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之花在音乐教学中盛开

2020-07-17陈媚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审美情感真善美音乐教育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也在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才能使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些问题上,已不再是处于争论和探讨阶段,而是付诸于行动之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追求真善美的人。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提高对音乐教育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以利于音乐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美育 音乐教育 德育 审美情感 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前不久,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向全体代表讲过:‘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讲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切实找到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在教书育人中,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音乐教育目标不是要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欣赏、表现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那么,怎样发挥音乐在德育中的作用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音乐教育是通过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音乐作品,能增进对音乐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

1用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

《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因此,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和感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更要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及感情,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充分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感情。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都可以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教唱关于香港回归的歌曲《东方之珠》时,先聆听歌曲,从来自香港的刘德华和来自内地的那英深情的对唱中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当唱到“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时老师不失时机的讲述香港这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沧桑的回归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富强,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升,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戚戚相关;一连窜的三连音表达出赤子回归的迫切心情,回想起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國国旗在香港特区高高飘扬的那一刻,每一个学生都会为之感动,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用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

贝多芬说过:“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也曾曰:“感人也深,化人也速”。这是谈到音乐艺术对德育的作用时提出的观点,音乐的育人功能应放在审美功能的首要位置。作为美育手段的音乐教育,它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起到独特作用。所谓审美观点,就是对作品的认识和态度,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重视和爱好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高度艺术性的作品,批判那种内容空虚、悲观颓废和低级庸俗的音乐。

在歌唱和欣赏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所谓审美情感就是把人们生活中的感情与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感情互相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思想,同时,通过对歌曲形象和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来逐步发展音乐想象力。在歌唱教学中《龙的传人》、《红旗飘飘》、《我和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等作品学生耳熟能详,曲调优美,歌词又富有感染力,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器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各种民族乐器的历史发展、演变、功能、演奏技巧的阐释和解说。结合本土音乐文化,比如,潮汕特有的《潮汕大锣鼓》,向学生讲述其由来及演变过程,从原来的无人知晓到现在的名扬海内外,这其中少不了我们全部海内外潮人的共同努力。还让学生演示了自己的音乐作品,这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正确的审美观点是在有系统的教学中逐步形成的。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使学生鉴赏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具有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欣赏《游击队歌》一曲时,结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歡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审美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它能使学生通过具体参与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及艺术节等活动,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感。审美情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感知音乐的美,才会被音乐所陶醉,才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例如:在学唱《国歌》一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拍起拍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

3用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内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没有了知识,他只能是社会的半成品,而一个知识高深而又缺少道德修养的人,他将是社会的危险品。”道德是一个人素质结构的重要方面。缺少了道德,一个人的素质是不健全的。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学生学唱、欣赏歌曲的过程也应是育人的过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内涵,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学生比较追求时尚而抵触程式化的歌曲,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如从传扬尊老爱幼、人间亲情的《常回家看看》、《妈妈的吻》、《四季歌》、《故乡的亲人》,到讲文明、懂礼貌、团结互助的《朋友》、《友谊地久天长》、《真心英雄》;从鼓励士气、积极进取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壮志飞扬》,到颂扬改革开放成就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的学唱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新时代成就的渗透教育;从感受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呕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的《愚公移山》、《大中国》、《祝福祖国》、《西部放歌》等歌曲的学唱和欣赏中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这样,通过音乐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情感的教育。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懂得真、善、美的人,就需要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善于与学生沟通,相互学习,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

总之,在中学的德育中,音乐教育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各种音乐资源,抓住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进行道德观、审美观的教育,充份发挥音乐在德育中的作用,使学生成为符合国家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同时又具备良好音乐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陈媚桁,女,1980年11月21日,广东澄海,汉,本科,中学音乐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音乐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审美情感真善美音乐教育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用比喻构筑的审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