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双版纳贝叶棕的种植和保护现状

2020-07-17申国晋甘燕君李志勇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傣族

申国晋,甘燕君,李志勇,李 玲

(1.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所,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景洪 666100)

1 引言

贝叶棕(Coryphaumbraculifera)原产地为印度和斯里兰卡,700多年前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傣族人将贝叶棕称之为“Guo lang”,历史上在西双版纳的低海拔地区的傣族佛寺和村寨中有广泛种植。贝叶棕是西双版纳贝叶文化传承的一个主要载体和代表性植物,它不仅承载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原始的教义,也物化了傣(泰)民族虔诚的宗教信仰精神,更记录着傣(泰)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一树种对贝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西双版纳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作为中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承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迎来送往、互通有无、加深交往、促进合作的重要使命中的人文交流纽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母树稀少,种子难以采集、育苗难度大、保护意识缺失等诸多原因,西双版纳境内的贝叶棕的数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

2 贝叶棕人工种植现状

贝叶棕是西双版纳地区历史上最早引进的外来物种之一,通过傣族先民的不断培育和驯化,贝叶棕已全面适应了当地气候。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中的“五树六花”之一,过去被傣族先民广泛种植在寺庙周边和村寨里,在佛教仪式中、在佛经流布中、在人文历史科技的传承中,其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作为神树来祭拜。当然,根据相关史料记录,历史上贝叶棕的人工种植须由佛爷来完成,傣族民间传说“只有修行比较深厚和精进的高僧才能把贝叶棕种植成活”。因此,在南传佛经流布中,贝叶棕发挥了其它“四树”不可能替代的作用(表1)。

表1 西双版纳贝叶棕种植现状统计

3 种植存在的问题

贝叶棕虽然在西双版纳州有700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但却没有得到广泛种植和推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傣族群众对贝叶棕心存敬畏,一般傣族群众不敢擅自培育和种植。二是生命周期长,现存的母树比较少。三是坐果率低,部分母树存在只开花不挂果的现象。四是种子发芽率极低。五是幼苗期生长特别缓慢,前3年每年生长量不超过10 cm,易被其他植物覆盖致死。

4 贝叶棕的价值

4.1 文化传承价值

“贝叶文化是指云南傣族保存的传统文化。广义地说,是指一切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泰民族所保存的传统文化。”[1]。这一传统文化源于最早的佛经刻记在贝叶棕的叶子上,做为佛教流布的载体,而被称为“贝叶经”。自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后,傣族先民把贝叶棕叶片经过修整、压平、水煮、晒干、裁剪,然后用特制"铁笔"把佛经故事、佛教经典、天文、历法、医药、风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刻在上面,用植物油涂摸后,装订成册,最终完成“贝叶经”的制作。贝叶经久耐用,使用次数的增加不但不会褪色反而能使字迹越来越清楚,现存几百年之久的贝叶经仍然字迹清晰可辨。傣泰、巴利语系民族的这一独特技艺,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积累和推广,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贝叶文化,并在西双版纳发展成为了地标性文化。

4.2 经济价值

一些佛教界人士认为,贝叶棕是一株修行的树,其整个生命周期就是一种不断修行的过程,一旦功德圆满,机缘成熟,就会留下满堂“儿孙”证入涅槃,另外佛教界人士认为种植贝叶棕可助自身修行,因此他们不惜花重金来求购此树,并种植在庭院或寺院内。

4.3 景观价值

贝叶棕是一种四季常绿的热带景观树种,它的树干笔直,树叶硕大,叶片坚硬,整个树冠和树干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有着浓郁的热带植物特征,因此景观价值极高。

4.4 科研价值

贝叶棕全身都是宝,根的汁液可治腹泻;幼株的水煎剂可治热感冒,叶片可以刻写经文。目前,国内科研机构和院校对贝叶棕繁育、种植和药性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贝叶棕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4.5 科普宣传价值

“贝叶棕”这一树种名词,知道的人很多,真正见过的人却很少。在西双版纳旅游业中,贝叶文件是重点介绍的内容,但由于对“贝叶棕”这一物种认识的不足,一些导游经常把蒲葵、霸王棕、糖棕错误地介绍给游客。因此加大贝叶棕的保护和认知的正确引导,才能有利于将西双版纳传统贝叶文化面向全社会宣扬社介绍西双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5 保护贝叶棕的目的和意义

5.1 加强对贝叶棕的保护是我们的责任

贝叶棕是贝叶文化的代表性植物,在保护和传承贝叶文化过程中,对贝叶棕的保护不可或缺,贝叶文化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人,不能把贝叶文化的根遗漏在保护之外。通过保护贝叶棕来推动对贝叶文化的研究、宣传、传承和保护。

5.2 贝叶棕抢救性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针对全州贝叶棕存量稀少的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地对贝叶棕进行保护,在未来20~30年内,贝叶棕将在西双版纳这片土地上消失,当地少数民族特别是傣族将失去一种支撑其信仰或精神文化的树种。

5.3 通过保护贝叶棕,来推进“五树六花”、珍贵树种和古树名木的保护

加强对特有和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是西双版纳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生态保护有关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贝叶棕的保护,来推进“五树六花”、珍贵树种和古树名木的保护,从而使西双版纳州内的珍贵树种特别是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珍稀树种得到全覆盖的保护。

5.4 通过保护贝叶棕,来推进文化树种的研究工作

在西双版纳州世居的12个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结合信仰、传说或饮食的需要,各民族都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的树种,如菩提树、高山榕、贝叶棕、山桂花、无忧花、铁力木、槟榔等,这些树种跟当地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在各种文献或科技成果中鲜有对这些文化树种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通过对贝叶棕的保护来推进文化树种的研究工作。

6 保护措施和建议

6.1 将贝叶棕纳入西双版纳州珍贵树种名录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贝叶棕的育苗和种植,同时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无偿向全州适宜种植贝叶棕的寺院和村寨提供优质种苗,进而推动贝叶棕“进村入寺”的工作,有效的增加贝叶棕的种植数量。

6.2 建立全国首个“贝叶棕种质资源库”

为加强全州贝叶棕种资资源的保护,避免现存的种质资源受到破坏、损毁和出售,由州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西双版纳贝叶棕种质资源库”。

6.3 造册登记

结合西双版纳州开展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现有的高度>1 m的贝叶棕进行登记造册和挂牌保护,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贝叶棕所有者一定养护经费,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挂牌的贝叶棕进行病虫害防治。

6.4 建立种苗生产基地

种苗培育和生产是贝叶棕推广种植的最关键环节,因此做好种苗生产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一项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科研院校和企业合作,通过收集本地种苗、国外引种等方式,建立贝叶棕种苗生产基地,为推广种植提供充足的种苗。

6.5 推进贝叶文化的研究和国际交流

西双版纳是全国通往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门户和口岸,也因南传佛教和贝叶文化与东南亚各国有着共同的宗教文化信仰和深远的人文历史渊源,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充分利用“贝叶文化”这一共同的“文化基因”,加强与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文化来往,必有力地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必有利于西双版纳州巩固和发挥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门户战略定位,更进一步优化西双版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建议打造“六国贝叶文化交流节”,以贝叶文化来搭建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引领交流,并争取作为项目纳入国家的“一带一路”推进框架中。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傣族:亲水的民族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经营与发展研究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
救救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