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喧哗与骚动》中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特征与技巧分析

2020-07-17谢璠陶亚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现代主义

谢璠 陶亚宁

摘 要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意识流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中成功运用了多视点叙事、时序颠倒、象征主义等手法,描述了四个主人公看待事物的个体化视角,反映了南方古老家族的没落,以及当时人们精神危机与悲剧命运。《喧哗与骚动》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本文对其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特征与技巧进行分析,有助于读者对该作品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多视点叙事 时序颠倒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

虽然美国南北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南方的社会体制,但南方传统农业社会特征依然十分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对南方的传统社会体制和意识带来冲击,使得南方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在社会变革的驱动下,美国北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体系与南方传统农业社会价值观体系发生碰撞与交融,这使得当时南方人们在失去传统价值观念、接受全新价值观念的过程中,陷入一种严重的精神危机。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思考命运与价值,探索思考和痛苦。此时期的美国文学创作也受到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这一时期社会变革也深刻的影响了文学创作。《喧哗与骚动》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受到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小说在创作上也体现出现代主义特征。

1多视点叙事

多视点叙事是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对于传统小说创作而言,主要体现内容与意义,认为读者的关注点与切入点是故事内容,叙事手段对读者的影响较小。但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认为,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先接触的是小说学识方式,不同叙事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阅读体验,展现出小说不同的侧重点,也给读者提供了小说人物观察与思考的不同侧面。

《喧哗与骚动》在创作中采用了多视点叙事的艺术手法,从四个不同角度讲述同一个故事。小说的叙事视角总体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康普生三兄弟的第一人称视角,后一部分为作者第三人称视角。在康普生三兄弟的第一人称视角下,先是白痴班吉对康普生家族兴衰大事的零散回忆,然后是昆丁自杀前的纷乱记忆和发生的事情,最后是杰生以凯蒂为中心,叙述凯蒂婚姻失败后的情况。后一部分,作者则以第三人称视角,以黑人女仆人迪尔西为主线,客观的叙述了康普生家庭目前的状况。福克纳在小说中的多视点叙事手法运用,虽然以不同视角叙述故事,但均已凯蒂这一中心人物为目标,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刻画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主人公。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不忍心将“太美丽、太动人”的凯蒂为叙事视角,这正如戴维·名特所言,“福克纳用隐藏与揭露、回避与取消的艺术,给予凯蒂表现机会,同时又给予其庇荫,甚至私密性”。

2时序颠倒

小说包括了四个部分,从时间上看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时间推进来写,而是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故事中、在时间的跳跃中,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从时间上来看,小说的许多故事看似没有逻辑可言,现在与过去交织在一起,四个部分发展于四个时间段,班吉部分在1928年,昆丁部分在1910年,杰生与迪尔西部分在1928年,雖然表面看不出明显的联系,但情节的交织却是依靠时间。在四个部分中,故事的铺开是按不同叙事主角的意识进行的,班吉作为一个白痴,其对故事的回忆是没有秩序可言的,“想到哪讲到哪”,但也正是班吉这种无时间顺序的回忆,为后面三部分做出了铺垫。

每个人的意识是不同的,作者正是借助不同叙事主角的意识,以各自意识为引导,在情节发展的时间上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小说第二部分,昆丁不同于其他三个叙事主角,其意识呈跳跃性,他对时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昆丁认为现在是模糊、浑浊的,而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只有过去是清晰的。因此作者在第二部分对故事的叙述中,以昆丁为叙事主体,对过去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从小说的整体来看,第一部分在时间安排上看似最杂乱无章,但这也正突出了白痴班吉的人物特点,第三部分则显得比较连贯有序。前三部分在时间上的颠倒,作者通过第四部分的全能视角,做出了客观、直接的解释与描述,填补了前三个精神世界遗留的空白。

3象征主义手法

《喧哗与骚动》看似没有明确的主人公,不同部分的叙事主角不同,但其实是通过不同的叙事角度,以凯蒂的经历为内在主线,来描绘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凯蒂在不同叙述者口中有不同的形象,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格,而这些不同的性格则象征了不同时段、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婚姻、社会理论等情况。凯蒂从善良、纯洁的女孩最终成为妓女,反映了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最开始凯蒂是内心善良、纯洁的女孩,真心实意的对待哥哥、弟弟,象征了“人性美”。后来凯蒂逐渐堕落,成为妓女,则象征了资本主义到来后“人性美”的消失。黑人女奴迪尔西虽为受过教育,但身上有许多优良品质,则其象征了“人性的复活”与“人类的希望”。在小说中,福克纳对凯蒂的描写,分别运用了树、水、火、风、月光等象征,在昆丁的叙述中,福克纳则频繁运用了“影子”这一象征,在小说中,不同的人物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和技巧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看到一个美国南方大家庭的衰败史,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南方青年面临的精神危机,以及南方女性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 周道凤.解析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2] 宓秀梅.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写作手法分析[J].作家,2015(04).

[3] 曾益.《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17).

[4] 纪奕娜.美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陌生化手法的审美重现[J].语文建设,2016(15).

猜你喜欢

喧哗与骚动现代主义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