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有百行德为首

2020-07-18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为官者官德道德修养

鹿 毅/ 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行,才能行为端正、处事公正,才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影响社会风气。

德乃立身之本

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强调从政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早在先秦时期,思想家即强调把“立德”放在“立功”“立言”之首。鲁哀公问孔子,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孟子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荀子则巧妙地使用比喻来说明官德的重要性:为官者就像是水的源头,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为官者就像是测定时间的标杆,民众就像是标杆的影子,标杆正,影子自然就会正;为官者就像是盛水的盘子,民众就像是盘子里的水,盘子是圆的,水就成为圆形的。这些思想旨在表明,为官者的道德修养非常重要。中国历朝历代都反复强调,“德不厚者,不可为官,德不厚者,不可使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反之,如果官员德行不好或者说没有德行,但又居高位,那会有什么结果?“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若无德行又居高位,那是灾祸,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严重问题。古今案例反复验证了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在德与才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把德比喻为树之根、水之源,把才比喻为树之叶、水之波,主张“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中国历朝历代对官员的选拔、考核、任免、升迁,都是把官员的德行放在第一位。道德与才能相比,德是灵魂,是核心。如果用通俗的比喻概括德才关系即是:德才兼备是贤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恶人。今天选用官员时所提倡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思想就是来源于此。

在德与财的关系上,中国思想家也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强调德本财末,德是根本,财是枝末,一味厚于金钱财货者,必薄于德。个人所拥有的外在的地位、财富、名誉等,要靠内在拥有的德行来支撑,否则不可能长久拥有。另一方面,认为“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以不合理手段获得的财富,也会以莫名其妙的方式丧失,无法守住。如果财富是自己应得的,则心安理得,不是自己应得的,则分文不取。个人有德,不仅会保住自己的官位、俸禄,还能获得名誉、长寿。反之,就会遭受灾难,“不祥莫大焉”。可见,注重道德修养始终是为官者的立身之本。

德乃为政之要

从政者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才能够完成治国安邦的政治目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修身立德对执政的各级官吏尤其重要,修身立德是安抚百姓的基础。《论语·颜渊篇》记载了两次问政的事情。一次是子张请教如何为政,孔子回答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位时不要疲倦懈怠,执行政令时要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它强调的是要勤政,不要懒政,为政不要不作为。一次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当政者带头端正了自己的言行,那么,谁还敢不端正行为。为政者正人先要正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类似思想,《论语》中还有很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进一步讲,官员的德行问题,不仅是个人的修身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官员德行至关重要,它直接引导着社会风尚。为政者重视礼,人们就会跟着崇尚礼;为政者重视义,人们就会跟着崇尚义;为政者重视诚信,人们就会跟着崇尚守信,四面八方的人就会带着家人前来投奔归附。

清朝顺治帝钦定的《御制人臣儆心录》中有一段话,可作为孔子思想的注释,“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意思是说,身居高位者如果不能廉洁自律,就不能给下属做出廉洁的表率,下级官员就会上行下效,贪污腐败;下级官员如果不能廉洁自律,就不能有效地治理百姓,社会风气一定会遭到破坏。康熙十九年的一则上谕,也可视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大臣为小臣之表率,……如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纪,勤修职业,公而忘私,小臣自有所顾畏,不敢妄行。” 上级是下级的表率,上级如果能清正廉洁,“恪遵法纪,勤修职业,公而忘私”,那么下级就会遵纪守法,“有所顾畏,不敢妄行”。

德乃立国之基

官员的道德好坏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有着密切关系。早在三千年前,周公就提出了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以德配天等重要思想,其后中国历朝历代均把“有德”还是“无德”看做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根源。“德者,国家之基也”“授有德,则国安”。《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修养好了,才能治国平天下。唐太宗李世民说:“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孙中山说:“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见,国家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离不开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历史一再证明,国家出问题,往往是从吏治出问题开始的。“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国家的败亡,是由于官吏为非作歹、不讲道德、贪赃枉法、奢靡浮夸造成的。清代唐甄在《潜书》中说:“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治民先治吏,吏治则民安。治国也要先治吏,只有整肃吏治,才能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

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领导干部要提高自我认识,加强道德修养,从严要求个人的操守和言行。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二要从自身做起,多积尺寸之功。“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同时,注意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三要强化内在约束,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注重修身养德。“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处处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对照、反省,不断纠正错误的思想苗头,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要常怀敬畏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对于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放得下,尤其私底下、无人时,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做到不越轨、不逾矩。

官德重于民德。官德修养的高度决定了社会大众道德的高度,官德修养的水准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方向和环境。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做到以德为首、以德为先,才能不负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才能汇集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为官者官德道德修养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
为官者交友的基本常识
古代官德之反省内求及其现代启示
莫把“官德”教育当“选修课”
老子的为官之道
古代官德之清廉俭朴与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