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阈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综述研究

2020-07-17高洁蒋德志何光明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政基因红色

高洁 蒋德志 何光明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时多次提到的概念,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品质,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大学生如何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思政课程面临的全新教改问题。文章首先对文化自信和红色基因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分析,其次以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为依据,梳理了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面临的问题,最后归纳了如何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策略。

1 理论概念解读分析

1.1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行动践行,并对自身文化发展持续力保持的自信态度。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到文化自信,例如: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应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5年6月,习总书记又连续数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将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联系起来。由此可见,应肯定并坚持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化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新形势下在全民树立文化自信理念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1.2 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内涵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党和国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和优势。有学者认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和本质,包含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独立自主等优秀品质,由无产阶级思想、民族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和高尚道德情操四个因素组成,它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与常规生物学中所指的基因截然不同。在我国,红色基因的产生、发展和延续都具有历史特性,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红色基因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认知、践行和传承红色基因对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面临的问题

2.1 理论认知比较模糊

对红色基因理论内涵的认知比较模糊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红色基因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承。杨玉冰(2019)對广西桂林8所高校共计1330名大学生发放了“有关红色文化认知了解情况”的问卷,其中涉及“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理论认知”的相关问题,结果发现:对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理论知识“了解一些”和“不了解”的受访学生占比分别达到61%和8%,对红色文化代表性的“红船精神”表示“不了解”的受访学生占比达41%。广西桂林的这份调查报告仅是全国大学的缩影,对红色基因的相关理论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的不全面、比较模糊,甚至存在误解和误读,是存在于国内很多大学生中的现实情况。

2.2 情感认同缺乏自信

从情感上肯定并接受红色基因,才能够让红色基因逐渐深入骨髓,建立起认同红色基因及其理论内涵的自信力,但目前很多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相关的思政课程内容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态度,或认为在和平年代继续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文化没有必要,从情感上没有接受和认同红色基因,自然也不能建立起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自信力。金民卿(2019)指出: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并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等角度将它与中华民族独特的红色基因结合起来,才能够铸就民族之魂,让我们的新时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对大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教育中,如何从情感上让他们认同和接受红色基因文化,建立起认知学习红色基因的自信力是首要应解决的问题。

2.3 行动传承亟待强化

传承的本质即是从思想、行为和活动上进行有效的传播继承,并让这种传播继承体现出可持续的动力,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也应该从思想、行为和活动上进行具体体现。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一些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论认知模糊片面,在思想情感上也没有完全接受红色基因,想要让红色基因真正落实到大学生的行动上,实践有效的传承自然是难上加难。杨玉冰(2019)对广西8所高校133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研显示:超过50%的受访学生表示“平时很难、很少或根本做不到红色基因文化体系中蕴含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等优良作风”,超过80%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但真正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的学生占比却不足五成。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建立思想认知,并鼓励他们有效地落实到行动上也是红色基因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3 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对策

3.1 加强红色基因的理论学习

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对红色基因及红色文化认知上的不足,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关于红色基因完整的理论认知体系,为实现红色基因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潘秀红(2017)指出:高校思政课程是大学生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教学的主阵地,新形势下国内各级高校应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红色基因的理论知识,通过编订校本化的红色基因思政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等形式,完成系统性红色基因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向学生传递与红色基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教学与播放红色影视剧、举办红色汇报会等活动结合起来,营造浓郁的红色基因思政教学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让大学生脑海中逐渐建立并夯实红色基因的理论系统。

3.2 从文化自信角度情感认同

真正从情感深处认同红色基因,并形成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自信力是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基因深入大学生骨髓,能够得以广泛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构建这一途径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对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问题,各级高校应通过高效且广泛的宣传举措,在校园内形成学习、传播、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是基于红色基因学习传承所逐渐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各级高校应通过正向的引导让大学生人知道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性和时代意义。吴娜(2015)认为:高校思政课程应发挥好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建立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对红色基因认同的情感体系,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大学生逐渐形成学好用好传承好红色基因的自信,并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风气。

3.3 推广红色基因行动传承实践

将红色基因的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行动上,才是对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中必须有效地融入红色基因行动传承实践类课程,杜绝传统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模式,开展理实一体化式红色基因思政教学尝试。王渊(2018)认为: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之余,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可组织大学生深入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如:当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地,带领带学生深入现场亲身体验红色文化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撰写现场参观报告、体会感言等形式,让大学生将参观的体会表达出来,以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并践行红色基因文化的能动力。丁一桓(2019)认为:高校应以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为载体,构建全新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教学鼓励大学生将红色优秀传统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4 结语

新形势下,大学生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应从理论教育延伸至行动实践,高校思政课堂应发挥好针对大学生红色基因理论和实践教学,并有效引导大学生践行红色基因文化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让红色基金真正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并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具有持久效力的影响。

本文系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新时代高校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研究(JY19139 )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基因红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追忆红色浪漫
基因事件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