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把他乡作故乡
2020-07-18若非
若非
1
2019年7月1日上午九点。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66号,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隆重拉开序幕。会议宣读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表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村第一书记和先进党组织的决定》,并陆续为获表彰的个人和集体颁奖。
彼时,约200公里外的毕节市会议中心视频会议室,大屏幕播放着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视频直播。听到自己的名字时,陈坤有些不自然地欠了欠身子。
当天下午,参加完市里组织的合影和接见活动,陈坤潦草吃了些东西,便往回赶。开会期间,他接到了贫困户姬光祥的电话,请他回村后务必先到他家一趟。
在《民情日记》里,陈坤记录了他和姬光祥见面的事。原来,姬光祥要归还几年前向岳父借的钱,但因为一些小事,彼此间有一些隔阂,所以想请陈坤作见证。姬光祥说:“我就是觉得陈书记你是我最信任的人。”陈坤爽快地应允下来。
想起刚到这,像懵懂少年撞入时代中心,心里跃跃欲试,却又惶恐不敢前。如今他已经成为村民们信任和依靠的“陈书记”。时间真是个有趣的怪物。这些年,他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干的都是同一件事儿——驻村扶贫。眼前小小的村子,就是他默默征战贫困的战场。
村子名叫永平,大抵为“永远平安”之意。位属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是中国大地上极为普通的一个村庄。
陈坤原本是毕节市黔西县委组织部实绩考核办的一名工作人员,2017年9月14日,根据“113”攻坚战的工作部署,陈坤跟随单位组建的扶贫工作队,到一类贫困村洪水镇洪箐村参与帮扶。五个月后,一纸文件,调到永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组织上征求陈坤意见时,陈坤心里是迟疑和惧怕的。在此之前,他了解到永平村的一些情况,问题主要是干群、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历史遗留问题和村支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够强、个别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方面。他既怕自己经验不足处理不好,也怕自己威信不够不足以服众,更怕自己能力不足辜负期望。但怕归怕,他还是接下了这个突如其来的重担。原因仅仅是,“因为我是一名党员,组织需要我,我就去。”如果非要加上一条,那就是,“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我知道农民的艰难和辛苦,我想帮助他们。”
直到站在村委会门前,陈坤脑子还是有些恍惚。眼前,冬日的雾气慢慢散去,一条蜿蜒的大道,在眼前铺展开来……
2
2018年2月22日。正月初七。陈坤到永平村。春节刚收假,村居门楣上对联红纸黑字,述说着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景,山间房舍落错,鞭炮声、狗吠、人语交替响起,让村子更显静宁祥和。
走马上任,陈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全村基本情况摸了一遍。永平村属于二类贫困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492户2071人,村党支部有30名党员,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22人,有12户28人未脱贫……
随后,陈坤只身去了永平村矛盾较为突出的新河组。新河组历史遗留问题多,村民意见很大,对村里的工作支持力度小,信任度也低。首选新河,陈坤就是要挑最硬的骨头啃。一到新河组,30来名村民就围住陈坤窃窃私语,多是一些非议之声。陈坤听在耳里,难受在心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村民们对自己、对村委的看法。
当日的群众会开了六个多小时,陈坤主要宣传方针政策并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开完会,嗓子都哑了。通过宣传和解释,很多村民都对他表示了信任。陈坤知道这事成了大半,作为土生土长的地道农村人,他见证也经历了贫穷的生活,心里很清楚眼前这帮村民心里想的是什么、期盼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会后,陈坤开启了自己没日没夜的走访模式。短短两个周,陈坤走访了全村400余户一般户和59户贫困户,对村情民意、班子情况、矛盾纠纷和产业项目发展等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摸清情况,陈坤对症下药,很快就见了成效。“也没有什么办法,主要就是靠做思想工作。”
贫困户李吉昌对村委意见大、不支持,认为村委只帮亲戚,不会真心为老百姓办事,非常排斥村里的工作。陈坤不断上门走访谈心,十多次后李吉昌的态度才缓和下来。后来,陈坤根据需要把李吉昌招聘为村协理员,一段时间后,李吉昌对村委工作有了真切体验,认识到自己眼光的狭隘,他对陈坤感叹:“村委的工作真的不容易啊,你也是真心诚意替我们着想的。”
贫困户侯尚勇,儿子车祸去世,两个孙子年幼,岳父高龄卧床,家里很穷,两口子总埋怨村委照顾太少,常到村委要这要那,“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陈坤坚持去他家开导,慢慢把他带到正轨上来。现在,侯尚勇家种地、畜牧两不误,农闲时就在附近务工,一家人日子过得像模像样的,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典型。
更多像李吉昌、侯尚勇这样的人在陈坤开导下,摒弃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观念,一改等、靠、要的思想和懒惰的恶习,纷纷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养殖牲畜、外出务工等一系列举措,投身勤劳致富行列。
3
驻村过程中,陈坤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易于接触的性格使得他很快就被村民们接纳了。村民们信任他,鸡毛蒜皮的事都要找他处理,很快他就成了村民们的知心人、调解员、及时雨。在他们眼里,陈坤有办法、思路多、见识广、懂得多,是值得他们信任的好书记。“群众们信任我,我就得尽心尽力为他们做好事,虽然有过一些无奈的经历,但庆幸结果都是好的,大家都在慢慢地改变,我也同大家一起慢慢成长。”
贫困户、五十来岁的劉清华因为未来无望,不谋出路,什么事都望着村里。穿破了洞的鞋,陈坤看到后毫不犹豫递上一百元钱让他买鞋穿;买米没钱付款,陈坤自掏腰包帮他付钱。刘清华的思想因此被改变,后来有人问他怎么不去找陈书记要钱,他不好意思地说:“不了不了,再也不了,我只是试一试,看看陈书记会不会真心帮助我。以后我再也不靠别人过活了,我也是能养活自己的。”话传到耳里,陈坤欣慰极了。“他能有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我花点钱,很值的。”
还有一位老妪,丈夫死得早,儿子因事坐牢,儿媳弃家而走,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小孙孙,贫寒家境愈加窘迫,因受刺激,精神时有异常。她家的几只大鸡莫名被人用小鸡替换掉,便在房前洒满大粪,老妪说:“有人想要偷我家,我把房子周围洒满大粪,他嫌脏,就不会来偷了。”陈坤哭笑不得,但他还是坚持每天到她家,督促她打扫卫生,她不愿做,陈坤就亲自上手。后来,陈坤又把这户贫困户纳入重点关注对象,隔三差五总要去看一看才放心。
在他的影响下,群众对村委工作的认可度大大提高。“群众的鸡毛蒜皮,就是我的头等大事。”这是陈坤的工作信条。“驻村工作就是要事无巨细,大小兼顾,名称上好听,叫书记,实际上我的理解就是群众的好伙伴、服务员。”一席话,字字句句印证着陈坤《民情日记》里对自己的承诺——“把他乡当故乡、认一门穷亲戚、当一回苦劳力、办点小事不多余,任劳任怨、痴心不改,只为追梦而奋力奔跑的路上我来过、干过、拼过”。
通组路、连户路、院坝硬化工程,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老百姓通往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为此,陈坤和同事们昼夜不息,或奔走在永平村的家家户户,或跋涉在山野间计算距离,或伏案村公所核算经费,或积极调动财力、物力、人力,常常挨饿受冻,忙得精疲力竭,累得晕头转向。
经过努力,全村共实施连户路硬化16户765.85㎡,院坝硬化31户977.3㎡,扶贫通组路4.21公里……硬化路在村里开枝散叶,像密布的血脉、村庄的神经,牵引着永平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4
一年多来,陈坤向组织递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在陈坤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永平村2018年新增脱贫2户6人;未脱贫10户22人拟于2019年年底脱贫,易地扶贫搬迁2户10人,贫困发生率是1.06%,漏评率0%,错退率0%,群众满意度超90%;制定了《黔西县洪水镇永平村(QX-HS-YP)村域综合规划图》,为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危房改造同步“三改”18户,危旧房整治12户,危旧房拆除19户;积极向上级争取村阵地建设资金,争取到由上级部门组织实施1000多万元的“乌蒙山土地整治”项目已在实施中;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半边红李子200亩(规模预计扩展到400亩),合作社种植刺梨500亩、韭菜130亩、中华蜜蜂养殖40桶……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8834元以上,2019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寨”称号。此外,他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党员、积极分子,召开脱贫攻坚研判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座谈会近50次……陈坤也收获了“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殊荣,并被评为“黔西县优秀中国共产党员”“黔西县脱贫攻坚大党建先进个人”“黔西县脱贫攻坚大扶贫先进个人”等,可谓荣誉满身。
光鲜荣誉的另一面,却藏着他无尽的心酸。说到家庭时他满脸自责、几度哽咽。“我是一个极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陈坤有一个单纯美好的三口之家。妻子李梅梅在黔西县某医院做护士,儿子有着一个独特漂亮的名字,叫陳李秉臻,现在黔西县第三小学幼儿园学习。“我驻村了,家里什么也指望不上我了。”因为作息不规律、压力大、常吃泡面,学体育的他慢慢变得又黑又胖;住在老家的父母车祸,怕耽搁他的工作瞒着没说,过了好久他才知道;孩子五岁了,上过四家幼儿园,他从没接送过,连孩子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妻子遇到特殊情况,只得一肩挑独自面对,陈坤抱怨她不告诉自己,她会假装生气地说:“假,说得好像你能帮上什么忙一样。”
儿子年幼,并不知什么是驻村扶贫,好几次好奇地问:“爸爸,你到底在忙什么呀?”看着他天真的眼睛,陈坤一次次哽咽无言。而妻子李梅梅呢,工作忙,医院里事情繁杂,有时候下午赶到幼儿园,其他小朋友都走完了,只剩下儿子孤零零地等着她。每每此时,妻子心里都会特别难过,但她又从不告诉陈坤。有一次,李梅梅深夜高烧40度,想给陈坤打电话,考虑到陈坤已经睡下了,他白天走村串户晚上经不起这样折腾,何况熟睡中的儿子一早还得上学,更需要充分的休息。她只好强忍着,直到第二天上午把儿子送进学校,才赶到医院治疗。后来,陈坤从李梅梅的同事口中得知,李梅梅到医院的时候,整个脸都煞白了。
2018年6月5日,为村民送东西途中,陈坤被一辆小轿车撞飞出去五六米远,全身软组织大面积挫伤外,手腕关节还严重粉粹性骨折。住院期间,有过动摇,有过后悔,然而入院仅8天,他就不顾医生、护士、家人、领导、同事的劝阻,毅然出了院,吊着手,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如今,那道缝了15针的伤疤就在他的左手腕关节处,成为他奋战贫困的勋章。
5
一路走来,陈坤匍匐过、昂首阔步过、踽踽独行过,从一条逼仄的小路,走到了宽阔的大道上来,从风里雨里,杀到了霞光万丈的明媚里来。
回顾驻村生涯,陈坤言简意赅。“倒不是说自己有多崇高、伟大,只是因为职责所在。”他说,“所有的荣誉,都是锦上添花,属于所有默默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第一线的人,我只是被推出来接受它的那一个幸运儿。它更是一种鞭策,让我心中责任更大、肩上担子更重、脚下步子更稳更快。”
如今,陈坤对未来有明确的计划。要一如既往地开展好走访,第一时间了解民情民愿;要积极活动“化缘”,为村委为群众筹措资金;要广开思路发展产业,重点要发展好特色种植业,创新方式采用网上挂牌认购方式,开辟一种集观光旅游、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模式……同时,陈坤也正在积极减肥,注意饮食,调整作息,加强运动。他希望自己与身边的人,与永平村一起变得更好。
采访结束,我即将启程离开永平村时,陈坤再一次驾车载我穿行在永平村的山岭、房屋、树木、田野之间,指给我看阡陌交通和那些翠绿的柔嫩的韭菜地、那些遍布山上的长势可人的经果林、那些分布在道路两旁金黄喜人的特色大米稻田……各式民居错落其间,靠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相互连接,山岭小而温驯,池塘宽阔水雾氤氲,遥看宛若仙境。
我们矗立高处,一幅悠然自得的秋日山居图投入眼帘。而陈坤站在我的身旁,脸上浮现微微笑容。那一刻,我心中笃定,有陈坤这样无数扎根基层的驻村第一书记不计回报的努力和奋斗,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每一项伟大举措都会不折不扣地落细落实落地到位;散落在辽阔大地上的每一个村庄都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好,耕耘在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龙的传人都会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