正确的进行操作驾驶。在日常驾驶过程中不断降低行为差错概率,随着现代考核驾驶机制的不断强化,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駕驶员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奠定良好的驾驶以及行为规范基础,从而提升驾驶员的个人行为差错预防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青林,彭金栓,付锐,等.基于驾驶员操纵特性和交通环境状态的换道行为预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2):368-377.

[2]赵晓华,任贵超,陈晨,等.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不良天气对驾驶员跟驰行为的综合影响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90-95.

猜你喜欢

研究探讨环境因素驾驶员
社会版(九)
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因素影响评估
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请你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