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元素周期律”试题特点分析及启发

2020-07-16郑少鑫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考备考试题分析

郑少鑫

[摘要]纵观近七年高考新课标卷I的元素周期律试题,从考查目标、素材情境和设问方式三个角度进行试题分析,为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元素周期律;试题分析;高考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4-0059-02

一、试题分析

1.考查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近七年高考新课标卷I每年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虽然考查方式有所创新,但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相对固定:每年都只考查前20号元素,且都是主族元素,其中非金属元素考查频率高于金属元素,热门考查元素有0、Na、S、Cl等。考查内容涉及元素核外电子数及其排布方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关数据及推断,必修1中有关前20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无机和有机皆有考查),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具体考查的元素和知识统计如表l所示。

(2)能力目标

高考试题应该充分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为国家选拔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着重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以选拔具备终身发展与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1]。元素周期律试题主要考查的能力有:(1)提取关键信息并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加工的能力。试题呈现的情境往往都很陌生,学生只有从陌生情境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自己所熟知的知识,才能顺利推出元素的种类。(2)证据推理能力。在推断初期,基于题目给定的证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假设,然后通过分析加以证实或证伪。(3)模型构建能力。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去理解和记忆。例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原子、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电子的排布规律;等等。这么多的规律只有在头脑中进行模型构建,梳理成思维导图,才能快速且准确地提取。(4)心理自我调节能力。面对多变的试题情境,在高考的高强度压力下,学生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做到不慌不乱,认真细致地审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丢分,发挥出真正的水平。

2.素材情境分析

高考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素材情境的多变。面对陌生的素材情境,如果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没有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学生将很难适应新颖的高考素材情境,这也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性。从2013年至2019年的高考新课标卷I中元素周期律的素材情境统计(如表2)可以看出,题日的时代性越来越强,素材多选取文献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督促教师和学生关注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试题的素材也越来越丰富,引入更多的物质性质、结构和反应方程式,增加解题所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学生各方面发展更加全面。

3.设问方式分析

在高考题中,以多样化的素材情境为背景,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考查最直接的呈现形式就是设问方式。通过改变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提取和整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高考题选拔人才的目的。

元素周期律考题的设问形式比较固定,内容也很集中。常以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层结构的判断、单质或氢化物熔沸点的判断、原子或离子半径的判断、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判断、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判断等方式来设问。复习此类问题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整理总结,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头脑中形成思维导图。

二、总结与反思

1.如何选择和组织备考内容

从考查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元素周期律的考查范围集中在前20号元素,每年大概考查其中的4种元素,涉及的知识贯穿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内容基本定位在必修1和必修2这两本教材。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把高频率考查的元素作为重点内容,又要适当挖掘一些还没考查过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大胆预测,比如金属铝的相关性质在近七年的试题当中都没有考查。

另外,散点式的知识復习并不能满足现在高考综合型试题的要求,学生对散乱的知识进行机械记忆是没法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备考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不按课本中提供的知识呈现顺序组织复习,如先复习金属元素再复习非金属,可将元素化合物的部分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将与碳元素相关的无机、有机化合物整合成一个复习专题。

2.如何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由素材情境的统计发现,2016年和2019年的高考化学中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方式很新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题的难度。其实考查的知识点还是课本中的知识,只是学生的思维受平时的传统训练的限制,不能灵活应对。比如2016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以推断流程题的形式考查,其中涉及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学生习惯性从无机的角度进行思考,结果没推出来;2019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推断的突破口是从所给的结构人手,而学生只在有机化学中接触过结构式,但此题考查的是一个无机化合物,学生易忽略阴离子带有一个负电荷而错把Y推成硫元素。

新的素材情境带来的启发是必须改革课堂的授课模式,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分析高考试题特征、素材情境的创新性,再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原创题设计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同学科的教师群体当中也可开展类似的编写原创题活动,这样既可提高复习教学效率,又可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

3.如何提高答题技巧

在设问方式的统计中发现,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非常稳定且集中。只要能够推断出元素种类,把握元素周期的递变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就能将所有问题解决。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主动构建思维模型,把盐的水解、电子排布规律、沸点变化规律、原子或离子的半径递变规律、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递变和判断依据、化合价判断依据等进行整合,布置创新型作业(如画思维导图),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将其内化为学生大脑中稳固的知识。

总之,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复习备考,应在总结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及方式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从而在复习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l]单旭峰.科学命题 深化改革: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3):62-65.

(责任编辑 罗艳)

猜你喜欢

高考备考试题分析
谈谈高考数学备考的基本策略
思想政治课改革与高考备考
如何指导高三学生应对生物三轮强化训练
新考纲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新宠——化工流程题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选择题试题分析
聚焦热点:高考中与病毒有关的试题分析
科学推理能力的构成及其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