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2020-07-17杨静
杨静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从管理方面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学校管理层面的渗透教育;二是班级管理层面的渗透教育。
1 学校管理层面
1.1 制度管理
在学校管理层面上,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从校长、处室、各教研组等到班级需有效配合,形成健全的层递式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对学校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指标,并以学校管理文件的形式下发,要求全校师生遵照执行。从制度上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1.2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管理
学校的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学校深刻挖掘、提炼办学理念,发展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将学校理念、行为和视觉文化充分融入环境文化之中,使校园格调和环境氛围处处洋溢品质之美。校园的一景一物,都设计精巧,独具匠心,用意深远。力争使得校园每面墙壁、每个功能区、每个走廊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楼道、教室放置的盆栽和书架让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能为花松松土,浇浇水,看着花开花落,体会生命的珍贵;随手翻阅各类书籍,从中获得知识,悟出道理,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学校以校园广播、校报为载体,营造感染、教育的氛围。
1.3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性,它接触的是学校里正常的,有了困惑、苦恼的小学生。而且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比起青年和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对简单,特别是三年级以下儿童还很难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准确描述,因此对小学来讲心理咨询室更偏重于面向全体,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还从教师中选择心理素质好,热衷于心理健康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担任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周定期对学生开放,不少于10小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直接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另外,心理咨询室还编印了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发放给教师和学生及家长。校园还设立了心理信箱,通过心理信箱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及时采取疏导,教育措施,帮助学生解除疑虑。
1.4 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表,每周至少一课时。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年级专门开设了一节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专职心理健康老师代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为主,体系完整,均有教学计划、教案与课件等。授课内容丰富,有《我坚持、我成功》、《请让我来帮助你》等,课堂上除了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同时增设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和谐人际关系、亲子教育、理想教育等专题讲座,这样,真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抗挫折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现实、悦纳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减少心理障碍和其他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 班级管理层面
2.1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它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各班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十分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工作。班主任带领班级成员通过设计班级管理体制、优化对班级的领导、协调好班级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2 班级文化精神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們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班级文化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为重要的则是确立班级文化的精神价值,班级风气、班级的共同理想、班级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班级积极向上的舆论压力,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关键。离开了这一点班级文化则无从谈起,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文化精神的培养要从教育细节做起,以科学的价值观为导向,以班级规章制度为保证,以培养学生诚实做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为主要内容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2.3 引进各种激励机制
孩子天真幼稚,良好的激励往往是满足其好胜心、促进其上进的“良药”。教师创设各种奖项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竞争活力。“十加一奖”、“特长奖”、“助人为乐奖”、“特殊贡献奖”等的设立,重视每位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进步,使他们学得主动、活泼,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2.4 建立班级心理档案
实行班级联络员和周报表制度,每班每周由联络员向心理健康咨询室交一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周报表”。让心理咨询室的辅导员老师及时了解各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动态。
2.5 班主任老师要进行心理健康培训
学校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学校,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交往最为频繁,师生之间心理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大,同时班主任肩负着组织学生班集体、教育班集体的重要职责,班集体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培训班主任,对于搜集学生心理健康资料,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协同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学生集体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对于班主任来说,除了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还应当学习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矫正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另外,组织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教育,协调学生人际关系,
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理论和方法,都是班主任应掌握的内容。
班主任只有具有了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好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
2.6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中,师生之间要彼此信任,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民主思想,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班级环境的建设权、活动的组织权、工作的管理权和班风的培育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热爱班集体,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2.7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人人一岗制”
每个学生都有一份为班级服务的工作,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小干部轮流担当,人人都有做小干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来尝试管理的苦衷和乐趣,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中找到自信与自我价值。
2.8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作为老师,应当把微笑带进课堂,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精神焕发、情绪饱满走上讲台,教态亲切自然,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要关爱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要允许有差异,耐心指导。善于发现学生的强项,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适时表扬、鼓励。其实表扬和激励最能使学生产生十分愉悦的心情和极大的满足感。特别是对于个别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要学会欣赏,并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或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感到被欣赏、被尊重,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友爱、宽松的心理环境。尤其对于自卑、敏感的后进生而言,或许一次精彩的回答后全班同学的掌声就能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动作和语言,通过激励性语言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一句温和地“别怕,慢慢想、慢慢说,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别紧张、再好好想一想,待会再告诉大家”都能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真实情感,发展他们的独特个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校的管理息息相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给孩子创设了自我发展,寻求思考、創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树立积极阳光的人生观、世界观、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875)的结题研究论文。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