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铁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

2020-07-18姜爱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1期
关键词:铁元素铁蛋白献血者

姜爱华

(淄博市中心血站,山东 淄博)

0 引言

血小板是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人体止血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而导致出血的患者通常采取输注血小板制品的方式进行治疗。机采血小板具备污染小、浓度高、同种免疫反应低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而目前临床使用的机采血小板基本全部来源于健康的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者捐献血小板时,体内血小板部分丢失,而多次单采血小板后是否对献血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1]。本次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多次单采血小板后是否会对献血者的铁营养状况形成不良影响,为此本研究收集了100例累积单采血小板10次以上的献血者作为一般对象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累积捐献血小板达到10次以上的献血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18~60周岁,男性平均年龄为(42.58±13.05)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0.68±15.06)岁。以上所有献血者体检项目及健康征询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献血前进行实验室检查,满足红细胞比容≥0.36,外周静脉血男性Hb≥120 g/L,女性Hb≥115 g/L;血小板计数≥150×109/L且<450×109/L。在进行单采血小板前5 d内未接受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类药物)。

排除标准:①研究过程中失访者以及中途退出研究者。②体检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年龄在规定献血者年龄范围以外者。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在献血者献血后采取其外周静脉血5 mL,置于促凝管中,将标本颠倒混匀后,采用离心机以3000 r/min进行离心20 min,取上层血清后置于-40 ℃的环境中保存待检,用于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的检测,另采5 mL静脉血置于真空采血管中,用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容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完毕后立即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

1.2.2 仪器与试剂

使用美国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Amicus)进行血小板采集,耗材:Amicus一次性血液成分分离管路。血清分离采取久保田公司的Kubota8420自动平衡离心机。叶酸、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等采取ACESS全自动化学荧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血清铁采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由贝克曼公司提供。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流程进行。

1.3 观察指标

测试献血者献血前以及多次献血后血清铁(Fe)、铁蛋白(SF)、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的水平变化以及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容量(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者Fe、SF水平的变化

初次单采血小板和采血前相比,献血者的Fe、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5次累积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血清Fe、SF含量较采血前和初次单采血小板时有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见表 1。

表1 献血者血清Fe、SF水平的变化情况(±s)

表1 献血者血清Fe、SF水平的变化情况(±s)

注:*表示与初次单采血小板前相比,*P<0.05,#表示与初次单采血小板前相比,#P>0.05。

?

2.2 献血者VitB12、FA水平变化情况

多次单采血小板后与首次单采血小板前相比,献血者的VitB12、FA水平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献血者VitB12、FA水平变化情况(±s)

表2 献血者VitB12、FA水平变化情况(±s)

注:^与采血前对比,^P>0.05。

?

2.3 献血者RBC、MCV、MCHC水平的变化

男性献血者RBC、MCV、MCHC的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随着累积献血次数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女性随捐献次数增加,MCV、MCH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献血者RBC、MCV、MCHC水平变化(±s)

表3 献血者RBC、MCV、MCHC水平变化(±s)

注:a与单采前相比,aP>0.05,b与单采前相比,bP<0.05。

次数RBC(×1012/L) MCV(fL) MCHC(g/L)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初次单采前 5.03±0.55 4.35±0.23 87.34±3.25 83.47±5.25 346.22±53.87 350.24±15.22初次 5.02±0.65a4.53±0.14 86.58±3.25a82.11±8.25 345.88±53.25a346.25±16.25 5~10次 5.06±0.14a4.56±0.15b85.25±4.12a81.64±5.14b348.24±51.58a343.25±18.63b 11~15次 5.20±0.54a4.58±0.25b85.25±5.03a80.25±6.14b349.24±53.41a340.36±12.44b 16~20次 5.22±0.14a4.59±0.47b84.33±5.30a79.25±2.21b350.54±9.55a331.25±16.35b

3 讨论

铁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微量营养元素,它是氧的载体,人体组织内氧气的正常输送离不开铁元素的参与,成年人体内含有4~5 g铁,按照功能划分,可将其分为功能状态铁以及贮存铁,其中约72%的铁元素以血红蛋白形式存在,3%作为肌红蛋白存在,剩余25%则为贮存铁,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在肝脏、脾脏以及骨髓中储存[2-3]。血清铁蛋白是人体重要的贮存蛋白,参与对免疫、造血系统的调控,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将铁元素贮存起来,防止过多铁元素在细胞内游离而产生有害作用,而当机体发生铁代谢失调的状况时,机体将动用贮存铁,因此血清蛋白的水平能够对铁元素的贮备情况和机体的营养状况进行一个客观反映,故本次研究以血清铁蛋白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并结合部分血常规指标对献血者体内铁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铁缺乏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属于全身性营养缺乏病,缺铁可引发贫血这一事实已经广为人知,而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缺铁还可带来一些鲜为人知的症状,国外有调查显示,缺铁可导致主妇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无精打采、情不自禁流泪哭泣、情绪波动大、夜间辗转难眠、记忆力减退等,而进行铁剂补充后,上述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4]。另外,缺铁还可引起异食癖,患者表现为对粉笔、石灰、布料、纸张、蜡烛等异物有癖好。献血行为会导致机体血液流失,因此将献血者铁丢失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献血管理工作需要重视的课题,多次单采血小板是否会引起献血者铁缺失症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关注。

本次研究通过对累积献血10次以上的献血者的血清铁蛋白和血常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示,经过多次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的Fe、SF含量确有明显下降(P<0.05),而 FA与 VitB12的含量并未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5),这表明多次单采血小板并不会对献血者体内FA和VitB12造成丢失。另外,本次研究中,男性献血者RBC、MCV、MCHC的水平并未受到捐献次数增多的影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其SF含量随着捐献次数的增加明显下降,提示即使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MCHC浓度和MCV都处于正常范围,但SF仍旧可能降低,因此MCV和MCHC虽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常用筛查指标,但对男性体内铁贮存情况反映并不全面,而女性献血者的MCV、MCHC以及SF均随着捐献次数的增加而下降,这一情况可能与女性生理期以及育龄女性生育等因素有关,育龄女性本身也是铁缺乏性贫血的高危人群。

综上所述,多次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铁蛋白水平有显著降低,因此献血次数的增加会加大铁缺乏症的风险,因此采血机构应当重视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对于长期多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人群,应当适当延长每次献血之间的时间间隔,此外,除了常规体检外,还可增加SF检测,防止献血者铁缺乏,献血后应当给予献血者正确的饮食指导和铁剂补充指导。

猜你喜欢

铁元素铁蛋白献血者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体内铁元素过高易患妊娠糖尿病
还有更多的故事?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断奶期间最需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