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

2020-07-17霍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新时代

霍鹏

摘 要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居民人均GDP迈上一万美元台阶,但也面临着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等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研究新时代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中等收入陷阱本质的研究论述,并结合分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早日迈入高收入国家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

1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

中等收入顾名思义就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水平的收入标准。关于人均国民收入的标准,世界银行有一套完整的划分标准体系。世界银行以1987年为基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6000美元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低于480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等收入国家。1987年后各类收入门槛值的调整只能根据GDP的缩减指数和汇率的变化调整,各收入门槛不随世界实际整体收入水平变化而变化,按此计算2013年中等收入门槛为1045美元,高等收入门槛为12745美元。因此现阶段本文将人均国民收入介于1045美元至12745美元之间界定为中等收入。

在理解中等收入的含义后,本文进一步认为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指一个经济体跨入中等收入的门槛后仍采用原有发展模式,但原有发展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状况与环境,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甚至退后。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经济矛盾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发展模式也无法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动荡,迟迟不能跨入高收入国家门槛。中等收入陷阱往往是经济转型失败所造成的,因此中等收入陷阱实质上也是经济转型陷阱。

2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

国际上每个经济体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中等收入阶段,有的经济体比如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就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步入国民高收入阶段。有的经济体比如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亚洲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很早就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经济一直在此阶段徘徊不前,没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这些国家有着相似的条件,却有不同的结局呢,总结国际经验,有以下原因:

(1)经济转型失败。一些经济体在跨入中等收入的门槛之后,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比如单位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资源日益枯竭等,原先所依靠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出口产业优势不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此外,由于原先在低收入阶段的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问题,譬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等问题在这一階段集中爆发,更加阻碍经济的增长。这个阶段经济要想走出徘徊不前的窘况,急需进行经济转型。但经济在向中高端转型时,势必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研发力度实施科技创新,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但由于这些经济体自身经济、科技基础差,以及人力资本的局限性,外加上发达国家对一些高精尖技术的封锁,经济转型往往不能成功,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从而使这些经济体在中等收入的泥潭中挣扎徘徊。

(2)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消费动力不足。消费是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相比投资、出口更具持续性与稳定性。国外一项针对110个国家概率回归研究发现,在投资率超过29%的国家经济下降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在消费占GDP比率60%左右的国家经济下降的概率较小,可见消费对一国经济持久高质量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大部分刚刚跨入中等收入门槛的国家,存在着投资过多而消费不足的现象,尤其在一些拉美国家表现的最为明显。这些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呈现“哑铃”状,本应该占社会分层结构小部分的富豪人群过于集中,贫困人群较多,该占社会分层结构中绝大部分的中产阶级却较少,比如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末基尼系数高达0.64,社会分层结构呈现畸形状态。这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购买力严重不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够。此外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公平性降低,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增加社会维护成本,更加阻碍经济的发展。

(3)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偏差。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市场起主导作用,但政府对经济大方向的调控与监督也至关重要,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决定着经济在一段时期内的走向,因此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偏差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巴西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严重偏向重工业,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国家资源过分流向钢铁、船舶、航空、化工等领域,造成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严重失调,加大了国家的失业率,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使得国家在中等收入陷阱越陷越深。此外一些国家所制定的经济政策使得国家严重依赖外部投资及外贸,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家经济所遭受的外部冲击风险大大增加,对地区性或国际性经济危机抵抗力下降,但凡有些区域性经济危机自身经济就会深陷泥潭。

(4)自身体制变革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一些刚刚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往往经济改革的决心与步伐较大,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除了上文所提到的经济转型失败的原因,还有就是自身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改革的步伐。一些固有利益集团,坐观眼前利益,注重个人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经济财富过度集中,利益集团势力强大,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这种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所不对称的畸形发展,最终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5)科技创新乏力。纵观人类历史上几次工业革命所推动的社会巨大进步,无不是科技创新的结果。一国经济在迈入中等收入门槛后,原有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不在,在低端市场上难以与那些还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国家相抗衡,而在中高端市场上又比不过那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要想改变这种上下挤压的局面唯有科技创新。但高端领域的科技创新发达国家封锁较严,不可能通过引进直接吸收,也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在短期内可以学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科研攻关。此外,这些国家由于自身科技基础差,科研经费有限,加上高技术人才的缺失,在科研攻关技术创新方面困难重重,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3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策略

(1)努力优化内部经济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现阶段应集中精力发展对工业结构优化调整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落后产业及产能予以淘汰。完善市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信息、政策扶持、资金方面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产业投资向高新技术领域倾斜,并严格按照行业进入标准整顿相关产业。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发展现代养老、文化休闲、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尽快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限制,统一和规范服务业市场,加快服务业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通过发展高端制造业与新兴服务业强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寻求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动能。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合理有效的创新机制。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只有具备公平有活力的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其次,构建科学高效的全国性创新网络,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应发挥创新的主体驱动作用,创新的原生动力在于企业获利,而企业作为盈利的主体理应担负起科技创新的重任;政府需要为企业搭建创新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出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等;国家要应积极主导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且短期内难以获取收益,因此企业缺乏此类研究的动力,但基础性研究对提高一国整体科技实力,刺激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国家应担负起此类研究的重担;此外,要鼓励高校进行产学研相结合,鼓励高校走出去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换成创新产品,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最后,要堅持教育优先的理念,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3)努力增加居民收人,减少社会贫富差距。运用法律、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等综合手段优化资源分配结构和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税收征收机制,调整征税体系,扩大转移支付,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收入标准,增加社会底层居民的收入;规范国有垄断企业利润上缴机制和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标准,抑制过高收入;增加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扩大社会中产阶级群体。同时我国还要继续完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供给机制的改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中低收入者的就业状况与收入水平,促进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4)以政治体制改革再造经济发展活力。现阶段应加大政治改革力度,提升政府综合治理水平,让二者共同为经济发展创造活力。政府职能应由以往的主导经济增长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能转变,从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公共决策更加科学化、提升政府综合调控能力等方面着手建立现代化的综合治理体系,以更加现代、高效的政治体制激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枝仲.什么是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J].国际经济评论,2014(06).

[2] 李刚.“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现实[J].中国经济问题,2012(05).

[3] 彭刚,李逸浩.利用创新驱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06).

[4] 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07).

[5] 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钟玉琴.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现代管理科学,2012(02).

[7] 马晓河.“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和中国策略[J].改革,2011(11).

[8] 仪明金.“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1(03).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