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现状探析
2020-07-18刘素英
刘素英
摘 要:巫溪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受巴巫文化、盐文化及宗教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独具三峡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该文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收集整理大量的巫溪民间故事,总结得出:巫溪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着空间衰败、生态势微、主体衰老、方式单一的弊病。
关键词:巫溪民间故事;传承;保护
三峡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拥有悠久历史、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孕育出大量影响深远、经久不衰的民间故事。巫溪位于三峡库区腹地,是巫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巫溪民间故事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朴实的语言风格以及丰富的故事内涵成为三峡民间故事的代表之一。分析巫溪民间故事传承和保护现状,可以为当地制定合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措施提供学理依据,有利于三峡地区民间故事的传承与发展。
1 传承空间衰败
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集体性,民间故事的传承离不开集体,所以巫溪民间故事也需要在集体中传承与传播。集市庙会是民间故事主要传承空间,而随着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物资的不断丰富,集市逐渐衰落,极大地影响了巫溪民间故事的吸收和传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广大农村采用集体劳动,在劳动的间歇,人们聚集在田间地头就开始讲故事。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一群人聚集在田间地头讲故事的场面,已基本消失。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逐渐增多,一些家庭空巢率不断增加,众多村落逐渐凋敝,即使留在村里的村民在完成日常农活之外,打麻将、下象棋、跳坝坝舞等娱乐活动占据了村民的业余时间,坐在一起讲故事的场面越来越少见。因此,巫溪民间故事的傳承空间在逐渐走向消亡。
2 传承生态势微
自古以来,讲故事是农闲时巫溪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他们把讲故事、听故事作为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巫溪民众的娱乐方式也更加丰富,直接对巫溪民间故事的讲述传统待来巨大冲击。随着通讯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巫溪的男性居民将打麻将、下象棋等作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很多中年女性居民加入了跳坝坝舞的行列;青少年则更热衷于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相对于这些更加“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听故事、讲故事的传统逐渐被取代。“从总体形势上看,民间口头文化的讲述活动急剧衰退,它所依存的社会文化生态已经残破,很难完全修复重建了。”如今,愿意听老人讲故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听众的缺失使得民间口头传统逐渐没落,同时也导致传承生态的势微。
3 传承主体衰老
2018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有1082人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0岁以上的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为63.29岁,所占比例为58.3%,传承主体老龄化的问题日益明显。巫溪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艺术,传承主体年龄结构极不合理,老龄化的问题尤其突出。巫溪民间故事五个传承人中70岁及以上有四人,占比80%,另外一人41岁,平均年龄67.4岁。传承主体的老龄化日益严重,记忆力衰退,讲述能力下降,必然使巫溪民间故事的传承后继乏人,不合理的传承人年龄结构极有可能造成巫溪民间故事文化的断代。可以说,传承主体的断代对巫溪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是最致命的。
4 传承方式单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家传、师传和社会传承,但是大多数非遗传承方式都不是单一的,要么是家传与社会传承相结合,要么是师传与社会传承相结合,要么是家传与社会传承相结合。巫溪民间故事以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创作与流传,其传承方式以社会传承为主,家族传承为辅,传承方式较为单一。巫溪民间故事的传承依靠口头讲述,讲述者面对观众,需要把握好讲述的节奏和情感,同时这也是掌控好观众情绪的过程,这样可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巫溪民间故事赖以生存的农耕社会环境的逐渐消亡、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变迁,以及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巫溪民间故事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仅仅依靠其原有的传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采取与时俱进的传承方式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5 结语
巫溪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不仅依赖于三峡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还离不开传承主体的继承与传播。随着科技的进步、频繁的人口流动和村民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传统文化相对稳固的传承空间被打破。巫溪民间故事的传承仅仅依靠其原有的传承方式难以为继,进而逐渐走向式微。
参考文献
[1]刘守华.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J].民间文化论坛,2006,(06):77-81.
[2]杨志新.西北回族民间故事的保护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8):1-2.
[3]黄承军.浅谈巫溪非遗保护现状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8,(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