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双重预防信息流转系统开发与应用
2020-07-18梁玉霞陈友良胡家国
梁玉霞,陈友良,覃 璇,胡家国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2.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
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1-2]。2017年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2017〕63号),决定在部分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公布了在全国114个非煤矿山独立生产系统开展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建设,并明确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流程和方法[3-4]。
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文件,要求试点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但是大部分试点企业只是利用现有安全管理信息上报系统,仅通过上报隐患的方式来实现平台建设,缺乏对数据的深入挖掘,风险状态、隐患统计分析没有构建内部联系,也没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挖掘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联。在风险辨识过程中,因风险辨识不及时,导致针对辨识出的风险不能及时实现动态管理;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手段不强,缺乏集中管理手段;在风险分级管控中,存在和绩效奖惩不能自动无缝对接执行的情况,人员干扰性强,不能客观评估安全管理执行效果。这些情况不仅严重影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的固化,而且制约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遇到新的瓶颈。因此,非煤矿山企业急需切实建立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安全管理信息流转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促使我国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走向科学健康发展之路。
1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流转系统总体设计
1.1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流转程序提炼
构建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信息流转系统,首先需要明确双重预防机制的内部规律与程序关联,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之间相互关联的工作流程如图1 所示[5-7]。
图1 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信息流转程序提炼图
分析图1,风险分级管控子系统指企业员工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调查、建档,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整理分析,以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安全风险公告栏和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展示风险告知,形成符合国家要求的风险清单,根据编制出的风险清单将地面与井下两个区域分别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识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形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从而静态展示企业的固有风险,并通过作业危险的辨识,动态展示企业的作业风险;同时指导企业设置安全风险公告、警示标志,对风险日志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隐患排查子系统是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的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对偏离正常轨道的隐患进行治理与控制。具体功能模块有实时监测、安全检查、定期检测提醒等。对于风险分级管控的异常结果,根据企业要求处罚具体的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系统记录相关信息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曝光,以系统提醒和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具体相关人员,同时,对于隐患排查的异常结果,生成隐患报告,进入隐患治理流程。隐患治理模块具有对隐患上报、审批、整改与复查验收的闭环管理功能,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中即时查询隐患的发布和治理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预警与整改;对于处理结果,系统提供符合国家要求和企业实际应用需求的隐患报告单和统计报表,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对预警信息、整改情况和处罚情况进行及时统计分析、并提醒风险变动情况。
1.2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在总结双重预防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并分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用户、功能、接口、安全等需求,确定系统的技术路线,建成了一个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且实时、可视化的企业级信息化系统[8]。本系统包含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系统运行保障3个子系统。
1)风险分级管控子系统。该模块从风险管理、风险管控、风险动态展示等3方面展开[9]。具体流程就是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作业过程的动态风险进行过程监测,在企业空间分布图上,形成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将企业安全风险进行动态展示;同时指导企业设置安全风险公告、警示标志,对风险日志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具体功能模块有风险清单、岗位风险告知卡、风险公告栏、绘制地面区域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绘制地下矿山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固有风险展示、作业风险展示、风险日志和风险统计等。
2)隐患排查治理子系统。该模块从安全检查、隐患填报、隐患治理等3方面展开[10-11]。具体流程就是在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对偏离正常轨道的问题即隐患进行治理与纠正。具体功能模块有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审批模式、整改模式、复查模式、销案模式、隐患导出、重大隐患管理和数据分析等。
3)系统运行保障子系统。该模块是为了保障信息流转系统稳定运行而设置的一些辅助管理功能,核心功能由系统管理员控制,主要包括数据字典、系统功能、单位组织、系统日志和文件管理功能[12-13]。数据字典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调整的常用典型数据;系统功能主要是指本系统含有的所有功能模块;单位组织主要包含部门、岗位、角色和用户管理;系统日志包含登录、访问、异常日志等信息;文件管理能够提供用户共享和保存的所有文件。
2 风险分级管控子系统
2.1 风险管理设计与实现
用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对非煤矿山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辨识,辨识过程独立于软件系统之外,其目的是要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原因、影响范围和潜在后果。系统提供对辨识分析出的企业作业场所风险公告栏和岗位风险告知卡的生成功能,辨识结果形成4类数据,并采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分级管理,提供这些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有相应的链接查看其监测状态或者监测数据;对重大风险场所和关键岗位风险设置标志牌,系统进行记录管理。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风险清单。安全风险辨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安全风险分析则是要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此系统平台通过建立危险有害因素数据库对形成的风险清单进行管理。系统具有风险清单的一键导入功能,并对风险辨识与分析清单所有内容提供增删改的功能选项,来记录企业风险辨识与分析结果的变动。
2)岗位风险告知卡。一般非煤矿山企业的岗位风险主要包括冒顶片帮、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等。系统平台具备岗位风险告知卡的生成功能,可根据既定样式制作出关键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岗位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及应急措施等。
3)风险公告栏。一般非煤矿山企业的作业场所风险主要包括中毒窒息、冒顶片帮、火药爆炸、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系统平台具备重要场所风险公告栏的生成功能,可根据既定样式制作出重要场所安全风险公告卡,标明作业场所风险辨识、风险种类、风险内容、预防措施等。
非煤矿山企业风险管理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非煤矿山企业风险管理界面
2.2 风险分级管控设计与实现
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不断积累和完善风险数据,并据此绘制风险分布电子图,从多角度观察各级风险在企业的分布及变化情况。非煤矿山企业针对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加大对较大以上风险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力度。具体功能模块有绘制地面区域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绘制地下矿山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实时监测、定期检测等。
1)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绘制空间分布图就是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作业的动态过程进行监测,用红、橙、黄、蓝进行标识,形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动态展示;同时指导企业设置安全风险公告、警示标志,对风险日志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以地下矿山为例,选取要绘制企业的一个中段水平,绘制各个中段的固有风险。根据作业要求,绘制企业作业风险。地下矿山作业风险展示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地下矿山作业风险展示界面
2)实时监测。系统接入企业现有仪器设备监测预警数据,对企业环境参数、仪器设备及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可对监测数据进行查询、导出报告、统计分析等操作。
3)定期检测。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特种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系统具有检测数据的增删改等维护功能,也能进行查询报表统计和预测分析等操作。
2.3 风险动态展示
企业对重大和较大风险岗位实行挂牌制,实物标志牌设置于岗位工作场所。标志制订和挂牌的工作独立于软件系统之外,系统提供岗位风险标志牌的管理和维护功能。
1)电子地图标识。对于企业的风险辨识结果,一方面采用列表的形式,对风险辨识档案进行管理,每条记录有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具体的现场风险告知详情;另一方面系统提供风险的电子地图标识,在企业平面地图上采用红、橙、黄、蓝四色对各个区域的风险分布情况进行标绘,同时还能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以框选、点选等方式查看指定区域内的风险情况,方便用户直观明了地了解本企业的风险分布及风险等级。具体效果图如图4所示。
图4 电子地图标识展示效果图
2)风险日志。对企业来说,随着作业活动的变化和隐患的出现,风险会动态变化。为了实现过程控制,有效实施动态监控,特设计了风险日志,以记录风险动态变化过程,方便用户随时查看风险变化情况。
3)风险统计。设计风险统计功能,旨在方便用户对风险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3 隐患排查子系统
3.1 安全检查设计与实现
1)安全检查计划。安全检查部门制订安全检查计划,然后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系统归档存储跟踪。企业可根据现有的OA接口和通知公告的模板,生成相应的通知公告;同时,按照设置的时间,系统自动提醒相关人员。系统支持安全检查内容的维护功能,移动客户端也能方便访问。工作人员在执行安全检查的时候,只需要根据计划设定的检查内容进行检查,方便快捷。
2)安全检查实施。安全检查人员手持移动终端进行安全检查,实时上报相关数据,包括文本、图片等内容,同时支持系统录入的方式。如果构成隐患,则进入隐患处置流程。
3.2 隐患治理设计与实现
在掌握非煤矿山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基础上,系统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中即时查询隐患的发现和治理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预警与整改;对于处理结果,系统提供符合国家要求和企业实际需求的隐患报告单和统计报表。对于重大隐患,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可按照相关规定报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
3.3 统计分析设计与实现
数据统计分析可以从宏观上分析安全管理的运行状况,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统计分析主要包括重大风险、月度风险、年度风险趋势、风险变动趋势、重大隐患、超期未整改隐患、月度隐患、年度隐患趋势等。
1)隐患图表。图表统计的查询条件是隐患的发现日期,统计隐患的状态、类别、责任单位、处理等级、危害程度、查出类型,并以图表的格式显示,方便用户分析。
2)趋势分析。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定期检测、安全检查等多种“监测”手段和方法,对企业不同种类的现场监测数据和现场管理数据,通过数据流转程序把各阶段的数据录入系统平台中。当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这些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分析企业风险、隐患的变化趋势;当数据达到海量级时,借助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计算,计算结果可对企业整体运行风险进行实时预测预警,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防止隐患演变成事故,实现隐患的排查治理向风险管控的管理关口前移转变。
4 结语
为提高安全风险管控的效率,需要鼓励非煤矿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双重预防信息流转系统,构建完整的安全风险数据库,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流转程序包含其中。通过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实时监控,以及对企业安全风险的实时感知,并将信息平台与相关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实时监控,以及安全生产信息的实时共享。
目前,多家非煤矿山企业已应用非煤矿山双重预防信息流转系统来固化其安全管理流程。系统运行以来,企业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系统已经建立企业风险库、隐患库等基础数据库,每类基础数据库拥有数百至上千条数据;企业安全管理借助平台完成了隐患上报、员工考核等操作,积累了上百条数据。通过理论研究和系统固化安全管理流程实现了对风险的及时管控。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对风险变动过程进行记录,进行隐患“痕迹化”闭环管理[14],并对隐患进行及时跟踪处理,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