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论宣传工作者应有素质的几点认识
2020-07-17苗作斌
苗作斌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战斗性的不二法门。这是由党的性质和远大目标决定的。要做好这件事,有一个关键环节要抓紧做好,那就是培养理论宣传人才。毛泽东早在抗战初期就明确提出“如果我们有一百至二百个系统而不是零碎的,实际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上世纪50年代中叶毛泽东即指出“在这个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宏大新部队没有造成以前,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是不会充分巩固的。”1958年毛主席亲自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条更进一步把理论人才培养具体化了。其第47条规定: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培养秀才,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的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有关培养理论编辑人才,他还有许多具体论述。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同志提出从事思想理论宣传的工作人员都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卫者。他还提出应当培养出一批立新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名家大师。
怎样把党的要求化为从事理论思想宣传工作同志的内在素质和工作能力呢?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的客观要求,一是个人主观努力。只有把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实效。也就是说,一方面党组织要关心重视对这些同志的培养教育,严格训练,不断提高他们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从个人角度说,不断提高自己接受党的要求的自觉性,发扬主观能动性,深入学习,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把党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要求,努力做好党所要求的各项事情。这两个方面缺一不行。
党对理论思想宣传工作人员的要求,概括地说,就是毛泽东说的培养“秀才”的四个方面。
较多的懂得马克思主义
认真学好马列主义,学的深一些,透一些,力争多懂得一些。这里先要明确一点,即我们所说的理论、理论素养、理论头脑,指的是辩证法、唯物论,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正是这,决定我们的发展方向,指明我们的奋斗目标和方法。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坚定我们的无产阶级立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明辨是非,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一切违背客观真理、一切错误意识形态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党性。
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从这个论断我们明确一个道理:党与马克思主义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無产阶级不把哲学变为现实,就不能消灭自己。为了更深入弄清这个道理,有两个先后排序问题在脑子里要搞清楚。第一个排序,是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谁先谁后;第二个排序党(即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织,(即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织,先锋队)和马克思主义谁先谁后。
第一个排序比较好回答,当然先有无产阶级之外的先进知识分子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无产阶级有极大扩大,一方面随着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无产阶级进一步成熟,成为社会上庞大的政治力量。在这个时代,他们吸收了人类社会积累的一些先进文化思想,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详细地观察、研究、解剖,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社会基本力量已经产生,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历史规律。他们把这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给了无产阶级,照亮了无产阶级前进的道路,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领袖。虽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由先进分子创立,但是还必须明确,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存在正是这一学说创立的决定性条件和基础,没有无产阶级便不会有这一学说,而没有无产阶级按这一学说的引导和奋斗,这一学说也不能发挥作用,而成为一纸空文。
第二个排序,即马克思主义与党产生孰先孰后。这里要明确,党是指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锋队组织。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党和开展党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和领导者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为先,建党在后。但实际上党的成立是二者紧密结合的产物。党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保持其先进性、纯洁性、科学性和战斗性;一旦离开马克思主义,抛弃马克思主义,就会变质,走上错路和邪路。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反之,如果没有先进组织先进分子为之奋斗、实践,那么马克思主义也就不能发挥作用,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而且一直把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作为教育党员的必读教材,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实际相结合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习近平同志坚持党的这一建党原则和传统,在党内反复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政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他指出:(一)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三)在世界各地马克思主义者英勇奋斗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把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有这些新鲜实践新鲜经验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生存在违背、抛弃马克思主义而发生的大问题、大错误、大悲剧、大倒退,从反方面教训了我们。(四)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工作的主业、正业,也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以担负起党赋予的任务的主课、必修课。是不是认真学、真心学,是检验我们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出色的理论宣传工作者的试金石。
毛主席在这条规定中还有一句“力争懂得多一些”。为什么这么要求?这是理论工作者任务决定的。你不懂得多一些就担当不起这个任务。那么“多一些”到底是多多少?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比一般干部要多懂一些,比同是其他方面的编辑记者要多懂一些;二是多一些,不是让你凡马恩的著作都要读。他们的著作至少有五六十卷,几千万字之多,读这些是那些研究马列著作专家学者的事。我们只要读他们最重要最基本著作,如过去规定的必读30本书(包括列宁、斯大林的),或者他们的选集以及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著作,比较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能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凡这方面没有读的,要补课。
学马列,毛主席强调要真懂弄通;习近平同志也强调要在学懂弄通上用功夫。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学习党史、国际共运史,正是结合实际的最好教科书。党史共运史是什么?就是马列主义在实践运用中的具体体现,是我们的前辈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回答时代和现实提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革命的、建设的种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它以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怎样做符合实际,即符合马列原理,取得胜利;怎样做不符合实际,违背马列原理,而受到惩罚,从而使我们更具体、更深刻领会马列主义真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以奋斗中取得的好的成果、新的经验,丰富和发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学说,它的发展不是学者在书斋中由书本到书本,而是由千百万人的实践创造出来的。我们在联系实际学史,对此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由此,我们更明确一个道理,在学马列打基础的同时还要学习马列新发展新成果即当代马克思主义,如毛泽东邓小平思想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点是绝对必要的。作为个人,真正掌握马列主义不指在书,还要参加实践,在历史大潮面前不要做旁观者,而是要积极主动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中去,在斗争中运用马列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受到教育,提高自己的马列主义水平。正如诗人陆游《示子》诗中所说的“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这里说的一定的文化水平,就是要你:(一)对我们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世界历史的优秀文化、文明、包括重大的歷史事件、历史人物、重要的文化典籍,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些都属于常识性的东西,不仅包括文史经哲,也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二)与你所学专业的有关文化,就不是一般了解,而是应当有比较系统深入的了解,成为你专业的一部分。(三)对现实生活中的活的文化,要关注、了解,在学习、欣赏、积累过程中,把古与今、中与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分清是与非、对与错、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先进与落后、革命与保守、精华与糟粕、表象与本质,使自己的思想鉴别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进步与提升,从而“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红楼梦》有一副对联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是指生活的方方面面,百行百业,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而人情即是人与人,人与集体、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且不说复杂的,只提一点人与人交往中相互称呼问题,就有讲究,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文化修养。有一本《书信用语字典》就专讲与信件有关的各种问题,就各种称呼,比如对“信”就有几十种称呼,对自己父母、他人的父母称呼也有几十条。日常我们从报刊上看到一些文章的硬伤,很多都是作者对某些词语含义并未做深入了解就引用,结果错了,甚至其义与作者理解的相反。有一位做几十年编辑的同志读看到一位作者的文章,说让他“真正感到什么叫一丝不苟,什么叫滴水不漏,什么叫规行矩步,什么叫不刊之论。”这四个“什么叫”有对作者过誉之赞。但是真正做到这些,确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最后一个“不刊之论”是他第一次碰到,对其含义是不懂的,查了一些资料,才搞清楚,其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予删除的言论,用来形容写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主要是对“刊”字,过去打了五六十年交道,只知道它是书刊、报刊、刊物、刊行这个圈子,不知道“刊”还有“削除”之意。而且“不刊之论”早在西汉末年即已流行,至今已有两千年,自己竟不知道,可见自己的文化修养的欠缺。
一定文化水平是好的编辑工作不可离开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精神生活不断提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养料。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广博多识一定要同专精结合起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有的人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对自己专业却不精通,被人称之为“万金油”,是写不出大文章来的。
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对这一要求不要简单从字面理解,以为只有一些科普知识及科学常识,而是应当有更深入的理解。这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基本观点;第二个层次是科学在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个层次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首先,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证明革命和科学是不分的。他们的理论就吸收了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成果。恩格斯说:“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加以利用。”马克思把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说成比当时活跃法国政坛及思想界的风云人物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生产社会化,这就同生产资产私有制的矛盾突出,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无法解决的矛盾。而生产力高速发展造就了无产阶级,同时也为消灭阶级,消灭三大差别创造了条件,为新的共产主义社会诞生创造了条件。
单个的文字犹如一块一块砖头,是建筑的材料,只有通过高明的设计师建筑师才能成为精美的一座座亭台楼阁,文字组成的也是这样。只有具有高超辞章修养的人,才能将文字组织起来,写出一篇篇风格各异,有趣有味有温度有深度,文情并茂,文理交融的华美篇章。有的文章似火,能点燃人们的激情和血性;有的文章似水,滋润人们的心灵;有的激情万丈,气吞斗牛,怒发冲冠,热血沸腾;有的云淡风轻,和风细雨,寂静如山,恬淡似水,润物无声;有的奇峰凸起,警句频出,令人奋起而行;有的情深意切,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有的条分缕析,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明白透彻,令人心悦诚服,赞不绝口;等等。要使文章达到这样境界,起到这样的效果和作用,一是作者思想深刻,能抓到看到事物的本质关键之处,二是作者有高超的写作修养。我们一定要在这两个方面下苦功提高自己。我想到鲁迅先生谈写富的问题。他说道;“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穷文人)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诗句 为白居易《宴散》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你只有真正深入到你要表达的事物内部,开阔眼界,提高见识才能做到鲁迅先生提出的眼光锐利、见识深广,才能表達恰当,不是只看到一点,就以为是全面,一看到表面现象,就以为是本质了。千万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而自以为了解的事发议论,那要出笑话的。犹如暴发户炫富一样,丑态百出。在写作方面,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就是对你反映的事物也好,思想也好,一定论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你知道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写作水平,才能写出高水平文章。
写文章有没有写作方法?应当说又有又没有。说没有,是指那一类书:怎样写小说、诗歌、论文,以为一读就会写这些了,这种方法不灵。说有,是指那些名家高手,总结自己心得体会,提出一些写作过程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这对初学者是有帮助和指导作用的,是有益的。研究文章写法提高写作水平,创造出名篇佳作,就应当成为我们的日常功课和念念不忘的事。一些年轻的同志都希望有人指导,这个要求是合理的,正是上进的表现。对这种要求给以热烈回应,给以具体关心和帮助,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提高写作水平更关键的是个人的艰苦努力,要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提高自己,学会写作。在实践写作过程中需不需要有人指导帮助呢?当然需要。正如运动员需要有技术教练一样。我们的写作教练是谁?在这里有两个:一个是集体,一个是书。更重要的要读一些文学、理论经典著作,读了你才真正知道什么才叫经典、什么叫佳作、什么叫不朽、什么叫高峰。提到写理论文章,首先想到的是毛主席。他的文章从内容方面说,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博大精微,会通古今,洞察中外,而且在写作技巧、语言修辞方面,也达到大家公认的极高水平,闪烁着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光辉。毛主席不仅写出许多不朽的经典著作,还对怎样写文章,发表过许多深刻、具体、鲜明、锐利的意见。这些意见不仅是他自己的写作经验,更是他阅读大量作品、各类文章所得感触而发的,他提出辞章修养问题。都是有的放矢的。这里选取几则关于文风的评论,会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一些文章和缺欠与辞章修养不足的关系,从而引起我们对辞章修养的重视。
他强调:
1.对要表达的事物、问题,只有自己先弄清楚了,弄懂了,然后才能表达清楚。这里说的懂得,是懂事物的内在联系,抓住事物的根本。为什么有些文章让人看不懂,说不清,就是他们对要说的问题自己就没搞明白,将一些观点凑合起来聚沙成堆,缺少逻辑,准确性、鲜明性都看不见,文字不通顺,说了许多外行话,对问题未做深入的了解和分析。2.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给你自己看的,连文章对象都不注意,无的放矢,谁看你的文章。一定要了解读者的需要和心理,弄清问题在哪里,对每一个问题交代清楚,认真分析,要想到对方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人看了认为解决问题,进一步还要让人喜欢看,看了很舒服。3.文章要有骨有血,有皮有毛,还要有神气,有的文章有骨头,无血肉,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至于神气,从毛主席著作中可以看到所谓的神气,就是文章要有高屋建瓴、势如破竹、长江大河之势;就是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弘扬正义、大气凛然,鞭笞邪恶、尖锐泼辣、文字犀利;就是分析深刻,逻辑严密,切中要害,无隙可乘。4.文章要用口语写出来。我认为口语就是指现在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也就是活的语言文字。对活的语言文字,现代语言文字要有正确的理解和全面认识,并不是说现代流行、以前没有的才叫现代语言。口语,现代语言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积累、淘汰形成的结果。其中包括几千年几百年语言的精华,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还活在人们口头上和笔底下,成为我们今日语言中不可删除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讲话中就引了一些古代流传至今的用语,使文章生动活泼,异彩纷呈。如他针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他以幽默笔调写道:“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丝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悬冰之冻,哪一年悄悄松动一点,使读者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微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
从毛主席的这些评论中,使我们更具体、更深刻地认识到,辞章修养对于搞文字、搞理论宣传工作的人来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时刻注意、努力提高加强修养的必修课。习近平同志讲出“精品”之前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辞章好,表达能力强,就是给理论插上翅膀,飞入人们心中,飞进千家万户、甚至飞至天涯海角。理论和辞章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