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渗透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

2020-07-17王明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民俗文化改革

王明俊

摘 要 在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优秀民俗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高中学生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业任务,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全部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现阶段是树立自身价值观的基础时期,是加强学生对于国家认识的阶段。随着教育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地方越来越多,出现的次数逐步增加,学生对于民俗文化的了解也不断提升。本文笔者将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渗透问题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关键词 高中教育 语文 民俗文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郑飞鹏学者曾说过:“中国的教育不能成为无根之水。教育一定要学会追本溯源,将中国文化与教育不断的融合。” 高中语文可以让学生简单的了解中国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不再简单的追求读懂课文,可以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进行知识理解。民俗文化展现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是一个地方的关键词。通过民俗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开发趣味课堂,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

1高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渗透的问题

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中语文教育改革,希望学生通过了解民俗文化来增强对民族的自信心。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改革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许多障碍。

1.1教学内容零散浅隐

语文是一门从小陪伴我们成长的课程。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拼音,汉字,古诗等等知识点。它像是一个大海,永远无边无际,让我们一直探寻着它的边际。但也正是因为它的无边无际导致学生并不容易深入的了解它,是可以了解一些浅显的知识点。但受教学大纲的影响,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老师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需要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储备。并且,语文知识点细碎零碎,这更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语文教学这有文化的解读就呈现出了浅显的特点。比如,极具民俗色彩的《社戏》这堂课,大量的教师过度重视于讲解其中的生字词,以及作者鲁迅的相关知识点,很少去给学生介绍其中老北京相关的民俗文化。这充分暴露了高中语文教学对于民俗文化讲解具有浅薄甚至是忽视的缺点。

1.2理念单薄,方法机械

教学想要完全胜任高中语文教学,讲师也具有一定时间的教学经验。但是也是因为长期使用固定的教学模板,老师对于教学的创新性思维较为短缺,不能及时跟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自身的教学观念。对于民俗文化这方面,受到客观原因以及主观原因的影响,许多高中教学老师自身对于民俗文化的掌握就比较单薄,对于民俗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即使按照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在课堂上讲解民俗文化,许多老师也是按照查阅的资料,一字不落的朗诵给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刻板机械,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同时反作用的消磨了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容易出现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

1.3 教学形式单一

为了响应国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号召,许多高中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民俗文化教学的比重。这总措施的初心和起点是正确的,但是实行的过程却产生了许多问题。由于讲师講课的模板以及课堂的时长要求等等条件的限制,老师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授方法刻板,形式单一。

2高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渗透问题的成因

2.1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不协调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民俗文化的教学内容浅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不协调。现在高中教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古文常识,小说常识等等知识点。但是讲师又想让学生多学习一些民俗文化,想多花时间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魅力,从而导致了与课程目标的相冲突。

2.2 学科应试观念深重,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中语文教育一直呈现一种应试教育的病态趋势。许多老师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课程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加考试考核。然而老师过度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反而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以及眼界的培养。所以导致了高中民俗文化不受重视的现状。

3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民俗文化渗透问题的对策

3.1 制订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高效实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校想要民俗文化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必须要求老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要求老师简短但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这种教学目标的要求下,讲师可以更好地协调好知识点与文化讲解的课堂比重,不仅让学生了解大量的知识,取得良好的课业成绩,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在《边城》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讲师不仅要介绍钱钟书作为作者的生平经历,讲解文章中许多的陌生词语,还要引导学生快速的浏览文章以及精细的阅读文章,通过文字帮助学生领略湘西的民俗文化。

3.2 重视实践训练,提升学生民俗文化素养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老师对于民俗文化的教学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传输过程。老师应该积极地开办民俗文化进校园、民俗文化周等各种活动,举行民俗文化知识大赛、民俗文化朗诵比赛等各种比赛,为学生提供了解民俗文化的机会,营造对于民俗文化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开展与民俗文化有关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完成感想报告,加强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深入地以多种方式参加民俗文化的实践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4结束语

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复兴,中国的民俗文化不仅受到了中国的重视,同时也被世界所接受,吸收。最为具体的例子就是孔子学院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中国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一定要传承发扬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快民俗文化的渗透就是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波.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民俗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42-43.

[2] 李增端.浅谈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高中教学研究,2016(07):56-57.

[3] 徐金亨.以“礼德教育”为特色,探索学校教育操作体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08):98-99.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民俗文化改革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改革创新(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瞧,那些改革推手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