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和HistCite的图谱量化分析
2020-07-17李思源
李思源
体育赛事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和HistCite的图谱量化分析
李思源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412007。
本文运用CiteSpace 和HistCite 文献计量方法,以中文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的体育赛事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文章数量、研究主题词与团队的分析,总结国内外体育赛事研究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体育赛事发表的期刊文章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已逐渐成体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国际体育赛事研究则呈现分散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环境科学、产品研究、赛事组织、赛事风险、赛事法律保护研究等,各个研究方向之间相对独立,但仍存在相互引证关系;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的体育赛事研究虽起步较晚,但由于中国赛事进程的独特特征与复杂性,中国体育赛事研究的问题和内容上更为丰富和细化。
文献计量;体育赛事;图谱量化分析
体育赛事指一种提供体育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知网词典,[2018])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进入到一个全盛时代,体育赛事的举办逐年递增,体育赛事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成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周晓丽,2017)表明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拉动作用。同时,体育赛事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举办体育赛事是把“双刃剑”不但需要高额的花费,对环境生态系统也产生相应的损害。所以如何能降低对赛事投入,增加赛事回报,实现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本文运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分别针对国内外体育赛事领域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进行图谱量化研究,对中西方体育赛事研究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走势进行总结,并通过详细阅读部分典型文章,重点评述目前国内外体育赛事研究的总体趋势和研究热点,以加深对体育赛事研究领域的认识与把握。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对中文核心期刊和科学引文检索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的体育赛事问题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性的计量与统计,并通过运用HistCite和CiteSpace两种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将检索条件设置主题为“体育赛事”或含“体育竞赛”的期刊文章,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0日,检索结果显示共有2064篇符合检索条件。外文期刊检索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和SSCI数据库,将主题词限定为“Sports Events”,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0日,检索结果显示共有5341篇文献符合检索条件。
表1 本研究数据来源一览表
1.2 研究方法
(1)首先,将收集到的文献的题目、作者、发表时间、期刊、来源国、研究机构、研究领域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主要来源期刊、主要代表人物与合作网络等,对体育赛事研究领域进行整体上的概括;(2)由于文献计量软件各有优缺点,这里综合运用CiteSpace和HistCite对体育赛事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和判断,并以可视化方式展示体育赛事领域的发展历史,并通过深入阅读含突变性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对体育赛事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趋势进行总结和梳理。
2 研究结果
2.1 体育赛事研究总体概况
(1)研究数量
根据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关于体育赛事问题的研究在2008年之后总体上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图1)。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进入到一个全盛时代,体育赛事的举办逐年递增,体育赛事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成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周晓丽,2017)表明国际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拉动作用。
图1 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发文数量
(2)各国家与地区研究
Wos数据源中,各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情况(表2)发文量代表着该国家和地区对此领域的研究力度,发文量越多,研究力度越大:中心度代表着该国家和地区在此领域的影响力,中心度越大,在此领域影响力就越大。从发文量看,前5名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中国发文数量排在第8位。从中心度来看,前五位国家分别是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美国、瑞士、发文量前五的国家与中心度排名基本相差无几,中国在发文量上排名第8位,中心度排在第10位,说明中国在体育赛事研究上走在世界前列,但我们研究的影响力却不相匹配,研究成果影响力偏弱。
表2 国外期刊合作发文主要国家一览
(3)中国研究机构及合作的国外机构
表3 在国外期刊发文的中国机构及合作机构一览表(发文量≥2)
进一步对wos数据源的中国机构及中国合作机构进行深挖(表3)发现绝大多数为中国本土大学或研究机构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较为稀少。发文机构主要在于中国科学院。其他省市发文较多的机构是上海体育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香港大学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其中我们与National University SingaporeSG(新加坡国立大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新墨西哥大学)有着紧密联系。
(4)国外研究合作团队与国内研究团队
运用citespace绘制研究合作图,字节和节点越大,代表发文数量,节点颜色越深,代表合作中影响力越大。从wos数据源的国外研究合作团队发现(图2),关于体育赛事研究紧密相连,高度集中在3个队伍:1组以MARON BJ为中心,MARON BJ也是国外期刊发文最多的作者,其在体育赛事研究论文有27篇。在MARON BJ团队中,发文超过8篇的合作作者有HAAS TS、PELLICCIA A、CARRE F、LINK MS、ENGEBRETSEN L、DVORAK L这一组的论文影响力比较大。2组团队以KAPLANIDOU K为中心,发文超过8篇的作者有WALKER MMEUNK DC、FILO K、WALKER M,这一组较 MARON BJ的影响力较弱。最后是以PARENT M M个人研究为3组,发表论文数量17篇,仅次于MARON BJ。
图2 WOS数据源国外研究合作团队
图3 cssci数据源国外研究合作团队
从cssci数据源中国内研究团队发现(图3),国内体育赛事研究合作团队主要以黄海燕、张林主要中心点,其分别发文14篇、28篇、35篇。其团队成员有王晓东、蔡莉、陈林华、张现成、朱洪军均发文3篇以上,同时在其他关于体育赛事研究领域王健、陈元欣、刘亚云、范成文也在16篇论文中有着出色的研究成果。
(5)来源期刊
如下表,国内体育赛事的论文期刊前10位全是体育类学刊,依次是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西安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大学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国外体育赛事论文也主要集中于体育类刊物上,但也不乏有其他类别刊物上的体育领域出版的文章,如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运动科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国际体育史杂志)、PLOS ONE(科学公共图书馆)等等。
表4 国内外期刊来源机构一览图
2.2 国外体育赛事研究进展
运用Hiscite绘制出国外体育赛事文献的引证关系图(图4),设定150篇最重要的文献之间的关联。圆形大小表示引用的次数,圆形越大,表示文献越重要。不同圆形之间箭头相连,表示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通过引证关系图发现,国外体育赛事只要研究领域虽然广泛,研究机构较多,但主要针对于体育赛事中运动现象研究,对于赛事经济等领域无太大关注。绝大部分研究主题以“赛事”为主题。
图4 国际体育赛事文献引证关系图
这一发现也可以从国外期刊关键词一览表频次与中心性看出(表5),频次越大,代表出现次数越多,该词汇越是研究重点。中心度越大,表示与其他关键词关联度越大,越是重要。频次最多的前20个关键词中依次排名前5位是运动、性能、练习、竞赛、冲击。而中心度排名前五位是运动、竞赛、运动员、预防、管理、等词汇。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外研究机构主题偏向于赛事本身的竞技效应,对于赛事创造的经济价值关注度不高。如何更好的训练运动员,预防损伤,管理运动竞赛是国外期刊所需要的关注中心。
从文献引证关系图上,国外体育赛事研究可分为5个领域:体育赛事备赛领域、体育赛事意外伤害及恢复领域、体育赛事管理领域、体育赛事表现领域以及体育赛事传播领域。
表5 国外期刊关键词一览表(频次前20名)
(1)体育赛事备赛领域
这一领域学者们把运动竞赛训练作为主题研究,如何更好的构建出训练模式,安排合理地运动训练手段等。Broad Em(1996)通过对篮球、足球训练队员为实验对象测试流体损失(通过体重变化测量)和自愿流体摄入量,以确定流体需求和流体替换程度。发现影响运动训练期间液体置换的因素包括提供单独的水瓶,在训练期间接近水瓶,鼓励饮酒,竞赛规则,持续时间和休息或替换的次数以及个人出汗率的意识。提供了在这3种运动中优化液体摄入量的指南。Furlanello Francesco(2008)提出调查特发性房颤的CA对心悸运动员的影响,这些运动员会损害身体表现并影响竞赛运动的资格。根据前瞻性设计的多工作CA,连续20名竞争性运动员(男性全部为44.4+/-13.0岁)根据特发性药物难治性AF进行心力衰竭的46例手术(每位患者2.3+/-0.4)通过后续步骤巩固肺静脉(PV)隔离的方法。在压力心电图期间,13例患者(65%)可以记录预备,努力诱发房颤,并且与努力期间无房颤患者相比,最大努力容量显着降低(176+/-21W)(207+/-43W),P<0.05)。在CA方案结束时,其中还包括7例患者的心房扑动(AFL)消融,18例(90.0%)患者无AF,2例(10.0%)报告36.1 +期间出现短暂(分钟)心悸发作/-12.7个月的随访。与预制相比,后屈曲最大运动能力显着提高(从183+/-32到218+/-20W,P<0.02)。在CA方案结束时,与身体活动相关的所有基线生活质量(QoL)参数显着改善(P<0.05)。所有运动员都获得了参赛资格,可以有效地重新开展体育活动。Capranica, Laura(2011)提出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了解在青少年中最佳地发展适应性而不会导致辍学,过度训练综合症或损伤的训练剂量。这种方法应该是运动特定的,也应该是基于性别的。Kelly, Vincent G(2007)认为团队运动竞赛阶段的训练和比赛要求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具体取决于对手的质量,比赛之间的天数以及比赛地点。von Duvillard, Serge P(2008)在文章中提出在训练和比赛之前,期间和之后检查液体摄入的大量研究表明,缺乏足够的液体摄入会损害或降低身体表现。根据训练或比赛的类型,接受长期耐力训练的人员应在训练或比赛期间和之后饮用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的液体。水合作用不足会导致性能显着下降,热应力增加,血浆体积减少,疲劳加速,并可能导致流体和汗液流失。然而,过度饮酒可能导致Na+耗竭,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低钠血症。在训练和比赛之前,期间和之后保持适当的水合作用将有助于减少液体流失,保持性能,降低次最大运动心率,维持血浆体积,并减少热应激,中暑和可能的中暑。Mujika, Inigo(2017)提出训练量化是评估耐力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确保足够的压力与恢复平衡以及确定训练和表现之间关系的基础。量化外部和内部工作量非常重要,因为外部工作量并不能衡量运动会施加的生物压力。通常使用的量化方法包括回顾性问卷,日记,直接观察和生理监测,通常基于氧摄取,心率和血乳酸浓度的测量。在耐力运动中使用的其他方法包括速度测量和功率输出的测量,这可以通过现代的技术进步来实现。
(2)体育赛事意外伤害及恢复领域
这领域的学者将预防运动损伤及恢复作为体育赛事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主题,通过研究成果能更好提出训练意见、提升训练安全。Gosselin, Nadia(2006)表明体育运动中的脑震荡是一个如此严重的问题,需要改进诊断和管理。将20名持续脑震荡的症状和无症状运动员与10名对照运动员进行比较,进行改良的听觉Oddball任务。与对照运动员相比,结果显示有症状和无症状运动员的N1,P2和P3成分的幅度减小。除了P3潜伏期之外,没有观察到反应时间或事件相关电位组分的潜伏期之间的组间差异,其中对照显示比结束组更短的潜伏期。脑震荡似乎在听觉信息处理的早期和晚期产生缺陷,这可能反映了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运动员的脑功能受损。无症状运动员具有类似于有症状运动员的电生理学特征的事实挑战了恢复运动指南的有效性,其中没有症状是主要问题。Dupuis F(2000)通过对20名大学运动员收到轻度脑震荡进行评估测试发现脑震荡受害者表现出P300幅度显着下降,这种效应被认为反映了,认知过程的改变。此外,损伤程度与脑震荡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数据表明,脑震荡导致脑活动的电生理学标志物的客观可测量的变化,从而导致它们起源的结构的功能。因此,ERP可以构成准确监测运动员头部损伤的临床过程和恢复的可靠方法。Corrado, D(2005)收集多年年轻运动员运动猝死案例来预防相关症状的出现。主要涉及运动员猝死的相对风险,原因和流行程度;基于人群的参与前心血管筛查的有效性,可行性和成本效益,12导联心电图在识别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和port索病)中的关键作用,这些疾病在体育运动中有猝死风险;以及预防致命事件的可能性。Moehlenkamp, Stefan(2008)对于田径运动员做出了相关研究,并表明量化冠状动脉钙化(CAC)与马拉松运动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并研究其在心肌损伤和冠状动脉事件中的作用。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低估了大概健康的马拉松运动员的CAC负担。由于CAC负担和频繁的马拉松运动似乎与亚临床心肌损伤相关,因此有必要提高对潜在高于预期的冠状动脉风险的认识。Maron, Barry J.(2009)通过组建大型登记处,在27年中共有1866名运动员死亡。得出美国年轻运动员心血管猝死的绝对数量略高于先前的估计,但相对较低,但每年<100。这些数据与目前关于心电图预先参与筛查计划的辩论有关,并且还表明需要向国家登记处系统和强制性地报告运动员猝死情况。来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3)体育赛事管理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提升,赛事举办场次也愈发频繁,学者们也将研究目标开始逐渐转移。通过赛事举办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Parent, Millena M.(2007)表明虽然身份,形象和声誉是体育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但很少有研究探讨体育组织如何构建和管理其组织的无形但关键的方面。通过探讨重大体育赛事组织委员会中的身份建构过程,解决了文献中的这一差距。Kubler, Sylvain(2017)提出“智能生态”城市系统来连接城市多处服务设施以及物流服务,增强体育赛事管理的概念验证,该生态系统的实用性以及性能分析得以实施。Franc-Law, Jeffrey Michael(2006)基于社区的大型体育赛事创建医疗管理模式,该模型包括事件前风险分层,所有医疗志愿者的简明培训计划,以及详细的医疗控制指南。使用标准化伤害报告表格进行前瞻性数据收集。制定了4类风险等级并应用于每项运动。为医疗志愿者提供强化培训,并遵循简明的医疗控制指南。使用标准化伤害报告表记录医疗遭遇。加强社区之间的运动赛事安全保障。Hall, Stacey A(2013)表明美国国土安全部将大学体育场馆确定为恐怖主义目标。因此,高校体育安全人员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实践至关重要。但是,在与风险管理培训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力相关的大学体育事件保障人员的准备程度方面,已经发现了不足之处。为满足行业需求,国家观察员体育安全和安全中心为全国大学体育协会指挥小组设计,开发和评估了一项全国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培训计划。
(4)体育赛事表现领域
体育赛事表现是运动员赛事中的发挥,是直接对于运动员的心理以及身体各机能表现的反应程度。Hopkins, WG(1999)以影响个人精英运动员在竞赛中取得成功的表现增强的研究为宗旨。通过模拟显示想要知道运动员赛事表现的稳定性需复制他们通常的研究培训和饮食习惯才应使用测试;否则事件本身提供了唯一可靠的性能增强估计。发布增强作为百分比变化的置信限度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分析将使该研究更适用于运动员。否则在大多数先前的模拟研究中,对实验室或现场测试中性能提升的估计可能不适用于竞技活动中的优秀运动员。Drust, B(2005)认为昼夜的节律性会影响到体育赛事中的表现,研究发现在正常的夹带条件下,运动表现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并且这种变化至少有一些来自内生机制的输入。然而,缺乏关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准确信息。Bangsbo, Jens(2008)通过两项Yo-Yo间歇性恢复(IR)测试评估个人反复进行剧烈运动的能力。Yo-Yo IR I级(Yo-Yo IR1)测试侧重于进行间歇性运动的能力,导致有氧系统的最大激活,而Yo-Yo IR 2级(Yo-Yo IR2)决定个人的能力从厌氧系统的高贡献中重复运动中恢复。竞争水平越高,运动员在Yo-Yo IR测试中表现越好。年轻运动员的YoYo IR测试中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Yo-Yo IR测试表明,与最大摄氧量相比,性能变化的测量值更为敏感。
(5)体育赛事传播领域
体育赛事具有广泛影响力,通过新时代媒体工具、网络、电视、报纸等等传播手段,吸引着高度关注。Real, Michael(2013)反思了为什么关于体育的交流具有文化重要性并值得进行批判性研究。文章的早期部分反映了交流和体育研究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作者参与该发展的过程。作者反思他选择专注于大型活动,如超级碗和奥运会的媒体处理。Babaguchi, N(2002)基于事件的视频索引,它是一种基于其语义内容的索引。美式足球比赛广播体育视频的实验结果表明,多式联动通过触地(TD)和野外目标(FG)等事件对视频索引有效。Kolekar, Maheshkumar H.(2011)提出了一种概率贝叶斯信念网络(BBN)方法,用于自动索引体育视频序列的兴奋片段。使用音频特征提取来自体育视频序列的兴奋片段。如重播,场景,球员特写,裁判/裁判特写,观众,球员聚会。使用分层分类方案检测和分类事件。基于观察事件的BBN用于将语义概念标签分配给兴奋片段,例如足球视频中的目标,扑救和卡片,检票口以及板球视频序列中的击球。基于BBN的索引结果与我们先前提出的基于事件关联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BBN优于基于事件关联的方法。所提出的方案提供了用于将低级视频特征与高级语义概念链接的通用方法。通过展示足球和板球视频兴奋片段的成功索引,验证了体育领域中提出的方法的一般性质。所提出的方案提供了具有丰富语义的大规模多媒体内容的自动标记的一般方法。标记的兴奋片段的集合提供了高亮浏览,视频略读,索引和检索的视频摘要。
2.3 国内体育赛事研究进展
运用CiteSpace绘制国内体育赛事共被引网络时间线图(图5)。时间位于视图的最上方横轴上,研究热点词位于视图最右侧纵轴上。从上到下,研究热点字体逐渐变小。字体越大的热点词代表聚类文献越多,代表所得到的聚类领域越重要。各个热点词在横轴上的时间跨度代表特定聚类研究的兴起、繁荣以及衰落过程。从整体视图上看,除去本体词汇大型体育赛事、体育竞赛。国内体育赛事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赛事法律保护研究、体育赛事风险评估研究、体育赛事生态保护研究、体育赛事产品差异化研究。
图5 国内研究关键词聚类排名一览图
(1)体育赛事法律保护研究
体育赛事法律保护研究作为新时代研究主体,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词汇,主要针对赛事转播权与赛事品牌效益的法律保护。吴雨辉等(2018)提及到体育赛事转播权并非严谨的法律概念,它包含了体育赛事节目、体育赛事转播信号和体育赛事本身三个层次,脱离体育赛事这一层次讨论其法律保护是不现实的。同年由赵双阁(2018)所提出的体育赛事直播节目诉讼纠纷中,对体育赛事保护是分析这类案件的源头。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保护“选择或编排”创造性的规定,体育赛事直播节目在整体定性上既非影视作品又非录像制品,应属于汇编作品。张玉超(2010)等通过研究得出新媒体转播权的发展历程,法律性质,主体、客体、权利内容等,阐述新媒体转播权法律保护依据和措施,结果显示:新媒体转播权的法律保护影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体育组织和持权转播商的共同利益,甚至影响到体育组织的声誉和体育赛事品牌建设。
另外这一时期对于体育赛事品牌法律保护也有高度关注。潘建华认为(2010)赛事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是赛事外在的形象标识。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体育赛事品牌知名度的提高,针对各种赛事品牌的侵权行为开始出现并有扩大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赛事的健康发展。此外陈杰(2010)通过对大型体育赛事品牌侵权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构建完善的大型体育赛事品牌保护法律体系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为加强大型体育赛事的品牌的法律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大型体育赛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体育赛事风险评估研究
体育赛事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同时,也不能遗忘体育赛事所带来的风险,如里约奥运会(巴西)上花费上亿元建造的奥运场馆,在奥运会过后成为一片废墟造成大量经济损失。黄海燕(2011)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进行研究。通过赛事风险因素的识别、递阶层次分析结构的建模、模糊判断矩阵的构造及赛事风险因素排序等步骤,实现大型体育赛事运作过程中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同时,朱华桂(2013)以“南京青奥会”为研究对象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及体育赛事组织运行规律,运用列表排列法进行权重分析与预测,提出了南京青奥会的风险应对措施。霍得利(2011)对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基础,它的确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1)首先分析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和所要遵循的原则;(2)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进行了整体概括;(3)结合定性分析所初步确定的风险指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最终构建出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之后翁建锋、高慧林等人(2010)提出出现风险后的应对策略。依据安全风险的概念模型和AS/NZS4360:1999的风险管理流程,构建了大型体育赛事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提出应对大型体育赛事安全风险的8项策略:迅速成立赛事安保领导小组;制定健全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应急反应程序;建立高效、稳定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军队的特殊使命;大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充分应用高科技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安全保卫合作。
(3)体育赛事生态保护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国内学者也纷纷将注意力转入到其中。如梁波、张卫星等(2018)提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具有“胁迫效应”。认为承办体育赛事主要对城市的大气环境、水资源、土壤资源和声环境等领域产生胁迫效应,并且具有不确定性、动态变化性和叠加性等特点。针对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胁迫效应的现象,提出赛前加强赛事举办城市生态承载力的评估、赛中加强赛事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监控和赛后加强举办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补偿的应对策略。邹月辉、金朝霞(2015)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运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伴随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大型体育赛事导致城市生态环境异化具体体现在筹办期间对生态资源无节制的占用及造成的重担以及赛后对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异化的成因在于赛事价值的异化,对赛事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以及盲目关注赛事的社会效益。
(4)体育赛事产品差异化研究
体育赛事带来诸多衍生物,其中赛事产品即是其中一环。而随着赛事举办的规模、影响力、关注度的不同而导致的赛事周边产品发生差异化。国内学者也由此进行研究。昝胜锋、顾江(2008)在产品差异化条件下提出体育赛事的产业实质,这是一个由赞助商、赛事和观众组成的双边市场。由于双边网络外部性和差异化引致的客户基增长,使体育赛事往往具有更强的市场势力。而同时他们也根据在双边视角下进行体育赛事产品差异化研究-以2007年NBA中国赛为例。提出体育赛事属于体验性服务产品,差异化可以满足观众观赏偏好和现场体验效果,从而提高体育产品的竞争力。在豪泰林模型下得出体育赛事属于体验性服务产品,差异化可以满足观众观赏偏好和现场体验效果,从而提高体育产品的竞争力。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 论
(1)国内外体育赛事研究成果差异大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后,我国开始重视体育赛事的举办,如何有效的开展体育赛事,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成为我们攻克的难题。自2008年之后,我国发表关于体育赛事的研究成果直线上升,但对于社会影响度不高(中心度偏低),主要研究领域依旧是国外研究学者牢牢掌控,对于体育赛事的研究还未达到透彻的阶段,这与我国高度重视体育赛事有关,国内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层面过于广泛。这说明我国体育赛事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继续研究,出现创新困难的问题
(2)国内外体育赛事研究合作情况差异大
国外体育教育研究团队高度合作,也使得研究内容进一步加深,研究影响力进一步拓宽。国内体育教育研究团队相对分散,国内虽形成了以张林、黄海燕、李南筑为主体的大团队,但更多的学者是单枪匹马,缺少与国内学者的合作。另外,除香港、澳门外,只有中科院与上海体育大学发文量超过15篇,其他机构发文量寥寥无几。这导致我国在国外期刊中的文章虽有一定数量,但影响力却与数量严重不成比例。
(3)国内外体育赛事研究目标层次差异大
国外体育赛事研究注重于个体方面,单一目标,对多个单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即对运动员参与体育赛事为个体方面,自主性参与为单一目标,国外体育赛事主要对运动员脑部神经的生物学与运动员赛事心理学有着系统研究。而国内体育赛事注重大众方面,多群体目标,对单领域进行联合研究。即有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开展“全民健身”为大众方面。有效使大众参与体育,刺激体育消费为多群体目标,无论是赛事举办,赛事经济、还是赛事带来的城市效益,各个主体总被国内学者进行综合研究,而导致研究层面过于广泛,难以有科学准确的研究定论。
(4)国内外体育赛事研究内容差异大
国外体育赛事研究绝大部分以围绕“赛事”为主题展开,而国内研究则紧紧跟随国家要求,内容上更加丰富。如第1阶段:围绕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提出举行大型体育赛事能带来城市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第2阶段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提出创新赛事机制、丰富市场供给、优化市场环境等目标。第3阶段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提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体育竞赛表演组织者为满足消费者运动竞技观赏需要,向市场提供各类运动竞技表演产品而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5)国内外体育赛事研究主体差异大
从研究的关键词频次可以发现(表5),国外体育赛事研究主体是运动员、参赛者、青年运动员、孩子们,国外体育赛事从研究主体外部身体素质与内部生物神经系统进行研究。而国内体育赛事研究,多为赛事举办,赛事转播与相关节目为主题,即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体育赛事。从图5可以看出前4位分别是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赛事节目、体育赛事、体育竞赛、新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是从赛事管理者角度进行研究,体育赛事节目是体育赛事的衍生物,体育赛事节目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赛事举办,赛事管理者也将重视赛事节目运营。新媒体也与体育赛事密切相关,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人都有媒体权,通过新媒体手段丰富体育赛事,提升赛事人气。对于新媒体进行概念鉴定后,往往是为什么要运行新媒体手段以及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的研究。
3.2 展 望
通过国内外体育赛事研究特点比较,从中给予了国内体育赛事研究一些启迪,展望未来国内体育赛事研究,大有可为之处:
(1)研究内容紧随国家要求,钻研研究内容深度的同时,需更加注重研究内容前后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尽可能保证研究的持续性,以及时效性。未来研究者应注重研究成果权威性,以国内其他机构或团队的合作,整合资源,加强研究的国内外影响力。
(2)目前对西方对体育赛事研究领域与范畴的综述型的文章丰富;而国内的体育赛事研究由于“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模式,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立足中国国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的特点。现有研究多从时间尺度对其研究进展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并总结出中国体育赛事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科学问题(Gu et al, 2012;陈明星,2015),但对国内外研究领域的演变及其比较暂未发现,且这类文献调研多依据学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归纳,少见运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对国内的体育赛事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
(3)体育赛事体制目标作为体育赛事举办的重要依靠,未来需放在重要研究地位。目前急需把国内多样化的赛事体制目标构建成科学性的目标体系,分清短期可行目标、中期可望目标和长期愿景目标,分清总目标和分目标,以指导体育赛事的具体工作。
(4)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要求未来国内体育赛事研究应更注重从青少年赛制、青少年体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另外,注重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追求宏观层面设计和指导意义的同时,兼顾微观层面执行效果的探索。
(5)国外体育赛事研究主要为参与主体与产品本身的优化,而国内关于体育赛事研究偏向于体育赛事外延的附加功能与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与国内外的差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①首先,国外社会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容易产生个人主义独立于其他人,从而重视个体;②国外大部分不是拥有连续历史的传统社会,而是由殖民转变的新兴现代国家,没有传统束缚的包袱,崭新的文化开端有利于个人主义发展。加上国外接受了较新的社会主义哲学思想,国民尽量追求他们自己的欲望。自然也成为个体研究的热点;③人口问题是为什么国外体育赛事研究重视参与主体与产品本身的优化主要原因。中国也会由于经济发展,法律健全,社会生活现代化,和思想转变而变得更个人主义。但是,中国的个人主义永远都不可能超过集体主义。中国的国情,导致了集体主义比个人主义更有效,更有利,更通畅。中国主要以“问体引导研究”为主要手段。我们应该在联系自身实际情况下学习国外的“以人为本”的宗旨。再运用于国内研究方向,强调“人”的重要性。
[1] 田 烈,周 浩,谭 博.我国体育信息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07):184~189.
[2] 石 岩,霍炫伊.体育运动风险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体育科学,2017,37(02):76~86.
[3] 任 哲.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可视化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5):53~56+81.
[4] 何秋鸿.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2):98~103.
[5] 蔡治东,虞荣娟,汤际澜.中国体育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05):553~561.
[6] 王占坤,陈华伟,唐闻捷.21世纪初以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02):109~115.
[7] 牛洪林,孙海萍.我国体育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SSCI(2000-2011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05):235~240.
[8] 牛洪林,孙海萍.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体育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01):81~88.
[9] 聂应军,吕万刚,郑湘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1):26~33.
[10] 李伟平,权德庆.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前沿与热点——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01):41~44.
[11] 王 琪,黄汉升.中、美、英三份体育科学权威综合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4):25~32.
[12] 王 琪,黄汉生.美国体育科学发展历程的新解读——基于美国《研究季刊》1930-2009年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18~23.
[13] 曹 烃.体育科研论文合著状况分析——基于知识图谱的CSSCI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09):49~54.
[14] 王 琪,徐成立.知识图谱视野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路径——基于1991~2009年体育学博士论文关键词共词网络的可视化分析[J].体育学刊,2010,17(12):118~125.
[15] Co-word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escribing the networ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The case of polymer chemsitry[J]. M. Callon, J. P. Courtial, F. Laville. Scientometrics. 1991 (01).
[16] Gender, Culture and the generation gap: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aspects of national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Anne Williams, Julie Bedward.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 2001.
[17] Power Play:Sport,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2nd edition. Horne, J.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2010.
[18] Consuming sport:Fans, sport, and culture. Horne, J.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 2005.
[19] Sport, leisure and culture in twentieth-century Britain. Horne, J. Sociological Review. 2003.
[20] The role of socio-psychological and culture-education motives in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sport touris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J]. Daniel C. Funk, Tennille J. Bruun.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03).
[21] Analysis of the fie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tants with the Unified Scienctometric Model. Fit of relational and activity indicators[J]. Scientometrics . 2005(02).
[22]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 ChaomeiChen. J. Am. Soc. Inf. Sci. 2006 (03).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of Sports Events——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iteSpace and HistCite
LI Siyua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and HistCite bibliometric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sports events in China's core journals and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articles, research keywords and teams.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journal articles published in sports events has generally increased,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of sports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sports competition research has been decentralized, mainly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duct research, and competitions. Organization, competition risk, research on legal protection of competitions, etc., each research direction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ut there is still mutual citation relationship;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or regions, China's sports events research started late, but due to the progress of China's competition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exity, the problems and contents of Chinese sports events are more abundant and detailed.
Literature measurement; Sports even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G811.2
A
1007―6891(2020)02―0015―09
10.13932/j.cnki.sctykx.2020.02.04
2019-08-08
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