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播音发声与声乐发声训练中的共性与区别

2020-07-17齐小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播音声乐

齐小瑜

摘 要 播音主持发声与声乐发声有很多相似的训练之处,比如在气息运用方面,两者吸气方式是一致的,但却在用气方面却略有不同;在共鸣训练中其都需要训练胸腔,咽腔和头腔共鸣体,但是两者使用起来侧重点却有不同和相同处;在咬字方面,他们都注重声母发声的“快”、“准”但咬字控制器官却不同;在吐字发声上播音主持更注重吐字的清晰度而声乐发声却更注重其旋律,本篇文章讲述这两门艺术的共性与区别,以帮助大家在播音训练中借鉴并区分学习。

关键词 播音 发声训练 声乐

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

播音主持与声乐发声都是通过语言发声加工完成的艺术,但是在加工形成这门艺术的过程中他们的训练元素有着相同和不同之处,播音主持作为发展不到百年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是“舶来”品,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姊妹艺术的相似处在自己的学科练习中触类旁通,同时也要注意在练习时区分学科中的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气息,发声,共鸣,吐字方面来浅谈这两者的共性和区别。

1相同的吸气方法不同的用气方法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和源头,气流的变化直接影着响声音的响度,清晰度及音色优美度等。而无论是声乐还是播音主持中,我们都采用了“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保证气吸的深且动力足,能为发声提供足够的“油量”。在这种方法中,两门学科的吸气方法是一致的,我们要求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气息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打开,将气息吸入后腰双肾处(这仅仅是一种意识,通常人强调因为气体进入身体,带来的压力造成的腰围扩张状态)。但在气息运用中,两个却有了差别:播音主持侧重于气息的灵活度,只需保持一定的气息量在运用时做到快吸慢呼,根据语言内容表达自由调节强弱气息,它要求必要时进行偷气,换气,补气,始终保持住气息的自如流动状态。过程中不需要过强的控制气息,而是自然流动,平稳呼气。而声乐发声过程中始终需要高强度的气息量,要求鼓上腹收住下腹来稳定吸入的气息,用思维去控制气息,强有力一直控制肌肉群保持胸腔扩张,从而去控制唱歌中声音力度变化,实现渐强渐弱的声音控制。因此播音主持训练中,我们可以借鑒其吸气练习方法,但在使用气息中不必保持过高强度的气息量,要注意快吸慢呼中自由的去调节气息。

2共鸣的使用

人体共鸣器官主要包括了胸腔,口腔和头腔,腔体共鸣可以使声音明亮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播音与声乐发声时用的是同样的共鸣器官,因此在训练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这三个共鸣腔体,但是两者在不同共鸣的侧重运用和发声位置上有着不同之处。播音中我们要求以实声为主,吐字要清晰圆润,音域在中区声偏低的自然音域内。而字词清晰圆润度基本由口腔控制决定:抬升软腭,将气流从后往前打在硬腭前段,唇型控制及舌头在口腔的位置形成阻碍共同发声。所以在播音中最重要的共鸣体一定是口腔共鸣,此外还有胸腔共鸣,头部共鸣的参与。其中胸腔共鸣中,胸部随着气息声音变化有一个震动点,播音发声中这个震动点上下位移实现共鸣。而在声乐中,各个共鸣体要求全部充分打开并利用;而其中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发声位置也不同,美声唱法要求喉头往下,声音通过后咽壁将声音反射到眉心,它更重视头腔共鸣和咽腔共鸣。民族唱法则要求声波沿着口腔的硬腭向前运动,口腔气息流动引起口腔前部振动,它的共鸣效果集中向口腔前部,它相对于美声唱法比较接近播音发声。通俗唱法是最接近播音发声的唱歌发声方法,它要求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共鸣方法,但是声乐发声中音域广,音域广可达三个八度音程,共鸣又有高中低共鸣,声乐中低音部分胸腔共鸣发挥较大的作用,中音部分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高音部分主要靠头腔共鸣,因此完整声乐训练中三者共鸣腔体都需要加强加大训练。而播音主持音域变化幅度不大,要求以口腔共鸣训练为主将字词吐清,辅以胸腔和头部共鸣的参与。

3发声吐字

唱歌的咬字和吐字与播音中相同又有不同。第一点,咬字部分。同样拿中文咬字来说,中文声母发音在前,声乐中要求吐字咬字要准确,发音器官受阻后应快速解除阻碍,这点与播音相似,播音中也需要口腔控制去叼住字头,把字音气息结合起来,只不过声乐中的声母个别声母(如h)更注重一些咽喉发声的配合。第二点,唱歌吐字为的是旋律的行走,虽然播音和唱歌都要做到字正腔圆,但是唱歌开口口型较大,为共鸣能够统一,口腔状态变化也不大(如舌位移动不明显),导致元音发音不准确,而播音中声韵一定要清楚准确,更注重吐字归音,它的唇形变化不如声乐发声夸张而且舌头是灵活运动的。第三点,声乐以旋律为主,需要练习快速音阶,跳音,装饰音扩展音域,而播音中只需要在1-5区间内练习浮动的调值变化,跨度不大。第四,关于控制咬字部分,声乐中的咬字控制不在嘴里,反而在胸部的“剑突”周围,这个小骨控制咬字换字,而播音中咬字控制是在口腔中控制生成。

以上我们从气息,共鸣,发声三个角度剖析了播音与声乐发声练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作为播音学科,我们可以借鉴其气息中“胸腹联合式”,口腔共鸣训练,声母发音过程口腔控制练习等方面的练习方法来启发学习,但也要注意其中的不同之处,避免误入练习误区。

参考文献

[1] 郭祥义.练什么?怎么练?——谈声乐发声技术的练习方法[J].中国音乐,2000(01):72-74.

[2] 刘雅丽.论声乐发声中的呼吸训练[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8(02):36-38+35.

[3] 史祺桢.《实用播音教程第1册》实用性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0):221.

[4] 姚凯迪.论播音发声练习的步骤与意义[J].传播力研究,2018,2(18):150.

猜你喜欢

播音声乐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怎样在声乐演唱中做到“以情带声”
新媒体时代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特点和技巧提升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