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STEMI病人PCI术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2020-07-17
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可以实时追踪整个心动周期内心肌斑点的位置,能够对追踪每个斑点及比较斑点间的相对运动,同时得到心脏室壁各个节段以及整体的参数,可从多方向反映心肌的应变[3],快速定量获得心肌每个节段的应变值[4],成为目前评价心肌功能最常用的临床检查方式。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3D-STE)不受组织多普勒的角度依赖及二维空间限制[5],测得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普通超声心动图更精确。斑点追踪技术(STE)可以检测STEMI后心肌缺血坏死所致的局部或整体室壁运动改变,并评价相应心肌的复杂形变及局部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美国超声心动协会将左心室分成17段(6个基底段、6个中间段、4个心尖段,1个心尖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供血区包括:前间隔基底段(BAS)、前间隔中间段(MAS)、室间隔心尖段(ApS)、前壁基底段(BA)、前壁中间段(MA)、前壁心尖段(ApA)和心尖部(Apex)[6]。
既往研究多着重于STEMI或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整体收缩功能改变,对于局部区域收缩功能了解甚少,为探讨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31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心肌梗死后局部室壁运动,评估此类疾病对于心脏整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病人31例,经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STEMI,在症状出现后12 h内完成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急诊PCI术。入选标准:①既往无心肌梗死;②心电图显示有ST段抬高;③有心肌酶学证据。排除标准:①合并心房颤动或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②不能配合的病人;③合并恶性肿瘤或预计寿命小于1年者。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行二维、三维心脏超声检查,留图脱机用QLAB9.1软件自动测量LAD相应供血节段的左室长轴应变峰值(longitudinal strain,LS)、左室整体平均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LVEF、LVESV、LVEDV等参数。对完成随访的STEMI病人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35~77(61.0±11.8)岁。
1.2 仪器与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飞利浦Philips IE3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S5-1三维超声探头,S5-1探头频率1~5 MHz,可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X3-1矩阵型探头频率1~3 MHz,超声工作站配备 QLAB 9.1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取左侧卧位,采集最清晰的连续2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再转换为三维模式,采集最清晰的连续3~4个周期的三维图像。将所获得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影像数据导入Q-LAB 9.1超声图像处理软件系统,软件设置隐藏病人姓名及年龄信息,定量测量病人左心室17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峰值(MLS),以及GLS、LVEDV、LVESV等心功能相关指标。详见图1。
图1 QLAB 9.1测量纵向应变及牛眼图
本研究用2D-STE定量测量病人左心室17节段LS、GLS,用3D-STE测量LVEDV、LVESV、LVEF等参数。使用MLS表示LAD供应7个节段的长轴应变平均值,即MLS=(LSBAS+LSMAS+LSApS+LSBA+LSMA+LSApA+LSApex)÷7。随访12~18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功能发现如果LVEDV与发病时的基线值相比增加≥15%,则确定发生左心室不良重构[7],分析以上参数与左室重构的关系。左心室应变一般为负值,应变能力大小与数字有关,数字越大,应变能力越强;与符号无关。
2 结 果
2.1 STEMI病人LAD供应7节段应变改变情况 在LAD供应节段中,有4节段(BAS、MAS、BA、MA)应变能力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LAD的7节段应变及MLS、GLS改变情况比较(±s) 单位:%
与术后1周比较,①P<0.05。
2.2 STEMI病人PCI术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1个月、6个月LVEF较1周时明显增加,出院后随访2次LVEF均增加,LVESV在术后1个月、6个月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整体收缩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STEMI病人术后左心室功能比较(±s)
与术后1周比较,①P<0.05。
2.3 术后GLS、MLS与LVEF相关性分析 术后GLS、MLS均为负值,绝对值越大表示应变能力越强,分析与其他参数相关性时,均使用绝对值进行比较。术后3次MLS与GL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575、0.581。MLS与LVEF相关性散点图比GLS分布密集。术后随访3次的GLS与相应LVEF相关系数依次为0.457、0.550、0.637,GLS与LVEF呈正相关性(P<0.05)。术后3次MLS与相应LVEF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0.689、0.714,MLS与LVEF呈正相关性(P<0.05);MLS相关系数比GLS大,与LVEF相关性更强;且随时间改变,MLS、GLS与LVEF相关系数逐渐增大,相关性更强,关系更加密切。
术后1周时GLS与随访3次LVEF相关系数依次为0.457、0.488、0.505,GLS与随访3次LVEF呈正相关(P<0.05)。术后1周时MLS与随访3次LVEF相关系数依次为0.594、0.607、0.636,MLS与随访3次的LVEF呈正相关(P<0.05)。详见图2、图3。
图2 术后1周MLS与LVEF的相关性分析
图3 术后1周GLS与LVEF的相关性分析
2.4 PCI术后重构组与无重构组MACE的发生率 本研究共随访罪犯血管为LAD病人31例,共随访6~18(15.19±2.15)个月,发生MACE 9例(29.03%),发生左室重构7例(22.58%)。在重构组7例病人中,3例发生MACE;未重构组24例中6例发生MACE。重构组的MACE发生率高于无重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详见图4。这可能与随访时间过短、随访例数少有关。
图4 重构组与未重构组MACE的发生率比较
2.5 MLS、GLS、LVEF、LVEDV、LVESV、△LS节段的ROC曲线分析 ML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31,GL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6,LVE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471,3者均有相似的诊断价值,诊断价值中等。用△LS节段表示局部7个节段之间应变能力的极差,即△LS节段=∣△LSMAX-△LSMIN∣。LVED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7,LVES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LS节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1。在最佳截断值(约登指数为0.420)时敏感度为0.571,特异性为0.849。△LS节段在预测左室重构中准确性高于其他测量参数。详见图5。
图5 各个参数的ROC曲线分析
3 讨 论
心肌梗死时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是最早的特征性表现,用超声斑点技术可以准确定量分析室壁运动异常[8-9],刘利等[10]研究表明,在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参数中,LAD供血节段的间隔、 前壁、 心尖帽区的收缩功能参数改善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本研究排除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阻塞的病人,将病变定位于LAD,观察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恢复情况。应变作为新的功能参数不仅能反映心肌的局部运动功能,也能定量测量心脏整体功能,心肌应变随着时间改变的程度称为应变率。该参数能排除时间对形变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变率较广泛地用于评价左室功能。有研究证实,STI可以定量评价心肌缺血程度,纵向应变(LS)和径向应变是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选用纵向应变作为评价心肌收缩能力的指标[11]。
心室结构功能常规评价参数LVEDV、LVESV、LVEF等,2D-STE可以多个方向反映心肌应变[12],不受角度和心脏摆动的影响;也可以实现沿或垂直超声束方向跟踪[13]。3D-STE能对室壁的局部运动、左室形状等复杂参数进行定量测量[14-17]。本研究应用2D-STE测量LS、GLS,应用3D-STE测量LVEDV、LVESV、LVEF等参数,结果显示STEMI病人行急诊PCI术后,MAS、BAS、BA、MA的LS在术后6个月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尖段3节段(ApS、ApA、Apex)的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心脏外膜血管走形,随着LAD的走形向下,血管分支增多且管腔变细个[18]。手术后血管再通容易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使部分心肌细胞出血、水肿[19],故恢复起来较为缓慢。如图1所示心尖区域应变能力比基底段及中间段差,在术后1周,牛眼图上可看到梗死或远隔区域有反向运动,可能由于STEMI后心肌出现失同步运动[20],梗死区运动可出现减弱、消失或矛盾运动,在非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则可以出现暂时性减弱或正常或代偿性增强。
术后1周的GLS、MLS与随访3次的LVEF均呈正相关性,MLS相关系数更高,说明GLS、MLS可以在早期预测STEMI病人远期LVEF情况,尤其是MLS。PCI术后病人心室收缩功能逐渐改善,可能与术后心肌得到再灌注后、缺血受损的心肌细胞慢慢适应并逐渐恢复功能有关, 使左室重构得到抑制和逆转[21], 从而改善了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左室重构对术后恢复危险因素、及时识别左室重塑至关重要。本研究中重构组MACE发生率高于未重构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数太小,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确定。
本研究使用新参数△LS节段来表示节段间应变能力的差别,发现△LS节段与LVEF不相关(相关系数为0.132,P>0.05),可能由于△LS节段越大,局部区域应变差别较大,心室各节段收缩能力不一致,进而影响LVEF;△LS节段越小,节段间变化较小,局部节段LS可能均较差,且随访3次没有明显变化,△LS节段过高或者过低均提示心肌收缩能力的异常。分析△LS节段与左室重构的关系,发现△LS节段在预测左室重构中准确
性高于其他测量参数,推测△LS节段可作为预测左室重构,甚至预后的参数。
MLS与LVEF的相关性比GLS更强,可预测病人在PCI术后早期恢复及预后情况。△LS节段作为一个新的参数,不仅可反映术后局部及整体收缩能力的变化,也可预测左室重构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