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摘”“戴”角膜塑形镜
2020-07-18梅颖
文 梅颖
近期,一个来复查角膜塑形的孩子诉说眼睛痛,经过检查,发现其角膜上皮有脱落。但是在查看镜片配适和角膜地形图时一切都正常,多方原因排查后发现是由于家长给孩子摘镜的手法错误,造成角膜上皮脱落,而错误的摘镜手法也是戴角膜塑形后上皮点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戴角膜塑形镜时会产生“负压”,镜片对角膜有吸力。角膜塑形镜能够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起到塑形、降低近视的作用,因为戴塑形镜后,镜片和角膜之间是“封闭”的,镜片会产生一个“负压作用(吸力)”,把周边的角膜上皮“吸起来”,把中央的角膜上皮“压下去”(如图1)。
图1 角膜塑形镜的负压吸引作用
戴镜过夜后,镜片与角膜之间是“封闭”的,所以泪液交换很少。此时镜片是“吸附”在角膜上的。如果用吸棒吸住镜片中央(如图2A)直接垂直向外“拉、拔”的话,摘镜者会觉得很“紧”,吸力大,此时很容易损伤角膜,造成角膜上皮脱落,形成“点染”,而吸棒最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吸在周边的镜片部分(如图2B)。
图2 吸棒应该吸在周边的镜片部分
1 正确使用吸棒摘镜
家长正确用吸棒给孩子摘镜的步骤(如图3):
图3 正确用吸棒摘镜的方法
a.晨起泪液分泌比较少,所以先滴一滴人工泪液到结膜囊中。建议用粘度低的人工泪液,避免用润眼液,因为润眼液粘度高,不容易扩散到镜片下;
b.闭眼转动眼球几圈,促进人工泪液进入镜片下;
c.家长仔细观察镜片在角膜上的位置,观察镜片边缘,确认镜片是否在角膜上活动。如镜片不活动,重复a、b步。如镜片还不活动,则向上看,用手指紧压对应下方角膜缘的下睑缘处3次(让镜片边翘起),再向下看,用手指紧压对应上方角膜缘的上睑缘处3次,做几次瞬目动作;
d.用吸棒吸在周边的镜片部分(如图2B);
e.吸棒吸住镜片沿水平方向左右轻轻小幅滑动,在这个过程中,镜片的边缘会“翘起来”,可以进一步促进泪液进入镜片下。如果是配戴者自己摘镜,或无法确认镜片活动的,一定要做好这一步;
f.镜片和角膜以泪液充分“分离”后,用吸棒吸出镜片。
2 推荐摘镜手法
吸棒摘镜比较方便,但如果吸棒清洁不当就会增加一个污染源。所以,我们推荐在度过适应期后,采用手法摘镜。
手法摘镜的方法如下:
a.先重复上述吸棒摘镜步骤a、b、c;
b.双手操作:用左手示指(食指)拉开上睑后再轻轻下压,使上睑缘顶住镜片上缘,用右手的示指(食指)拉开下睑,并利用下睑缘使镜片下缘脱离角膜(如图4),摘镜时,需在面部下方放置托盘,以防止镜片脱落后丢失。
图4 摘镜手法
3 摘镜小结
角膜塑形镜摘镜不当很容易造成角膜上皮脱落,所以摘镜时一定要确认镜片活动,无角膜粘附。摘镜前最好滴人工泪液,而不是润眼液。考虑到要长期使用,建议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4 如何安全戴镜
除了安全摘镜外,其实角膜塑形戴镜也是同样重要。
4.1 戴镜前准备
戴镜前,建议先滴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如图5),眨眼几次,冲洗可能存在的分泌物、脱落的睫毛等异物。
图5
4.2 检查镜片
从镜盒中取出镜片,凹面向上放在示指(食指)和中指指腹上,滴入2~3滴护理液后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干净。观察镜片是否清洗干净(如图6),镜片边缘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如有则不能配戴。
图6
4.3 戴镜
将镜片凹面向上放在对侧眼的示指(食指)上,并在镜片上滴一滴润眼液(如图7),用同侧眼的示指(食指)和拇指撑开上下眼睑,手指的位置尽量靠近睑缘,嘱患者眼睛盯住前方,另一只手将镜片轻轻戴在角膜中央。
图7
在此,分享2个戴镜小技巧:
a.角膜塑形镜镜片直径比较大,而且凹面有不平整的RC凹陷环区,戴镜时这个RC凹陷环区容易聚集气泡,而影响塑形效果。在镜片凹面滴黏度高的润眼液,在戴镜过程中,润眼液不容易流出来而减少气泡。同时,建议低头位戴镜(如图8),这样戴镜时镜片凹面充满了液体,不容易出气泡。
b.戴镜时应同时睁开双眼,让眼睛固视镜子一处,在戴镜时要控制眼球的转动,另外,要保证镜片在角膜上放置稳妥后,先松开下眼睑,再缓慢松开上眼睑,同时保持眼睛睁开,过早放开上睑有可能使镜片偏移或脱落。
图8 戴镜方式
4.4 确认戴镜情况
戴镜后观察镜片与眼睛之间是否有较多气泡,若有,则重新配戴(镜片凹面内滴满润眼液),少量的气泡不用处理。
4.5 处理镜盒
镜盒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干净,打开镜盒盖,将其晾干备用。
5 戴镜小结
如果对戴镜没有信心的配戴者,可以先用水珠做戴镜练习。
a.充分洗手,配戴者可以先将润眼液滴到干燥的手指上做戴镜练习;
图9 水珠戴镜练习
b.润眼液黏度高,滴到干燥的手指上会形成一个水珠。将水珠按上述戴镜的方法“戴”到角膜上(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