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危重患者在空中急救的转运前后及空中监护的护理分析
2020-07-18付霞
付霞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急诊科,湖南 长沙 410008)
0 引言
近年来,在创伤急救系统中,航空救护在我国全面发展的科技与经济、人们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的作用下日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医疗救护直升机具有较快的速度、较强的机动性、较低的飞行高度等优势,能够在山区、草原等着落对救护进行实施,尤其是有道路塌方、交通堵塞等情况发生于救护路程上时,航空救护就显示出更为显著的优越性[2]。本研究分析了针对危重患者在空中急救的转运前后及空中监护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我院患者23 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全面急救护理组(n=13)和常规急救护理组(n=10)两组。全面急救护理组中男9例,女4 例,年龄15-78 岁,平均(46.1±6.6)岁;转运距离500-2000 km,平均(1250.6±200.0)km;单次转运用时125-195 min,平均(160.3±20.4)min。在疾病类型方面,全身烧伤1 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2 例,脑出血2 例,失血性休克0 例,电击伤0 例,主动脉夹层1 例,多发伤2 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 例,腹痛0 例,心肺复苏术后1 例,咯血1 例,动脉瘤术后1 例,脑外伤1 例;在自主呼吸方面,有10 例,无3 例。常规急救护理组中男8 例,女2 例,年龄15-78 岁,平均(47.3±6.8)岁;转运距离600-2000 km,平均(1262.4±200.3)km;单次转运用时126-195 min,平均(161.1±20.5)min。在疾病类型方面,全身烧伤0 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1 例,脑出血1 例,失血性休克1 例,电击伤1 例,主动脉夹层1 例,多发伤1 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0 例,腹痛1 例,心肺复苏术后1 例,咯血0 例,动脉瘤术后1 例,脑外伤1 例;在自主呼吸方面,有8 例,无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方法。常规急救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全面急救护理组患者接受全面急救护理,具体操作为:
1.2.1 转运前准备:转运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家庭住址等进行了解,评估转运的潜在风险并告知家属,取得理解。将急救专用电话配备在医疗转运专用飞机中,随时联络患者家属、医院,并将医疗转运专用飞机抵达的位置、时间告知患者家属,为转运患者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将个体化的急救药物与设备准备出来,如止血用品、吸痰器、急救箱等,并将相关药物、仪器摆放在医疗转运专用飞机中,使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得到有效保证。对医疗转运专用飞机中清新的空气进行保持,对患者进行转运后及时消毒、清扫。将预计返回的时间及动态病情及时告知医院,以便提前准备好所需抢救仪器设备及药品,是否有特殊注意事项,如隔离等。
1.2.2 转运中护理:让患者头部朝向机头方向,从而使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同时对患者瞳孔、面色、躁动情况、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等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气管插管,那么在飞行途中其会有较多的呼吸道分泌物,因此护士应该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掉,对误吸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水银体温计在高空气压的作用下无法应用于飞机上,因此应该将电子体温计提前准备好,在转运中实时监测患者体温,也可以通过触摸患者肢体末端或头部来判断患者体温。动态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静脉通路通畅,用药准确(速度等):保持原有治疗措施的延续性:支持呼吸和循环的药物必须使用输液泵,并保持输液通畅,不得随意停止中断药物输注,携带足够的液体。确保管道通畅,安全,无脱出,无移位,防止感染。
1.2.3 转运后护理:飞机向目的地抵达后将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皮肤、液体等情况向接诊医务人员认真交接,双方确认无误后将全名签在交接记录单上,将护理记录的合法性、及时性体现出来,使医疗的有效性、连续性得到有效保证。
1.3 观察指标。①生命体征;②护理不良事件;③心理状态。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理状态比较。全面急救护理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率显著高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不平稳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未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心理状态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不良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理状态比较[n(%)]
3 讨论
空中救援比地面救援的优势显著,和地面车辆相比,直升机具有显著较快的速度、相对简单的着陆条件,能够向很多交通不便的偏远地点抵达[3]。为了将地形、交通等影响排除,促进抢救转运时间的缩短,医院对空中救援体系进行了完善[4-5]。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严格控制和有效预防能够促进空中转运质量的有效提升,将理想、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及其家属[6]。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7-10],空中转运危重患者过程中完善转运前准备、转运中保障、转运后交接工作能够促进患者危险因素的减少、抢救成活率的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严格控制和有效预防,从而促进空中转运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全面急救护理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率显著高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不平稳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未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心理状态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不良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组(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11]。
综上所述,针对危重患者在空中急救的转运前后及空中监护的全面急救护理较常规急救护理效果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