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学潜心悟真心做 提升干部队伍生态文明治理能力

2020-07-18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明干部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两水论”的战略思想,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的科学论断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两山论”侧重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两水论”侧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可持续发展,两者与其他相关论述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两水论”的提出,对黄河流域特别是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东营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键靠干部。党委组织部门作为“管干部”的职能部门,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负有重大责任,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干部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建设独具魅力的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

一、在学思研悟中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瞻远瞩、博大精深,体现了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必须深入研究、深刻领会、深切把握。第一,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调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阐述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擘画了美丽中国、文明华夏、幸福人民的壮美画卷。第二,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他内容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第三,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和创新发展。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经历了人类发展的文化积淀。我国自古以来就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大禹治理水患“因水以为师”,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仁爱态度,都表达了天地人统一、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的重要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和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二、在知行对照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到以“知”促“行”。一是依托丰厚资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生态文化。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城市,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石油文化、红色文化、湿地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厚的生态文化资源。我们统筹文化资源,建设黄河文化馆,讲述“黄河故事”。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馆,打造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平台、展示黄河入海文化的新窗口、开展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和研学科普实践活动的新阵地。二是搭建平台载体,推广生态文明经验指导实践。创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挖掘整理教学案例和现场教学点,汇聚优质师资力量,开发精品课程体系,系统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东营实践,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三是开展警示教育,消除错误观念,防止工作“跑偏”。把中央和省通报的破坏生态环境案例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引导干部提升政治站位、转变理念思维,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派”。

三、在发展实践中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提升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关键是养成和树立“四种方式”。一是取法自然的思维方式。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不能忽视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利用。只有取法自然,协调好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我们按照“做湿地就是做城市”的理念,打造“城在湿地中、湿地在城中”的特色城市,湿地率达到41.58%。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态保障和最大的刚性约束,实施退耕还湿、自然封育、湿地修复工程,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东营被联合国评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仅6个城市。二是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着文明形态的形成,以生态技术、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等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催生了生态文明,兴起了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东营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加大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力度,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培育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布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正在构建具有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体系。三是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我们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车辆全部实现清洁与新能源化,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修建生态步道,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垃圾分类等专项行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四是依法科学的治理方式。抓好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条例》《海岸带保护条例》等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推动生态治理。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倒逼各级干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自觉。

四、在考察考核中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此,我们教育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引导广大干部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怪圈;教育干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防止把生态和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引导干部正确处理显绩和潜绩的关系,脚踏实地做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基础工作。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差异化考核,比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重点考核湿地面积保有量、湿地关键指示物种保有率等内容;全国百强县广饶县等工业大县,侧重考核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节能降耗、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等指标,引导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建立一线跟踪调研、考察识别干部机制,采取日常联系、集中调研、专项考察等方式,对干部进行“事例画像”,准确识别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在全省率先建立环保督查专员制度,督促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落细落小、任务落实落地,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文明干部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