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护理模式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依从性、生活质量和视力水平的影响
2020-07-17付美岩石义鹭魏本莉
王 雪 付美岩 战 伟 石义鹭 曹 雪 魏本莉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眼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3.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普外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老年性白内障也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由其定义可知,其发病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也是机体老化的一个表现[1-3]。在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方面,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较为理想的视力水平。但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成功后仅仅是一个新的康复起点,术后住院阶段以及出院后,需要从饮食和生活作息等角度,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治疗效果[4-5]。在此背景下,我院眼科将4C护理模式应用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体由患者院内的责任护士、社区护士及患者家属组成4C护理团队,从合作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延续性4个角度,向患者开展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后,取得了预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例作为护理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经三面镜、裂隙灯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检查,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适宜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3)手术顺利完成;(4)单眼手术患者;(5)年龄≥60岁。排除标准:(1)合并眼睑闭合不全和干眼症等患者;(2)青光眼等其他眼病患者;(3)肝肾功能不全患者;(4)精神类疾病或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患者等。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患者知情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4C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患者年龄60~74岁,平均(69.2±3.5)岁。患者核硬度分级情况为Ⅱ级患者22例,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15例;4C组中男27例,女21例。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70.1±5.1)岁。患者核硬度分级情况为Ⅱ级患者20例,Ⅲ级患者12例,Ⅳ级患者16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手术成功后,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方法,如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限制头部运动。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和渗血等情况的发生等。患者出院后,告知患者正确的用眼方法,与患者互留联系方式,及时解答患者在家庭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C组患者在院内护理工作方面与对照相同,在院外护理工作方面,从合作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延续性4个角度进行长效护理干预[5-8],具体如下:(1)合作性。为了保证4C护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先从合作性的角度构建4C护理团队。具体成员包括患者在医院护理阶段的责任护士、社区护士和患者家属组成;(2)全面性。4C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从心理、用药、饮食、用眼、运动和生活作息等角度,制定综合性的护理方案;(3)协调性。协调性是4C护理模式的核心环节。其中涉及到患者院内责任护士与社区护士,和社区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协调。如在院内责任护士与社区护士协调方面,前者根据患者出院时状态,制定初始护理措施,提交给社区护士。社区护士按此执行,并根据具体的护理情况,提出自身的护理观点和方法,二者协同制定护理方案。在社区护士与患者家属协调性方面,社区护士是患者家庭护理的主要的指导者,定期到患者家庭中,指导患者家属各项护理工作具体的实施方法。患者家属则第一时间先向社区护士反馈患者的康复进度,同时若遇到某些问题,如可行性较差或者护理难度较高等,也可以及时与社区护士进行沟通;(4)延续性。合作性、全面性和协调性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延续性表现在以上三者的延续,以循序渐进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1.3 观察标准
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1)患者出院后护理依从性比较。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调查,经信度计算,Cronbach’sα系数值为0.826。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药依从、饮食依从、用眼依从、运动依从和生活依从等[9]。各项满分为5分,分值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为标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10]。满分12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患者视力≥0.3的比例比较。以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为标准,检测患者视力情况,比较两组视力≥0.3的患者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4C组患者在用药、饮食、用眼、运动和生活等方面,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出院时,同时4C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视力≥0.3的比例比较
手术后,两组患者视力≥0.3和<0.3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4C组患者视力≥0.3的比例高于对照组,<0.3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x ± 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 ± s,分)
表3 两组患者视力≥0.3的比例比较[n(%)]
3 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因为正常情况下,晶状体内富含谷胱甘肽、维生素类及无机盐类等物质,且处于一定平衡的状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会随之减退,如眼底动脉可出现硬化等情况,使血液内有害物无法排除,进而打破了谷胱甘肽和维生素类之间的平衡,严重影响了晶状体的代谢功能,逐渐导致晶状体呈灰白色。另外老年人多患有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也是导致老年性白内障的诱因。
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面,患者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后,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对患者来说,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治疗的起点,后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稳定和康复过程,以巩固治疗效果。因此,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护理,已经成为各医院眼科的核心工作之一。但现阶段的护理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护理措施多,但未形成体系,缺乏有效的整合。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来说,后期的康复需要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不能仅从一方面或多方面开展。而且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也不仅仅是多项护理方法的累加;二、术后院内护理与家庭护理脱节。很多医院将患者术后院内护理与家庭护理作为2个独立的护理阶段,二者缺乏有效联系[11-12];三、社区护士参与程度严重不足。早期在患者的家庭护理方面,基本的护理工作都由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干预。由于我国各医院科室的护患比例严重偏低,护士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已经力不从心,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经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家庭护理,导致干预方法较为简单。而在社区护士方面,早期我国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技能偏低,就诊的患者较少,社区的护理任务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向社区级医院倾斜,在服务条件和人力物力上均得到了明显改善[13]。应该吸引更过的社区护士为患者开展家庭护理服务,以更好的体现出社区护士的价值,提高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完成质量,也能够有效缓解大型医院护理的工作量。
因此,一种将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即4C护理模式已经由理论研究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4C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合作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延续性4个方面。其中合作性是将患者的责任护士与社区护士纳入一个护理整体,同时将患者家属也纳入其中,以便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全面性是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综合性的制定出整体的护理措施;协调性是合理分配和协调责任护士与社区护士、社区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任务分工,使护理工作更好更快的开展;延续性是将护理工作持续化,循序渐进的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在4C护理模式具体应用方面,如黄春媛[14]对白内障术后患者采取4C护理模式加以护理干预,护理1个月和3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均明显提高;黄一涛[15]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对象,通过4C护理模式将院内护理工作有效完善和延伸,患者远视力、移动和光感等指标均得到改善。
我院在应用4C护理模式后,同样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如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另外出院3个月后,患者视力≥0.3的比例高达95.83%,而对照组仅为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研究实践,同样反映出了4C护理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取4C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系统、全面和长效的护理服务,为患者康复效果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