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在鼻咽癌患者诊疗中价值
2020-07-17温东辉
温东辉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惠州 516003
鼻咽癌是鼻咽腔顶部、侧壁发生的恶性肿瘤病变,目前关于鼻咽癌的病因机制尚处于研究阶段[1]。研究指出早期对鼻咽癌的有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其中早期鼻咽癌5年生率可达到50%,因而临床对鼻咽癌强调早发现、早治疗[2]。尽管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较多研究指出EBV(疱疹)病毒感染是鼻咽癌的高危因素,通过对EBV病毒检测可作为疾病诊断、疾病进展以及疾病评价的重要依据[3-4]。为证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对鼻咽癌患者诊疗价值,进而为鼻咽癌患者诊治奠定基础,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改善预后。现就结合我院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150例鼻咽癌患者,对其治疗期间血浆EBV-DNA水平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150例鼻咽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150例健康人员。观察组男84例、女66例,年龄35~77岁、平均(58.6±4.9)岁;临床分期方面:Ⅰ期34例、Ⅱ93例、Ⅲ期23例。对照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33~76岁、平均(58.6±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为鼻咽癌患者应用放化疗,化疗药物为草酸铂(成都世纪华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20020648),药物剂 量为 70mg/m2,5- 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H31020593)用量为500mg/m2,加入50mL 0.9%的生理盐水中,连续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化疗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放疗。放化疗期间对患者定期进行鼻咽检查,每周2次。放化疗完成后应用影像学方法对鼻咽癌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照组阳性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分别在治疗后 1、2、3、4、5 周以及 6 周测定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员血浆EBV-DNA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使用仪器设备包括:德国QIAGEN公司Rotor-Gene Q5plex定量PCR扩增仪、离心机、紫外线投射分析仪、二氧化碳培养箱、扩增试剂盒等。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观察组、对照组人员3mL外周血,规范采集血样,将血样加入到EDTA抗凝剂试管中,常规离心5min,选择200μL血浆,于-20℃条件下保存备用。检验前需要将血样放置于室温下复融,然后根据试剂盒操作说明完成核酸提取、反应体系处理、基因扩增等一系列操作,所有操作均由经验丰富人员完成。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血浆EBV-DNA阳性检出;(2)治疗后1~6周血浆EBV-DNA水平;(3)不同预后患者EBV-DNA阳性检出情况。
1.4 评价标准
血浆EBV-DNA阳性标准:>5.0×102IU/mL。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5]对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部分缓解(病灶缩小超过50%,维持4周;稳定(病情稳定,病灶增加不>25%);进展(有新病灶产生,达不到稳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EBV-DNA阳性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血浆EBV-DNA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EBV-DNA阳性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EBV-DNA水平比较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EBV-DNA水平呈现出总体下降趋势,且治疗6周后的血浆EBV-DNA平均水平达到阴性标准,见表2。对照组8例阳性患者其EBV-DNA水平也在下降,但不同时间对应EBV-DNA水平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预后患者EBV-DNA阳性结果
经过对患者的全面治疗与护理,150例鼻咽癌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6.67%)、部分缓解74例(49.33%)、疾病稳定52例(34.67%)、疾病进展14例(9.33%),总缓解率为56.00%、未缓解率为44.00%。缓解患者中EBV-DNA阳性率为16.67%(14/84);未缓解患者中EBV-DNA阳性率为43.93%(2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0.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EBV-DNA水平(x ± s,IU/mL)
3 讨论
鼻咽癌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典型症状包括耳闷堵感、鼻塞、涕中带血、听力下降、头痛等[6]。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以及不同人群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得早期鼻咽癌检出率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7]。尽管如此,但是鼻咽癌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重视对患者诊疗以及预后研究分析,便于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更多依据,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目前临床对鼻咽癌患者术后复发以及预后预测方面有较多方法可供选择,比如鼻咽纤维镜检查、临床影像学检查等,上述相关方法对鼻咽癌诊治以及预后评价有参考价值,但总体特异性、灵敏度较低,而且操作较为麻烦,造成实际应用价值受到影响[8-9]。
随着对鼻咽癌研究的不断深入,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有着密切关系,临床研究指出EB病毒是进行鼻咽癌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10]。王琳等[11]指出血浆EBV-DNA水平测定能够提高鼻咽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准确率,有助于延伸筛查范围。刘春霞等[12]指出通过将咽拭子EBV-DNA与EB病毒抗体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鼻咽癌筛查的灵敏度。刘艳石等[13]分析了EB病毒抗体及其DNA在鼻咽癌复发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研究认为EBV-DNA对复发性鼻咽癌的诊断以及确定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EB病毒抗体无法用于未复发鼻咽癌患者复发的预测。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EBV-DNA在鼻咽癌诊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重点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在鼻咽癌患者诊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根据研究结果部分数据分析,鼻咽癌患者其血浆EBV-DNA阳性率达到89.33%,这一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33%的血浆EBV-DNA阳性率,提示鼻咽癌患者其血浆EBV-DNA阳性表达率较高,这与国内文献[14-15]中指出的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存在密切关系具有高度一致性。鼻咽癌患者经过采取放化疗治疗措施,其血浆EBV-DNA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证实鼻咽癌患者体内的EB病毒量不断减少,再次证实了EB病毒感染同鼻咽癌疾病发生以及进展存在密切关系;对照组健康人员中EBV-DNA阳性人员在不同时间段血浆EBVDNA水平方面较观察组更高,分析可能是患者EB病毒感染严重,同时也体现出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放化疗效果。鼻咽癌患者预后方面,患者总缓解率达到56.00%、未缓解率(稳定与进展)达到44.00%,且缓解患者EBV-DNA阳性率(16.67%)小于未缓解患者的EBV-DNA阳性率(43.93%),提示鼻咽癌患者预后同EB病毒阳性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总体研究结果同国内相关文献[16-17]报道存在高度一致性。
同常规检查方法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检测结果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少[18]。
综上所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能够为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有利于根据不同患者实际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