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与临床研究
2020-07-18郑德坤许云龙葛志鹏杨明瀚
郑德坤,许云龙,葛志鹏,杨明瀚
(齐齐哈尔和平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0 引言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以腹痛、腹胀、恶心等为临床症状,伴有腹部肿胀,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中毒和休克[1]。急性肠梗阻发生的常见原因有血液运输障碍以及脏器神经功能失调等,严重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急性肠梗阻主要是指肠道中的内容物通过肠道时发生障碍。临床上将急性肠梗阻分为四类,包括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以及原因不明性肠梗阻[3]。为探讨研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与临床研究,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B组在发病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肠坏死、死亡)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中男性15例,女性 13例,年龄 24~65岁,平均(41.1±3.2)岁;B 组中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25~66岁,平均(42.1±2.1)岁。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为随机资料(性别、年龄等)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进行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维持酸碱平衡、抗感染治疗、维持水盐平衡等。患者手术前要禁食。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的进展。对于肿瘤、绞窄性肠梗阻若24 h保守治疗没有效果,应该及时安排手术治疗。同时A组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B组在发病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
1.3 观测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包括肠坏死发生率以及死亡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算统计量,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算统计量,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A组的治疗效果(96.4%)优于B组(89.3%),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A组的并发症发病率(7.1%)明显低于B组(21.4%),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肠坏死、死亡)的发生率(n, %)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具有发病急,且病情发展速度等特点,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非机械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肠道阻塞,而非机械性肠梗阻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紊乱导致的[4]。临床上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有研究显示,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不如手术治疗,且保守治疗极易发生肠坏死等并发症,对于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是十分重要的[5],本研究显示,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是较好的。有研究显示,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多由于患者过度疲劳、饮食不规律等。从而导致患者的肠道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引发肠梗阻[6]。对于肠梗阻患者,一般会先进行基础性治疗,包括禁食禁水,给予药物降低胃肠压力,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以及水盐平衡,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适当选用阿托品对患者进行止痛[7]。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等对患者进行灌肠。利用手术治疗则主要用于肠粘连、肠扭转以及绞窄性肠梗阻[8]。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在48 h内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96.4%)优于B组在48 h后的治疗效果(89.2%),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48 h内进行治疗的并发症发病率(7.1%)明显低于B组在48 h后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21.4%),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应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临床上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应该尽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