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优化研究

2020-07-16陈加晋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初中物理

陈加晋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基本教学策略,得到广大物理教师的重视 但一些实验本身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而对实验的优化和改进过程往往也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好载体。文章从关注实验方案的科学性、操作的可行性、思维的逻辑性三方面优化入手,谈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优化;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4-0047-02

初中物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学科,实验与理论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发展科学思维,促进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尤其倡导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主开展成本低、时间效益高、材料随手可得的小实验,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在家就能体会到物理的乐趣,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储备及科学素质。

然而,有些实验可操作性不强,实验方案不够科学严谨,实验分析中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下面做些分析探讨。

一、关注实验设计中方案的科学性

在进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关于“声音在真空中能否传播的实验”,有的教师将电铃直接放在玻璃钟罩内(如图1),通电后听到电铃发声,然后将玻璃钟罩内的宰气逐渐抽出,发现听到的铃声逐渐变轻了,然后向学生解释,假如抽气机真能将钟罩内的空气抽走,抽成真空,应该听不到铃声,据此就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这样的实验教学在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由于电铃直接放在钟罩的底座上,而底座又直接与桌面接触,因此在本实验中,即便抽气机真的将玻璃钟罩抽成真空,固体传声的路径仍然存在,还是能听到微弱的铃声,从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上考虑,本实验应该尽可能切断固体传声的路径或尽量减弱固体传声。

我们应该这样来优化实验:用泡沫、海绵等吸声性能较好的材料将声源与底座隔离(如图2)或用线将声源悬挂在钟罩内(如图3),尽可能减弱固体传声,将其对实验的影响减到最小,在这样的实验环境下进行探究,抽气后听到的铃声减弱,甚至基本听不到铃声,而固体传声的途径基本隔绝,此时推理真,,真空不能传声就较为严密和科学了。

二、关注实验教学中操作的可行性

在学习“滑动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我们通常会演示下面的实验(如图4),在图4乙中木块上加重物,在图4丙中换用粗糙的接触面,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但在实验中我们会发现,为了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等于摩擦力,必须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实现的,稍有偏差,拉力和摩擦力就会不等,导致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是不断变化的,甚至会让学生误以为木块在滑动过程中,摩擦力与运动速度大小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错误结论,而相关的二力平衡原理学生又还没学,导致教师很难向学生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

该实验可以这样改进: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壁上,木块下方为一长木板(如图5所示),实验时,让一学生拉着长木板前行,上方木块相对桌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此实验改良后,只比原实验多了一块长木板和滚轮,但巧妙地将木块运动改为接触面(即长木板)运动,无论接触面是否匀速,木块始终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使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始终相等,从而方便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便于读取实验数据。另外,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改变木板的运动速度,探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运动速度有关,可谓小小改进,一举多得。

三、关注实验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发生

为了加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教师经常会带一个木柄松动的锤子做实验,并进行如下教学:

第一步,向学生展示木柄松脱的锤子,询问学生敢不敢用,为什么?学生答:不敢用,因为锤头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飞出去,造成危险。

第二步,请学生拿出方案,解决木柄松动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将木柄竖直向下撞击地面,使其与锤头紧密结合。

第三步,教师向学生解释这是“惯性”现象。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到这一步就结束了,没有就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详细地解释,学生只是了解到这是惯性现象,记忆既不深刻,也不长久,遇到相关问题解释起来只会讲:由于惯性。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一起进行条理化的理性思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时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过程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撞击过程,刚开始锤子整体向下运动,当木柄碰到地面时,速度迅速减为零;但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向下运动,沿着木柄下滑至更粗的地方卡住,因此能让锤头不再容易松动。这样的分析能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其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根据生活经验,松动的锤子即使撞击卡紧了,也容易再次松脱,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避免呢?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后提出,可以在木柄和锤头接触的地方垫一层布或橡胶,以增大最大静摩擦力。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性地思考,能使实验不仅仅停留在“这是惯性现象”的淺层教学上,可以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

通过上述实验改进,可以使实验教学更科学、严谨,也能让实验教学更关注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同时拉近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促进物理实验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志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10):60-61.

[2]林读富,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S17):15-17.

[3]杨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谈[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6):69.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初中物理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