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与融合的途径研究

2020-07-17李雪峰刘海涛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评价机制社区教育

李雪峰 刘海涛

[摘 要]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推进社区教育的重要抓手,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社区居民的用户体验密切相关。文章围绕课程资源建设,提炼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方法和途径,从注重需求调研、丰富内容形式、统一规范标准、加强成果推广、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社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建设;资源重构;云教室;评价机制

引言

2016年发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意见鼓励各地开发、推荐、遴选、引进优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推动课程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课程设计应与居民需求、科学普及、文明素养、社区发展等紧密结合,促进课程设计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践有机融合[1]。文章围绕课程资源建设,探讨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方法和途径。

一、居民学习需求调研分析

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按序推进、 循环往复、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行为由动机支配,而动机又受制于人的需要。可见,人的学习需要是人的学习行为的心理源泉。基于人的学习心理这一机理,就要针对性地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数字化学习需求,从源头上激发社区人学习的内源性动力[1]。

为了有针对性地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2019年3月,课题组开展对南通市和平桥街道、虹桥街道、学田街道、任港街道等区域的市民学习兴趣调研,了解社区市民学习的需求,调研分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两种形式。

问卷共分五部分,分别是个人基本信息、社区教育的认知度、学习动机与需求、学习形式、社区教育的参与度。在居民中随机发放 50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482 份,采用百分比统计处理,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社区居民对当前社区教育的认知度不够高。这一现状也从南通终身学习网的注册用户量得到验证,但居民迫切希望通过社区教育改变学习现状。

2.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呈现多样性。在动机上按其重要程度排序,第一是可以更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其次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再次是提高个人修养,满足兴趣爱好或弥补过去教育的不足。居民对社区教育课程需求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层面的需求,其中,健康保健类占47% 、生产技能类占21% 、教育类占17% 、休闲娱乐类占15% 。

3.居民教育形式需求直观化,远程开放教育已介入社区教育。居民要求社区教育活动形式生动直观,喜欢专题讲座的占 31%,专题讲座可以针对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健康保健等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展开,所讲内容针对实际,切合社区居民的需求;也可组成系列,进行系统讲述。居民要求教学方法生动、教学氛围轻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3%的居民喜欢远程教学的方式,其他喜欢参观文体活动、观看录像等教学形式。

4.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参与意识有待提高。开放式访谈共访谈居民 320人。其中,男性149人,占 46.6%;女性171人,占 53.4%。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生活、教育与职业的背景,决定了他们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差异。对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法律知识、家庭教育、金融理财等,这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较多居民愿意参加专题讲座形式的学习,认为专题讲座针对性强、内容集中而且优质,通过参加学习活动还可以增进了解,扩大人际交往,愉悦身心。特别注意的是,网络教学形式所占比例已有大幅提高[2]。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南通终身学习网应运而生,目前共有注册学员11271人,课程总数2345门,视频38496个。总体看来,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动性还不够高;从教学内容也可以看出,体育与健康养生、美育与艺术鉴赏占较大比例,本土特色资源建设偏少,有的内容只链接了江苏学习在线。

二、学习平台的发展现状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必须构建能够用于学习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才能较好地推进社区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终身教学体系。2012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明确指出了 “造云、借路、建端” 的国家开放大学全新的教育资源架构。“造云”,就是建设一体化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服务。“云”软件平台,具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支撑交互学习、海量资源推送、资源共享,提升远程教育效果功能。“借路”,就是依托互联网、移动网、电信网和卫星网等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建立覆盖城乡、泛在、高速的国家开放大学虚拟专网和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总部(中央)与分部(地方)、数据中心与节点的高速互联。“建端”,就是为学习者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依托多种终端设备支持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等多种终端接入云平台,实现多终端之间的数据同步,推进终端的移动化、智能化、融合化。

国家开放大学的云教室建设项目就是“造云、借路、建端”的具体实现,截止目前已经建成了324所云教室和21个控制中心,并在教学中投入使用。依据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云教室系统采用“两级部署、四级应用”的架构设计,总部建立统一云教室管理平台,通过总控中心和省分控中心实现对全国云教室的管理、维护、资源交换共享[3]。

云教室系统包括两级控制中心和云教室两大部分,控制中心由管理系统和录播系统两部分组成,控制权限采取分级管理方式。云教室的录播系统实现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数据对接,提供一站式登录、预约课程、自动开课、实时直播、视频在线编辑、课程录播视频自动推送到学习平台课程页面等功能,形成了上课、录制、视频编辑、视频发布等一体化操作流程[3]。因此,借助開放大学已有的云教室系统将成为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一条捷径。

三、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途径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4]显示:截至2019年9月,社交媒体微信有10.5亿用户,QQ有7.5亿用户,短视频用户规模同比增长59.2%,综合视频同比增长17.5%,在线教育同比增长29.0%,中国综合视频+短视频市场用户规模突破10亿。顺应时代发展,数字化资源建设也必须迎合时下“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数字学习”“多媒体学习”的潮流;同时也借微信、QQ这类平台将社区资源不断地推送更新,辅以课程推荐、学习计划设计,吸引市民关注以扩大社区平台的应用与推广,使社区居民真正受益。如借鉴各类培训机构线上的各种评奖、投票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社区资源建设。

根据学习者需求的不同性质,编制相应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式。结合上述调研报告结果,教学内容和形式遵循如下原则:教学内容可以是养生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早期教育、科学技术、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及地方本土特色资源等,形式采用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动画、专题网站、计算机模拟仿真、电子文本、数据库等,以此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生活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一)重视本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广泛搜集资源,提炼精髓。大江大海的自然特征,孕育了南通江海文化的底色:创造、开放、包容,这在南通的人文精神和景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的“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理想实践,在南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成为南通的一个“文化符号”。以大生纱厂为中心,张謇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数十家企业,并投资江苏省铁路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在发展教育与公益事业方面,张謇独自创办或参与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达数百所,提出的“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教育为实业之父,实业为教育之母”“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不广实业,则学又不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等独特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作为南通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会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南通人文景观也数不胜数,濠河风景名胜区、狼山风景名胜区、南通洲际绿博园、园博园、植物园、南通啬园、水绘园等。环濠河博物馆群,坐落着博物苑、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蓝印花布馆等,充分彰显了南通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這一地域特色。2019年,南通已经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上述景点及博物馆都可以作为社区教育的教学资源,让人了解南通,爱上南通。

纺织产业是南通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由聚酯、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南通有东丽、帝人化纤等企业为龙头的化学纤维园,以大生为龙头的棉纺织业集聚区,以观音山纺织科技园为基地的色织印染集聚区,以三友集团为龙头的服装业集聚区,有中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市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同时,南通被誉为“建筑铁军之乡”,据不完全统计,南通市范围内特级资质建筑企业15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59家,仅市区从业的房屋建筑总承包企业有500多家,有安全员、资料员、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工的业务培训。2011年6月,南通市社区大学挂牌(依托南通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江苏开放大学与崇川区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开展社区教育。2015年,南通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并入江苏开放大学(南通校区),学校根据条件成立培训学院,借助原建校资源,承担起了南通市范围内的建筑培训和无纸化考试。同时,学校积极与南通观音山社区、港闸秦灶社区、竹行社区合作,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工作。众所周知,服装和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人口多,将相关的技术指标、工艺流程、操作要领等资源开发出来后,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南通其他各类企业的员工培训、产业培训,将这些有用户需求的学习资源开发出来,能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开放大学(社指中心)也必须积极地与各级社区合作,争取政府更多的支持,将更多的资源开发出来,惠及社区居民。

(二)整合现有资源

重构现有的学习资源也是社区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发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存在重视初次建设而不考虑迭代开发和深度整合,重视资源建设过程而用户体验不足的情况。同时,互联网上充斥着重复建设、缺少周密规划的资源。这些因素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检索失效、资源的重塑性不强。由于资源建设缺少服务意识,导致产生“资源孤岛”,学习资源未能实现有效共享。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必须以更高的起点和标准来进行规划,必须统一规范标准,宁缺毋滥,注重用户体验,提升学习资源的质量,也便于资源的迁移和流动。前些年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国家资源库建设积累了大量有用的资源,可以通过购买、租赁使用的方式向广大社区居民推送;另外,各个高校的精品课程、微课、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的资源等也可采用购买的方式供社区居民使用;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整理、融合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江苏终身学习资源网(江苏开放大学点石网)、中国大学MOOC等有效资源,或者提供相应的链接。同时对前几年建立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挖掘、补充和延伸,将原先依赖电脑终端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使其适应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使用者可以更便利地开展学习。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传播是学习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QQ、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对社区教育重要意义和发展成绩的宣传,扩大资源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使社区居民真正受益,才能在社区教育中引起广泛共识,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资源建设和推广中,更加有利于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全员受益的学习型社区建设[5]。

(三)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

数字化学习资源必须经得起检验,资源开发也遵循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理论,形成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反馈、再完善、再使用、退出的良性闭环。因此,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接受社会、专家、社区居民的监督与指导,找出不足和差距。社区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6] [7]构建首先要完善事前评估,做好社区教育的规划评估工作;其次要做好事中评估,包括社区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社区数字资源建设,社区数字资源的运行与维护等的评估;最后要做好事后评估,检验社区教育能否满足社会居民的真实需求。评价内容主要围绕学习目标达成度评价;学习资源本身的评价,包括内容、形式、互动性等;教师的评价,包括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语言感染力等;学习者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是否提升,人文素养是否提高等。一段时间以来,社区教育重建设、轻维护、忽视评价作用的现状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如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虽有媒体196225个,课程18778门,但早期摄录的教学视频清晰度不高、图像模糊、还有一些是纯粹的课堂实录,嵌入的动画没有声音,这些因素导致用户体验度不高,可以从用户的点击量就能说明问题。而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价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等运行机制,及时采集用户的评价信息,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研究和反馈,为社区教育的有效推进和教育资源的建设、重构提供重要依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社区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四、社区数字化资源的构建案例

2018年4月,为配合南通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开展,启动了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的课程资源建设。这门课程对于江苏永达电力安装工程公司来说,刚好是该公司施工人员的主要业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资源,课题组又联合了华能南通电厂、大丰风力发电厂、南通苏源天电检测与安装有限公司等单位就资源建设规划、内容选取、主讲教师团队的构建展开充分讨论,并听取了南通市社区指导中心的意见,欲将建设资源成果进行推广。同时兼顾其他企业的需求,最后组建了以江苏永达电力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员工为主体的设备操作视频主创人员,以江苏开放大学(南通)的骨干教师为主的理论师资,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录像、电子文本教材的编写等。

以下以视频编辑为例,说明数字化资源的开发过程。

1.企业、学校、社区学院就资源建设进行规划、论证。形成了校企联合根据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共同开发课程共识,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体开发方案。

2.构建校企、社区合作的讲师团,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

3.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内容,并进行评审和确认。

4.研读视频制作标准[8],并设计相应的脚本。

云教室录制:由多台专业摄像机、专业的灯光照明,专门的话筒拾音,电子字幕等设备组成演播录制系统录制。

屏幕同期直录:由电脑屏幕捕捉软件,采用抓屏的形式录制,使用Adobe Flash、3dMax等动画软件,设计制作虚拟情境教学。

视频信号与画面质量:构图合理,背景选用适当,画面视觉效果突出。镜头运用流畅,组接合理,推、拉、摇、移和切换等操作不丢失有效画面,不出现空画面。画面无明显抖动、倾斜、虚焦等现象。曝光适当,灯光运用合理,无阴影,无布光不均現象。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视频类素材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效果。

视频分辨率、编码与文件格式:视频课件成片清晰度不低于全高清制式HD(1080p:1920*1080),编码:MPEG4/H.264,文件采用MP4格式,帧率25fps,码流不低于8Mbps。

5.多机位录制视频后,反复观看视频,纠正录播过程中的口误、遗漏、重复、各种意外引起的错误,并裁减、补充完善内容。

6.添加片头、片尾、添加字幕、合成授课视频和录屏内容,动画等。

7.对视频成品再检验、再修改、确认、发布、用户反馈、完善。

最后建成的资源如表1所示。

上述资源已经整理上传至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用户只要注册账号,就可以登录学习。

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部分,本质在于服务社区居民,因此,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人的主体性和主体作用,即邀请社区人员(项目经理、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该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诸环节,包括策划项目、宣传项目、研发与制作课件、学习过程运作、成果展示分享、成效评估、激励表彰等。

五、结语

在国家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大环境下,加强调研,获得居民的学习需求,在现有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下,可采用重视本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吸纳高校、医院、知名企业、社区居民参与资源建设,重构现有资源等方法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加强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与应用,积极宣传社区教育的成果,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维护资源建设方的合法权益,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促进社区教育更好、更快、更新地发展,为社区教育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探索一条合适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叶忠海.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建设效益提升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9).

[2]刘海涛,段小芳,周一兵.社区居民全民阅读途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6(6).

[3]姚新霞,张鹏,杨晋娟.利用云教室促进贫困地区远程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来自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的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

[4]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D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958461.html.

[5]朱冠华.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8(7).

[6]高洪波,杭成,马素萍.共享教育理念下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重构[J].中国成人教育, 2018(10).

[7]张建萍,湛风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与发展途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7(3).

[8]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江苏开放大学[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08f2d 6d6ad9 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c.html.

[作者简介]李雪峰(1980-),男,江苏常熟人,江苏开放大学(南通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刘海涛(1972-),男,江苏南通人,江苏开放大学(南通校区)开放学院软件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 孙世虹]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评价机制社区教育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