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2020-07-17杨煌
杨煌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今年的两会不一般。不仅因为2020年是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春天的盛会推迟到了夏天。这个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场疫情,给冲刺全面小康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一个有着14亿人口、近百万亿元经济规模的大国,能否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如何稳健前行?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们亲切交流、共商国是,再次强调要“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关键时刻的关键宣示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一、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
这场疫情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我国安全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疫情影响下,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从国际看,疫情冲击造成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
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看家本领和制勝法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看,就要从总体上把握,我国经济总量已接近100万亿元,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个市场主体,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是我们发展的底气;辩证看,就要从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从危中发现机,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逆势成长,短期压力可以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长远看,就是要有大历史的眼光,登高望远,认识到疫情冲击是暂时的,不会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国迅速果断采取超常规举措,很快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而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经济重启取得积极成效,各地有力、有序、有效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经济总体上较快复苏,3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指标逐步好转,应对疫情还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展现出了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完成我们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越是困难时期,越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我们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重点围绕“六稳”“六保”工作来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我们受到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硬性定一个,那着眼点就会变成强刺激、抓增长率了,不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不符合我们一直在讲的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理念。不设GDP增速具体量化指标,而把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上,强调各方面要重点围绕“六稳”“六保”工作来做。这样做实际上是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说不重视经济增长,更不是说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发展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力争有一定的增幅,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疫情冲击会不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目标体系,不仅仅包括经济指标。“十三五”规划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有一些指标已经提前实现,比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补短板是硬任务,脱贫是绝对指标。要打好“三大攻坚战”。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仍是下一阶段影响我国发展的最大变数。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输入风险依然存在,国内疫情也存在反弹风险,这就必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在这个前提下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握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这既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也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他们的市场活力。我们现有的1亿多个市场主体,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改革开放是过去40多年推动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制胜法宝,今年也不例外。无论是破解难题还是促进发展,都要在改革上想办法、找出路,打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更大释放出来。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开放的大门要越开越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三、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今年,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面对疫情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要用全面的、辩证的、长远的眼光认识我们的发展形势和发展环境,把握好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坚定信心,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着力壮大新增长极,形成发展新动能,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潛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人间烟火气,最暖凡人心。以就业、民生为目标,激发城市勃勃生机,提振老百姓信心,焕发人民群众中的无穷创造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转变工作作风,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用实干破难题,用担当促发展,顺利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小康梦,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