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图书情报界科学数据服务研究综合评述与展望

2020-07-17邓灵斌

新世纪图书馆 2020年6期
关键词:情报学图书馆学高校图书馆

邓灵斌

摘 要 文章全面梳理了我国图书情报界有关科学数据服务的文献,运用文献查阅、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对目前我国图书情报界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综合述评,主要描述和分析目前研究的现状与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积极作用与不足。结论认为,虽然目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应加强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法律保障、技术实现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

关键词 图书馆学 情报学 高校图书馆 科学数据服务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combs the literature of scientific data service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and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ystem analysis to sort out and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scientific data service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 China. It mainl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the positive role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esearch. The conclusion is that although the current research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ec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legal guarantee, technical re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brary scientific data service, especially the empirical research.

Keywords Library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library. Scientific data service.

随着E-science环境的形成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学数据呈“井喷式”增长,科研范式逐步向数据密集型转变,科学数据对科技创新与科学研究的支撑、论证作用逐渐增强,科学数据服务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我国图书情报界也积极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尚需进一步完善。经检索,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发表专门针对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综述文献。基于此,笔者对目前我国图书情报界有关科学数据服务的理论研究文献和实践探索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综合评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情报机构更好地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提供参考借鉴。

1 我国图书情报界科学数据服务研究概述

目前为止,国内涌现了较多有关“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学者们对研讨对象、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仍没有统一,使用的名称也不一致,如“科学数据管理”“科学数据服务”“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科研数据管理”等。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国内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全貌,笔者扩大检索词语标识和检索面,使用“科学数据管理”“科学数据服务”“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科研数据管理”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与对比。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侧重点在于梳理和总结我国图书情报界关于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状况,因此,主要是以“科学数据服务”作为关键词、篇名(题名)和基金字段,利用CNKI系列数据库(期刊全文、博硕士学位論文、重要会议、课题等)进行检索,并对检出文献进行筛选、主题分析。

根据检索结果,可以总结出我国图书情报界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图书情报界已对科学数据服务引起重视,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其中图情类权威期刊《图书情报工作》刊发数量最多;博士、硕士生也把“科学数据服务”作为自己的选题方向完成学位论文。除此之外,“科学数据服务”相关课题从校级、省级、部级等各个层次均有立项,支持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详见表1。(2)研究内容较详细,研究视角多样。通过对已有文献的主题分析,可知我国图书情报界针对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特点、必要性、可行性等基础理论,国外经验介绍及借鉴,服务模型和平台构建,服务对策等方面。尽管研究视角不一,但相对而言采用“介绍国外成功经验,揭示其启发意义”这一视角的较多。(3)理论探讨居多,实证研究极少。已有的研究文献大多数偏重于科学数据服务的基础理论描述,其中分布较广泛的关键词是“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途径、内容、启示”;而对于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现场走访、调查问卷收集、模型检验、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则寥寥无几。

2 我国图书情报界科学数据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针对科学数据、科学数据服务的内涵、特点等相关基础理论开展研究

一些学者对科学数据、科学数据服务的内涵、特点等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阐释。毛玉容(2017年)认为,科学数据是人类社会在从事科技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资源的总称;广义的科学数据服务包括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两方面,是指将组织好的科学数据有效管理,并按用户的需求提供科学数据服务的过程[1]。常雪敏(2016年)指出,人类社会在从事与科技相关的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各种数据都是科学数据;科学数据服务是以科研用户为服务对象,帮助用户进行科研,进而提升科学数据价值的服务方式[2]。吕欣(2015年) 则主要关注高校图书馆的社会科学数据服务,认为社会科学数据是指根据社会科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内容的特征而产生的相关数据,具有数据关系复杂、增长持续、时间跨度大等特点;高校图书馆社会科学数据服务主要包括基础服务和高阶服务两大类[3]。熊文龙、李瑞婻(2014年)指出,科学数据可简单理解为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或经加工后产生的再生数据集;具有可靠性、可复制性、排他性等特点[4]。张凯勇(2014年)的研究指出,科学数据是人类在科技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集,具有资源性、不对称性、增值性、主导性等特点;科学数据服务是以科学数据为管理对象的一种信息服务方式[5]。陈建新(2013年)认为科学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数据科学的兴起,其含义、来源、组成等也将随之变化;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能够满足科研用户需求,具有重要价值[6]。龚明(2014年),肖潇、吕俊生(2012年)则把科学数据服务的本质归属于动态性服务、嵌入式服务,认为其具有学科性、协同性、持续性等特点[7-8]。尽管研究者的表述方式不一,但对科学数据服务的含义、特点等达成了一定共识。

2.2 针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开展研究

经整理发现,提及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的文献较少见。张劭君(2019年)在最近的研究中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是必要的,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科学数据服务的支撑[9]。毛玉容(2017年) 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是高校馆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数据密集型科学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可行的,因为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管理和资金保障方面的优势,也具备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条件[1]。阿嘎尔、郭冬梅(2016年)提及,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具有可行性,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要方面;学科馆员为其提供人力保障;馆藏文献为其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10]。周晖(2012年)指出,E-Science环境下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可行性表现在:图书馆具备科学数据服务的条件和支撑能力,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11]。

2.3 开展国外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调查为我国研究提供借鉴

国外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研究型图书馆较早开始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图书馆界带来了启示,大量学者从这一角度展开研究。夏琬钧、江艳萍、赵颖梅(2019年)调查了国外(美国、欧洲、澳洲等)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进展状况,并分析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2]。刘敬仪、江洪(2018年)调研国外20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情况,包括服务内容、方式、合作机制等,并揭示其对国内高校馆的3点启示[13]。李正超(2018年)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方法,调查国外10所知名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栏目、服务内容等,总结其特点,揭示对国内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14]。王丹丹(2018年)调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科学数据管理计划(SDMP)的内容和实践,分析数据管理计划在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中的应用[15]。刘玉敏、张群(2017年)运用网络调查与文献归纳方法,对美国33所“常春藤”高校图书馆的科学数据服务状况进行调研,并与我国进行对比分析,建议我国高校馆应借鉴外国成功经验[16]。王翠萍、李佳潞(2017年)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5所著名高校图书馆为例,网上调查其科学数据服务的基本情况,如服务项目、机构、服务人员等,并分析得出对我国高校馆的6点启示[17]。黄鑫、邓仲华(2017年)调查了美国、欧盟部分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的元数据服务情况,如咨询服务和培训服务等,以资借鉴[18]。徐刘靖、沈婷婷(2016年)调查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成员图书馆馆员科学数据服务的认知现状,并探讨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借鉴意义[19]。李娜、瞿海燕、鲁景亮(2015年)调查了美国研究型图书馆(国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知名专业图书馆)开展基于科学数据的知识服务实践的基本情况,包括服务内容、创新实践和特色产品等,为我国开展相关服务提供参考[20]。肖潇、吕俊生(2012年)从5个方面对E-science环境下国外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展情况进行了概括与归纳,展现国外研究者的新思考,对国内具有参考价值[21]。

2.4 开展构建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框架、模式和平台研究

孙奇(2019年) 指出,高校图书馆应以数据管理计划为基础,建立较为规范的科学数据服务模式,涵盖科学数据组织、存储、维护和共享等各个环节[22]。张群、张以淳、彭奇志(2018年)以当前“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研究背景,指出应该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开展科学数据服务,并设计了嵌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研究框架和服务模式[23]。白琳琳(2018年)构建了面向智庫建设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监管服务平台,指出其作用体现在协助制定数据管理计划,科学数据的搜集、存储以及数据共享与传播[24]。秦晓丹(2017年) 探讨了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基于多学科协作、基于过程参与和基于虚拟空间的3种嵌入式科学数据馆员服务模式[25]。黄鑫、邓仲华(2017年)构建了“互联网+”视角下的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型,从科学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平台、服务功能融合和组织变革5个方面进行了论述[26]。王玮(2017年)提出基于科学数据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之构建,认为进行科学数据服务应该把握用户需求,综合数据资源,完善数据交流平台以及丰富服务手段等[27]。孙仙阁(2016年)则利用云计算技术和SOA技术,构建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集成与共享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科学数据集成与共享的云技术架构、服务模式、服务流程等环节[28]。吕欣(2015年)设计了高校图书馆社会科学数据平台系统框架,系统分为数据空间、逻辑层和配置层,牵涉到元数据标准、科学数据标准、前端服务功能等[3]。樊俊豪(2014年) 构建了基于科学数据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并从三个角度阐述其实现:建立科学数据资源门户、深化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推动公共开放科学知识环境建设[29]。

2.5 针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提出相应策略

就目前发表的论文来看,阐述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策略的文献并不多见。张劭君(2019年)的观点是,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开放科学数据服务平台,由学科馆员带头开展科学数据素养服务与教育,并建立协同合作的策略实施模式[9]。张现龙(2019年)从社会学、经济学视角出发研究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策略,主张应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科学数据服务协调机制[30]。毛玉容(2017年) 基于科学数据服务流程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实现策略,包括制定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科学数据的采集、组织、存储和共享,科学数据的分析、导航和检索,咨询和个性化推荐服务等[1]。常雪敏(2016年) 针对已开展和未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均提出了相应策略,包括丰富科学数据服务方式和内容、进行科学数据的元数据规范、积极推动科学数据服务的开展、借鉴国外高校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有益经验等[2]。张群、李爱国(2016年) 提出高校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对策,包括建设交互式科学数据服务平台、协同管理、加强图书馆员和用户的培训与教育等[31]。张娟(2015年) 提出推动高校馆参与科学数据组织和服务、鼓励用户参与高校馆组织的科学数据生产过程[32]。张凯勇(2014年)则认为,应该建设好高校科学数据服务制度体系与服务平台,发挥高校馆的专业优势,共建科学数据合作共享机制[5]。

2.6 其他相关研究

除了以上较为集中的主题之外,还有一些文献涉及到相关的研究。宋甲丽、赵义纯(2019年)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服务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并提出策略建议[33]。陈莹(2018年) 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与出版的意义,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新模式[34]。夏琬钧、高凡、江艳萍(2018年) 认为,科学数据管理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形态,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机遇和挑战[35]。史艳芬、刘玉红(2016年)的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管理具有必要性,并分析了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和角色定位[36]。包明林(2019年) 针对科学数据服务的过程、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动态模拟仿真研究和结构化分析,并指出这项研究对提升科学数据服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7]。

3 研究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国外的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较早开展了科学数据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寻,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带动了国内的研究。经检索得知,我国最早的关于“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文献发表在2011年[38],标志着这方面的研究开始起步。随后,我国图书情报界逐渐重视对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论文数量逐步增加,服务意识也越来越强。起初,国内大多数学者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和网上调研方式,对国外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基本情况,如科学数据服务栏目、服务方式、途径内容、技术支撑、效果等予以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对我国的启发。后来,学者们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思维、特色,结合我国图书馆界的实际情况和新信息化环境,系统地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服务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科学数据服务平台的构建、应采取的策略和模式等一系列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图书情报界深化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借鉴。同时,对于图书馆有效开展和推动科学数据服务,实现服务方式之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准,促进新时代的图书馆转型,实现职能转变等均具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但从本文分析的情况来看,目前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

3.1 研究不够深入,部分研究内容重复,关键概念混淆

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情报界对科学数据服务的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展开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对国外经验的描述、介绍层面,未能从国内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科学数据服务方式的创新、科学数据价值的体现为研究目标,从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服务层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因此研究不够深入,整体科研实力不强,缺乏该研究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和专家。另外,对于科学数据、科学数据服务、开放科学数据资源获取的含义、特征,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优势、条件、可行性、机遇和挑战等内容,后续研究者基本沿袭前人的研究,没有提出自己的新观点,部分研究内容重复,这种重复循环、低水平研究的现象对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还有少数研究者将关键概念混淆,如对于“科学数据管理”与“科学数据服务”不加区分,并列使用。而事实上,“管理”的概念外延比“服务”的大,将二者放在一起并不妥当。

3.2 目前研究重在理论阐述,缺乏实证研究

目前的研究普遍存在“重理论阐述,轻实证研究”的弊端。虽然有较多学者对国外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情况和现状展开调研,但往往是借助于网络进行调查,并没有深入现场调研,更没有进行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因而得出的结论比较片面,脱离实践经验的理论研究也难以达到新的高度。针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途径、内容、策略的理论研究也缺乏基于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检验,不能很好地体现科学数据的应用价值,说服力不强。学者刘霞、饶艳[39](2013年),项英、赖剑菲、丁宁[40](2013年)以武汉大学图书馆社会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作为案例,描绘其工作思路与做法,总结其有益经验,提出建议思考,具有可取之处,但严格来说,这还不是真正的实证研究。因為按照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证研究需要有实地调研样本数据作支撑,然后做出假设,并应作数据分析或SEM模型检验,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学者关芳、林强、尹瑾(2016年)以科学数据服务影响用户感知评价的多种因素为因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间的关系,对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41]。这是仅有的一篇关于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图书情报界显得非常“珍贵”。

3.3 对科学数据服务的政策、制度保障研究力度薄弱

图书馆和情报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开展科学数据服务需要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明确图书馆、合作单位、科研人员等的权利与义务,保护知识产权,确保科学数据服务与共享工作的正常运行,促进其有序发展。目前我国图书情报界对科学数据服务政策、制度保障的研究力度薄弱,没有引起重视。极少数学者对此进行了关注,如张计龙(2018年)指出,应制定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政府机构和资助主体应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克服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隐私保护、成本和技术等难题[42]。刘玉敏,张群(2017年)提出,各高校应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根据科学数据的生命周期,制定明确的科学数据政策,以规范和指导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15]。熊文龙、李瑞婻(2014年)在论述基于科学数据管理的图书馆数据服务体系时提到,应当设法建立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保障系统,制定科学数据开放获取规范和版权保护政策[4]。但总的来看,学者们提出的这些科学数据服务政策、制度保障建议措施较为零星,不是很明确,也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

4 未来研究展望

我国图书情报界对科学数据服务越来越重视,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研究主题较明确,研究视角多样。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科学数据服务的概念内涵、特点、必要性、可行性等基础理论;国外经验的介绍及启示;服务模型和平台构建;服务对策等方面。但与国外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研究不够深入;理论探讨居多,实证研究缺乏;对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政策、制度保障研究力度薄弱。笔者认为,后续应该就以下主题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1)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法律保障和版权保护。我国首部针对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法律规范——《科学数据管理办法》 (简称《办法》)已于2018年3月17日正式实施[43],这为图书情报部门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提供了较好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图书情报界应思考如何以《办法》为契机,在尊重版权保护的前提下有序、高效地开展科学数据服务。(2)科学数据服务的技术实现之实证研究。我国图书情报界目前开展的科学数据服务绝大多数停留在“咨询型”层次,而国外早几年已转向“技术型”。我国图情界应进一步研究如何从技术层次实现科学数据服务,满足科研用户的需求。(3)图书情报界科学数据服务的绩效评估。科学数据服务可以说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多个部门,要想取得成效也非易事。因而,应注重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绩效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共同提高和进步。

猜你喜欢

情报学图书馆学高校图书馆
专题导语:创新情报学探索
信息时代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图书情报与图书馆的关系探索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年编委会在湖南大学举办
大数据时代下的情报学思考
卷首语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