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茶之名,致敬900年

2020-07-18左如

茶道 2020年5期
关键词:政和白茶茶树

左如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茶是土地创造出来的艺术。”一叶茶,连起了人与土地,也连起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于是,在中国广袤的茶区中,每一棵茶树与它所根植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故事。

政和,位于福建北部,是中国白茶核心产区,也是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红茶的发源地。这座古老的茶乡,曾是宋代“北苑贡茶”主产区之一,以至于连县名据传都是因茶而得。

每一个生长在茶乡的人,对脚下的土地都有着深情的眷恋。杨丰,政和白茶“非遗”传承人,也是政和白茶的代言人。在他眼中,茶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国饮,更是政和人的幸运。

就在5年前,政和迎来“赐名”(更名)900周年之际,他以茶之名,向历史致敬,向土地致敬:盛世茶兴,政通人和。

因茶得名

春雨初霁,茶山新绿。

翠鲜肥嫩的茶芽与刚冒尖的毛笋一齐出现在茶园里,满是活泼泼的生气。初阳潋滟,柔风轻抚,灵活的指尖在一丛丛茶上欢快舞蹈,与起伏的茶田,交织成春日最美的律动。春来芽生,采之为茶,如呼吸般稀松平常的劳作,在政和早已延续了无数个春秋。

政和县,原名关隶县,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得名,而“政和”正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这个爱喝茶爱艺术胜过爱江山的“文艺”皇帝,曾亲笔为产自闽北地区的“北苑贡茶”撰写《茶论》一部。在书中,他似乎对“白茶”情有独钟,不仅专列一章,且激赏不已:“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

史书中关于县名的来历虽只有吉光片羽,但包括杨丰在内的当地人都深信,养育他们的这片土地就是因茶而生,因茶而名的一宋徽宗因爱茶而把自己的年号赐给了这里。

政和,地处武夷山脉南麓、鹫峰山脉北段。绵延不绝的丘陵,塑造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尤其是高山区,“西南十分之九不尽于五谷”。然而,也正因山谷阻险,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也截留了东南沿海的暖湿气流,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群山环抱之中,草木葱茏,云遮雾罩,茶树生长的天堂。“上播茶栗,下植麻苎,其他木竹菇笋之饶。惟地所设,苟无凶歉,而户登而田治,赋平而产息矣。”(明.车鸣时《万历政和县志序》)纵无好田地,百姓植茶制茶,亦可自给自足,安居乐业。

茶,是造物主恩予政和的一枚灵叶。

“900年前,政和因茶而得名,900年后,政和依然因茶而闻名。恐怕没有什么比茶更好地连接起历史与现在吧?”在隆合茶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杨丰启封了一饼5年前推出的白牡丹茶饼——“政通人和900年纪念饼”。它的面世,就是为了纪念“政和”得名900周年。

茶的敬意

茶饼虽是2015年压制,但原料是2012年采制的春茶。8年光阴沉淀,转化出岁月的隽香厚味。棕褐色的枯叶,在水的浇沃浸润下,慢慢苏醒,晕染出一杯琥珀色的茶汤。清亮澄澈,在柔和的光影里摇曳生姿。

握盏细品,一阵清新质朴的草木气息沁入鼻间。似粽叶香,又夹杂着如蜜般的甜香,纯正清晰。轻啜,汤感醇厚甘滑,粽香消融于汤中,在舌面喉底晕散开来,温润绵长,就像四月的暖风。

每一枚芽叶都记载着时间,并藉由我们的感官可以还原出它们在茶树上时的状态。8年前,那也是一个灿烂的春晨。佛子山,春山见容,千峰竞翠。800多米高山之上,新芽嫩叶,饱满丰盈。采撷旗枪,盈盈满筐,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铁山镇,政和大白茶的原乡。黑瓦白墙间,廊桥横卧,芽叶平铺,静候风日的洗礼。古老的制法,在古香古色的建筑上生生不息。轻柔的微风,温煦的阳光,透过斜窗栏杆,与茶共舞。青涩渐渐褪去,酝酿出醇和清甘。传统技艺的坚守,蕴含着手艺人对极致之味的不懈追求,让每一叶茶都传递着手的温暖和浓浓的人情味。

这是一个手艺人对传统的敬意,也是对历史的敬畏。

900年的时光,荏苒代谢,倏忽而过。茶山依旧,恍然如昨。每当漫步在茶园,凝望着茶树时,一种强烈的时空错落感总会在杨丰内心深处油然而生:“900年前,我的头顶上也是徘徊着这样的天光云影,背后的茶山也是这样青青可爱。茶工散落在茶丛间,赶采新茶,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城送去来自东南的春天味道。

致敬经典

“(政和得名)800(周)年赶不上,1000(周)年等不到,900(周)年正正好。”杨丰说,就如自然对茶叶品质与个性的塑造,“政通人和900年”纪念系列茶品的诞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默契。按照他最初的设想,这一系列的茶所扮演的角色应是时间的“见证者”与“记录者”。“90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承前启后。站在新的起点,往后每年都推出用年份标记的新品,901、902、903……以此类推。”足见900年在杨丰心目的重量,这是厚重的历史赋予的重量。

不过,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五、十、百、千、万的整数隐含着吉祥且隆重的寓意,因而不论国家还是个人,但凡遇到重要的日子,逢五逢十都会以不同的形式来纪念。“不同于关隶,没有茶就不能叫‘政和,是茶成就了政和。甚至可以说,茶就是‘政和的代名词。”杨丰说。

的确,茶与地方乃至国家的命运,都是同呼吸共命运。曾经,是茶,让政和赢得了皇帝的垂青。如今,也是茶,富民强村,造福了政和的百姓。所谓‘‘盛世”,即是“政通人和”。茶兴政和,盛世茶兴。

2020,“政通人和905年”。致敬岁月,致敬经典。

“2015年,值得纪念。这一年的春茶季,也是风日晴好。以一芽一叶的标准采摘,以传统工艺制成特级白牡丹,窖藏于专业干仓。然后,把它们托付给时间。历时五年,自然陈化,它的表现一定不会令我们失望。”

落日熔金,晚照流连在古墙砖砌筑的月洞门上,洒下一片斑驳。

杨丰停杯凝思,仿佛又陷入了错落的时空。“我希望,等到‘政和'1000年時,还有人记得1115年这个重要的年岁,续写茶与人、土地的传奇。”他淡淡地说。

我和我的“政通人和900年”

“政通人和900年”纪念茶系列,由茶饼、茶砖和礼盒组成,自2015年在第9届武夷山茶博会首发以来,备受茶客的喜爱,吸“粉”无数。饮茶生津,藏茶生“金”。特别是茶饼,经历时光的转化,它给人们带来愉悦甚至惊喜的感官体验之同时,价格亦是年年看涨。如今,“905年”又将翩然而至,它的香、味、韵,无不令人满心期待。下面,就来听听铁杆粉丝分享的“900年”茶缘吧。

口述者>>柳彬

我是福建福安人。福安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发源地,也是国家区域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福建)省茶科所就设在这里。2008年,我开始从事茶行业。

其实,我从小就跟茶跟政和特别有缘。父亲是从事茶树良種繁育工作的,他基本走遍了省内的各大茶区。有一次,他去政和送茶种,我也跟去了。来政和的第一印象就是感觉生态环境要比沿海地区来得好,到处是山,植被茂密,云雾缭绕,茶生长在这里,品质必然优异。

2014年,经朋友介绍,我结识了杨丰老师,结缘了隆合(茶业)。所以,2015年,“政通人和”茶饼正式推出时,我就成为它的首批“粉丝”。它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入口时浓郁的粽叶香,还有像蜜一样的清甜口感,爽滑甘润。我把茶分享给朋友,他们也都深爱不已,还有不少回头客。每一年喝,香气和口感都有不同的变化,让人感到欣喜。5年来,我卖了(茶)不下4000片。现在,我还有200多片,不喝也不卖。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还有会更佳的表现。

口述者>>千惠

我来自辽宁抚顺。2016年,我和几个爱茶的朋友,第一次来政和来隆合(茶书院)开展茶游学。

记得当时,我们也是在这间茶室里喝茶,但背后是一副书法作品,上面写着“政通人和九百年”。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政和”县的来历和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和我们同来的一个姐姐,看到书院里有很多建筑都是用古墙砖垒砌的,而“政通人和”也有一款茶砖。她就买了好几块茶砖,并且对杨丰老师说:“回家后,我也要像您一样,用‘砖砌成一堵墙。”这个姐姐,真是可爱。

我当时也买了几件茶饼和茶砖。较之南方,北方的气候比较寒冷干燥,转化得相对会慢一点。两三年前打开品尝,茶叶还绿意盎然,但粽叶香很明显,口感也比较甘甜清爽。时间在变,它也在成长。

猜你喜欢

政和白茶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绘本
“防疫指南”
我看郭政和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匠心打造好品质
故乡的古茶树
非遗:一本读不完的书
茶的箴言
《雪斋文存》一幅提炼浓缩的政和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