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重复与特写的现象分析
2020-07-18郭艳青
郭艳青
摘要:伊朗彩色故事片《小鞋子》(又译《天堂的孩子》),是伊朗的代表性儿童影片。故事很纯真,在影片中存在大量的特写镜头与重复镜头,不同的镜头会带来多样的传播效果。影片以儿童的视角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辛酸,打造别样的观看体验。文章以影片中出现的特写镜头和重复镜头为切入点,分析影片获得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小鞋子》 重复镜头 特写镜头
故事梗概
戴锦华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小鞋子》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伊朗电影。准确地说,是一部在国际视野中、在全球电影舞台上具有典型特征的伊朗电影。”①《小鞋子》讲述了生活在贫民区的阿里和莎拉一家的故事。阿里在去买菜的过程中不慎弄丢了妹妹莎拉已经修补好的唯一的一双鞋子,为了不挨骂、不增加家里的负担,两人并没有将丢鞋的事告知父母,并且阿里和莎拉商定好两人轮流穿一双运动鞋上学。在这个过程中,两人轮流穿鞋导致哥哥阿里上学迟到被教导主任为难、无法跟小伙伴一起参加足球决赛等一系列不如意事件的发生。为了全市小学生的跑步比赛,学校进行内部选拔,第三名的奖项是一双崭新的运动鞋,为了能得到一双新鞋,阿里报名参加了比赛,但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收场。在影片结尾,父亲为全家采购时,在车后座上出现了一双白色男式球鞋和一双红色小皮鞋,但阿里和莎拉兄妹俩最后能不能得到新鞋也没有得到揭示。电影彰显了阿里和妹妹莎拉身上为实现愿望而努力追求及乖巧懂事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美好品质,在经过种种困难之后,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但会不会有下一次“小鞋子”事件也未可知。
重复镜头——无限的奔跑
李显杰在《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中指出:“当影片中的‘特写' 以一种特定的目光聚焦和注目于人或物的细部而刻意加以审视时,‘特写'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修辞格而发挥作用的,从而具有了特定的修辞功能。”②影片中出现大量阿里和莎拉奔跑的镜头,主要的镜头是两人轮流穿鞋奔跑的过程。两人第一次换鞋,从阿里在巷子里的焦急等待到匆忙奔跑到教室,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和莎拉两人的奔跑镜头占了全过程的三分之二;在换鞋过程中的第二次奔跑,是莎拉在放学后努力往家赶的过程中,鞋因过大在跨过污水沟时甩入了沟里,鞋随着污水沟里的水急速漂流,从鞋子掉进污水沟里到鞋子被东西堵住,比较巧妙的是这里采用的是自上而下俯拍的镜头,全程俯视着莎拉追鞋子的全部过程,快速的水流和莎拉的焦急及最后鞋子被堵住的绝望,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同情心,并为能否找回鞋子而担忧,从而实现了镜头对故事的推进和深化。随后,阿里拿到鞋子急速趕往学校,但因迟到被教导主任抓住。影片中两人最后一次轮流穿鞋,是因妹妹莎拉发现被哥哥弄丢的鞋子穿在和自己一个学校的另一个女孩的脚上,于是阿里在课后便跟着那个叫亚宝的女孩到了家,导致阿里迟到被教导主任第三次抓到,这个过程也多半都是奔跑镜头的呈现。影片中出现的大量反复奔跑镜头,是叙事的主要动因,使观众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奔跑上,让观众感觉到兄妹俩因丢失一双鞋子,使生活变得无奈与辛酸。
之前所有奔跑镜头的出现,仿佛都是为了给最后的赛跑比赛作铺垫。在最后一次奔跑段落中,奔跑仿佛有了真正的目的和意义。阿里报名参加了全市小学生长跑比赛,并且承诺妹妹莎拉他会获得第三名,获得的新鞋将会作为对她鞋子丢失的补偿。整个长跑比赛导演用7分21秒的镜头呈现,在此过程中穿插妹妹莎拉奔跑的镜头,并有镜头突出了阿里与妹妹莎拉对话的声音——“它们太大,我总是穿不稳,都是你不好,你不该丢失我的鞋”“若我得到季军,我把鞋送给你”。在阿里筋疲力尽时,这些对话的声音和对弄丢妹妹鞋子的愧疚鞭策着阿里不断前进,导演运用长镜头和多机位的拍摄聚焦于阿里在比赛队伍中奔跑的过程和全部细节。在比赛队伍中身穿蓝色运动服的阿里逐渐被辨认出来,跑过山坡、树林和湖泊,一组跟镜头始终追随着阿里。在阿里奔跑过程中出现的想象画面、愈来愈粗重的呼吸、强烈的求胜眼神,都只是为了控制名次赢得季军,折射出他对一双球鞋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收尾。当阿里得知自己成绩时,视线径直看向为第三名准备的新球鞋,这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比赛结果,夹杂着喜与悲呈现在观众面前。
最后,阿里失败了,毕竟生活本身不是人们所向往的那样,但导演为观众安排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父亲在为全家购置物品时,跟摇镜头拍摄出在自行车后座上有一双白色男式球鞋和一双红色小皮鞋。影片经过一系列偶然事件的设置,达到了叙事的目的,呈现的是一个孩子眼中善良的世界,带有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展现出伊朗社会底层画面中的风景。
特写镜头——情感的深思
修辞意义上的“重复”辞格,其功能主要是通过镜头乃至段落的“重复”来达到扩展时空, 实现其刻画和突出某种心境或意象, 而达到深化人们对影片中心意象的感知之修辞目的。③影片开头用一个特写长镜头向观众展示修鞋师傅在修补一双已经破旧小鞋子的真实场景,在开头即把观众带入到伊朗底层社会的图景中。随后出现的较为典型的特写镜头是莎拉知道鞋子被阿里弄丢之后,两人通过作业本进行交流,当阿里建议两人穿一双运动鞋去上学时,出现的特写镜头是莎拉在抠铅笔,表达出莎拉内心的犹豫,一方面是女孩的天性爱美,另一方面则是体谅困窘艰辛的父母,直到哥哥阿里把一支崭新的铅笔放在了莎拉的手边,同时苦涩抒情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莎拉慢慢拿起铅笔的过程代表着莎拉对现实生活的被迫妥协。随后出现的镜头是在莎拉上体育课时,镜头随着莎拉的主观视点扫过身边同学的一双双鞋,莎拉不安地紧缩着脚往后退,当同学摔倒,老师间接表扬穿运动鞋的同学,莎拉的脸上才露出笑容,同时俯拍镜头的特写看到莎拉往后移的双脚站在了队列的正常位置,还有一组扫视同学鞋子的镜头是在莎拉课间听老师讲话时,扫视过身边同学的鞋子之后,把自己的鞋藏在了书包下面,同时对莎拉的脸部神情进行了细节呈现,这一组主观镜头的特写与莎拉相关联,展示了莎拉眼里的世界,细节的捕捉刻画出莎拉希望能拥有一双自己的鞋子,即使是破旧的,但也未能如愿。
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镜头是阿里和莎拉洗运动鞋的过程,影片的主色调为灰色调,在影片中也少有明亮色彩的出现。在这组镜头中,妹妹莎拉身穿的红色毛衣是亮眼的存在,阳光下泡沫焕发出的彩色效果是影片中少有的存在,同时,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配上兄妹欢快的互动,兄妹俩灿烂的笑容和默契的对视,表达出儿童世界的纯真与欢乐,弱化了贫穷带来的生活压力。随后,在晚饭时电视上出现的鞋子广告吸引了阿里和莎拉的注意,两人对视之后把视线投向电视,但电视突然出现信号中断和随后出现在电视上的暴风雨的画面,表示阿里和莎拉希望能各自拥有一双鞋子想法的破灭和失望。
影片中经典性的特写代表镜头是影片结尾,长跑结束后,阿里没有得到想要的名次,回到家里面对妹妹莎拉失望的眼神,脸部特写将阿里的失望和委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妹妹离去之后,阿里将已经不能穿的鞋子脱下来,脱下袜子后,人们看到的是阿里布满血泡的脚,有的地方已经被磨破了,之后阿里把脚放在水池里,透过俯拍镜头看到阿里被放大的双脚。随后,池中的金鱼欢快地在阿里的双脚边游动,轻快抒情的背景音乐也与金鱼游动的动作同步,金鱼触碰阿里的动作仿佛在安慰阿里疲惫的身体和悲伤的心情。影片的主题是贫穷,讲述贫穷带给孩子的生活重压,或许也有描述伊朗社会贫富差距太大的想法,但在影片中很少出现邪恶的角色,无论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帮莎拉捞起鞋子的小店老板,都使影片充满温情色彩。影片传达的主题是即使身处贫穷的困境中,也依然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纯真的品格特征。
结语
导演用纯真诗意的镜头向人们描述了伊朗普通底层人家的孩子以一种尽最大努力的方式追逐梦想的全过程。《小鞋子》将伊朗社会下层的日常生活真实地表现了出来,通过孩子的视角表达贫困生活中人们纯真善良的天性,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是社会的影像。影片通过大量的特写和重复镜头传达影片主题,背景音乐的使用契合主题,欢快、悲伤和抒情的音乐交叉出现,深化主题。
一部宁静的伊朗电影,纯真的失落和梦想的放逐,《小鞋子》以平常生活中的温情为人们讲述了关于鞋子与纯真善良的故事,小兄妹的互帮互助、父母对孩子的爱护、邻里的互幫互助都是影片中纯真与善良的组成部分,以温情感动着观众。电影中处处流露着贫穷、艰辛,但却又处处体现着温暖与希望,或许这也正是马基·马吉迪、伊朗电影的高明之处,穷而不悲、哀而不伤。有时,成人的世界或许太过纷繁复杂,回归孩童的世界,或许才能找到最纯粹的情感、最真挚的信仰,儿童的纯真是世间最令人折服的力量,而这对善良的兄妹也将永远奔跑在纯真善良的路上。(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注释:
①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0页。
②李显杰:《电影修辞学——— 镜像与话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③李显杰:《电影修辞学——— 镜像与话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参考文献:
1.陈亮:《小鞋子的变奏——伊朗电影<小鞋子>中关于视觉事象的镜头分析》,《大众文艺》,2015(17)。
2.孙蔚青,刘兆君:《以〈小鞋子〉为例浅析马吉德·马吉迪电影中的艺术风格》,《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5)。
3.张丹:《浅谈伊朗电影〈小鞋子〉中的电影节奏》,《大众文艺》,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