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2020-07-17刘雪妮刘春华
刘雪妮 刘春华 亓 梅
1.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东济南 250022;2.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山东聊城 252000;3.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济南 250022
在临床多发、常见传染疾病中,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极高发病率,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肝细胞癌、肝衰竭以及肝硬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而早期给予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对其HBV进行持续抑制,使其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得以减轻,达到改善肝功能的目的,降低肝癌发生风险[2]。恩替卡韦是抗乙肝病毒的一线药物,其与拉夫嘧啶相比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故受到临床广泛应用。该药物具有服用方便等特点,使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通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恩替卡韦+胸腺肽治疗的优势,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共收治100例,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前者实施恩替卡韦+胸腺肽治疗、后者实施恩替卡韦治疗。
纳入标准: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和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度高。
排除标准:伴有由其他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原发性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近半年存在抗病毒类、免疫调节剂治疗史。
观察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2~69岁,平 均(50.5±1.2)岁,病 程1~5年,平 均(2.01±1.01)年。对照组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2~70岁,平均(51.7±1.9)岁,病程1~6年,平均(2.31±1.0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均进行对症治疗,如利尿治疗、抗感染治疗、保肝退黄疸、营养支持等。
对照组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口服恩替卡韦(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00064),用法用量为每日一次、每次0.5mg。
观察组行恩替卡韦+胸腺肽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1022236)治疗,每日2次、每次1.6mg,行皮下注射,共治疗24周为一疗程;治疗24周后,停用胸腺肽,继续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持续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指标包含: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四项数值、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肝功能指标[3]:于治疗前、后抽取其4mL空腹静脉血,并以每分钟3000r的速度进行离心操作,共10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
肝纤维化四项数值[4]:于治疗前、后抽取其5mL空腹静脉血,以每分钟3000r的速度进行离心,共离心5min,将血清分离,采用深圳市库贝尔生物科技有效公司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iCem-520)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
总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治疗效果判定[5]:患者经治疗后,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经肝脏B超检查可见回声密集减弱,视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B超检查提示回声密集具有小幅度减弱,视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体征和症状无改变,B超检查提示未发生变化,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包括[6]:肾功能损害、腹泻和过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B(20.03±1.52)μmol/L、ALT(22.12±1.32)IU/L、ALB(39.82±1.24)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肝纤维化四项数值比较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四项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肝纤维化四项数值比较(x ± s,μg/L)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由于HBV易增加耐药突变风险,故此给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增加隐患。目前临床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一般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但临床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且疗效不一,故此需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显著治疗效果[7-10]。
恩替卡韦是抗乙肝病毒的一线药物,其与拉夫嘧啶相比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故受到临床广泛应用。该药物具有服用方便等特点,使患者易于接受,且在将抗病毒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发挥的同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其血药浓度水平维持最佳,且能够对病毒增殖产生抑制作用[11-15]。该药物属于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主要是通过进入人体后,经磷酸化代谢,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而三磷酸盐能够与HBV逆转录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进行竞争,从而对人体肝炎病毒的逆转录酶活性产生抑制,将HBV-DNA合成进行阻断。虽然该药物抗病毒活性较强,但若长时间服用,易增加人体耐药性,最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胸腺肽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高纯度蛋白质,主要由28个氨基酸组成,其能够对人体免疫调节功能起到协同作用,使人体机体免疫状态得到改善。由于乙型肝炎肝硬化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损害情况,主要以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作为临床表现,该情况易降低人体自主防御功能,使其抗病毒能力减弱。而胸腺肽能够使人体T淋巴细胞亚群Th1细胞活性得以增强,促进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能力提高,利于内源性干扰素的形成,达到增强人体抗感染和抗炎能力的目的[16-18]。通过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叠加二者抗病毒效应,从而使抗病毒效果更为显著、且更持久。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B(20.03±1.52)μmol/L、ALT(22.12±1.32)IU/L、ALB(39.82±1.24)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纤维化四项数值相比较,前者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前者更低(P<0.05)。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