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
2020-07-17刘良军
刘良军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延安精神与党的初心相联系,也由此说明延安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成为今天党员干部滋养初心、坚定使命的催化剂和营养剂,要求时刻不忘同延安时期那样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对标对表,“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回望历史,延安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确是一段相当艰难困苦的时期,又是越发磨炼党的初心、检验党的使命的重要节点关口。一方面,面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剿”、日寇的步步封锁,党和军队连生存问题也难以有可靠保障;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种极端形势下,我们党越是艰险越向前,既于夹缝中求生存,更时刻不忘初心和使命,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由解决生存而发展壮大,更因为使越来越多的劳苦大众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之党,进而“军民团结如一人”,让革命胜利的曙光日益在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并接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今天,党员干部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十分必要。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要求增强必胜之心。延安时期,无论是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之历史周期律的问题,还是《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同志信心满满论定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都足以说明我们党干任何事情始终葆有必胜之心,决不会因为艰难困苦而丝毫退却。今天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正需要这种必胜之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立下愚公志,就得搬走横亘山,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彰显我们党说一不二的初心和使命。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要求增强责任之心。要说今人对于延安时期发生过什么,最念念不忘莫过于“延安整风”。为何延安时期,我们党要发动一场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整风运动?原因很简单,就是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也即身上的责任是什么。“延安整风”过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但历久弥坚,而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担负的一种责任。“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传承、弘扬延安精神,今天的党员干部同样應该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肩上、心头的责任,事不避难勇者上,“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要求增强仁爱之心。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有一篇文章《为人民服务》,是为纪念普通战士张思德而作,由此那份仁爱之心跃然纸上,令人动容。尤其看到边区群众赋税相对较重,党中央更是号召党政军民学一同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出台了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和措施,彰显出“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仁爱之心。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今天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依然需要持有这样一份仁爱之心,做到凡事多从群众角度想问题、虑事情,坚决不让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端加重群众负担,引发群众反感。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要求增强谨慎之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应该说,这一道理在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里有相当篇幅,要求身为共产党员必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作风,而不能取得了一点胜利就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今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应学习秉持这种作风,以“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谨慎之心,既下好先手棋,也打好主动战,坚决不因主观上的懈怠而功亏一篑,后悔莫及。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这一财富珍视好,尤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之滋养初心,就能使今天党员干部越发初心恒定,既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努力奋斗的目标,更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励精图治、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