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诊断多脾综合征1例

2020-07-18杨玲胡少平史河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脏下腔脾脏

杨玲,胡少平*,史河水

1.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 430015;2.武汉市协和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 430022;*通讯作者 胡少平 ellisa1020@163.com

1 病例简介

女,51岁,主诉:尿频、尿急、尿痛7 d。现病史:患者于7 d 前劳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道刺痛,偶有腰痛,头昏不适,无血尿,口服抗生素后效果不佳,以“泌尿系感染”入院。患者既往体健,体格检查正常。入院后行泌尿系CT平扫发现脾脏正常形态消失,代之以多个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影,下腔静脉肝内段未见明确显示,疑为多脾综合征,行胸腹部CT增强扫描,发现患者存在多部位畸形:①脾脏异常(图1A);②内脏发育异常(图1B、C);③心血管畸形(图1D~F)。综合以上征象诊断为多脾综合征。

图1 女,51岁,多脾综合征。轴位CT增强扫描示左上腹见7 枚软组织密度结节影(星号),脾脏正常形态消失,边缘尚清,增强扫描后与正常脾脏同步强化,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箭,A);胰体部细小,胰尾缺如(箭,B);结肠(星号)位于左腹部,空肠位于右腹部(箭,C);冠状位MIP 示下腔静脉肝内段缺如,肝左、中、右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箭,D);轴位MIP示上腔静脉(星号)后方见奇静脉(箭头)异常增粗,两者相连(E);轴位MIP 示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右肾静脉(箭)经腹主动脉后方汇入左下腔静脉(星号,F)

2 讨论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脾脏发育异常,并伴有心血管和多个内脏畸形的综合征[1],多见于女性[2],1岁以内病死率高,成人多为偶然发现;多脾综合征常见的致死原因是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畸形、十二指肠及胆管闭锁[3]。

多脾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主要有:①脾脏形态、数量和位置异常:脾脏正常形态消失,2个或以上大小相似的脾脏[4],可位于左、右上腹或双侧腹部;②心脏畸形[3]: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单心房、心脏位置异常等;③血管畸形:下腔静脉肝内段缺如,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异常连接[3],双上腔静脉等;④内脏异常:对称性左肺,中位水平肝伴胆囊中位或缺如、左位肝并左位胆囊,短胰、环形胰腺、胰腺转位,右位胃,小肠位于右半腹,结肠位于左半腹,肠系膜上动静脉反位等胃肠道异常[3];⑤并发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多脾综合征易并发恶性病变[5],部分患者因恶性肿瘤就诊时发现多脾综合征。本例患者表现为多脾、血管畸形和内脏异常,比较典型,可明确诊断为多脾综合征。但本例患者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且右肾静脉经腹主动脉后方汇入下腔静脉,此种血管畸形在多脾综合征的表现鲜有报道。

多脾综合征主要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无脾综合征:表现为脾脏缺如或仅有少量脾脏残留;双肺均为三叶;中位水平肝更多见;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位于同侧,但肝段下腔静脉缺如伴奇静脉异常连接少见;心血管畸形更多见且更严重,常合并血流动力学改变[3]。②副脾:有一个主脾,主脾与副脾大小相差较大,而多脾综合征无主脾。③内脏反位:腹腔内器官左右反位,但多不合并心血管畸形和内脏发育畸形。

猜你喜欢

内脏下腔脾脏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胃癌根治术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好吃的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