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构建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讨

2020-07-16钱海兵李媛黄勇其黄聪杨虹刘明罗进芳王璐刘鑫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主义课程体系

钱海兵 李媛 黄勇其 黄聪 杨虹 刘明 罗进芳 王璐 刘鑫

[摘 要] 构建主义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构建的过程,课程是知识构建的重要载体和来源。在构建主义的观点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从学生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观的观点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发展和知识构建需求的优质课程体系,为实现高质量教育服务。

[关键词] 构建主义;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 2018年度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重点项目[GZY-JG(2018)19]

[作者简介] 钱海兵(1977—),男,河南卫辉人,博士,贵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与教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352-03    [收稿日期] 2019-11-20

韩愈在《師说》一文中就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概括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三方面作用,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除迷惑,也可以看作是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中扮演了指引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的是承担了对知识的传播作用,居于教师和学生互动关系中的主动地位,课堂也就简单成了知识传出场所和“一言堂”阵地,评价也往往重视学生掌握接受了什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一流”人才,而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特点是对具备拔尖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说,来源于对现有知识的继承和有序的重建,也就是对知识重新构建过程[1]。如何达到一流人才的培养标准?建设一流的专业,基于构建主义的课程改革,将对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源于知识构建的课程现状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理论”,其中非常重视对课程目标、效率和行为的控制,其中对应的课程结构的四个基本要素为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强调课堂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我国大学课程的建设也基本上如此。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目标还是着重于强调课程本身,将课程目标定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定位为符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甚至将课程学习与学生毕业就业联系,而课程本身特点、学生发展特点缺少有提及,课程目标的特点还是教师单向拟定;课程内容方面,包括教材、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获取也都以教师为主进行。在满足所设定的课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是以方便教学、便于实施为组织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很少有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活动互动、课程任务和实施工具的选择基本上学生不参与;课程教育评价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是课程成绩如何,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究竟想获得什么,课程教学后对他们知识、能力的提升有多少帮助,则一般不在评价范围之内。而构建主义恰恰在这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构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的构建过程,表面看起来,课程各要素诸如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是相对独立的、割裂的,但它强调以这些要素为基础,在各要素执行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并且是居于中心地位,将各要素在课程教育过程中,结合本课程在学生知识能力塑造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培养人的目的。因此,从构建主义的观点来看,课程要素的学生需求就是第一位的。对于课程目标,应该体现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规划,达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这一目标,要体现知识动态发展,学生能力培养需求之间的平衡,既体现社会需求又体现学生个性特点;课程内容作为教师“传道授业”的重要载体,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给予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获得知识能力的建设,在内容上有知识观、学习观的体现;课程结构在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居于中心环节,那么就应该是既体现知识的通识性也要体现知识的专业性,做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在课程考评中,也不能单一以课程考核成绩为主导,要将课程考核放在学生培养的逻辑顺序和知识构建的整体中进行考评[2]。基于此,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环节进行。

二、基于构建主义的课程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构建主义的观点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掌握与传授者,学生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知识的传递和获得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学生才是知识存在与构建的意义所在,课堂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帮助者,教材内容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对象与素材,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知识如何构建,效果如何,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单项灌输,而是学生主动或有意识的对知识构建的过程,是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取舍加工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事实主导了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是他们对知识进行构建进行指导引领的作用,是课堂的管理一方,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引导的过程中,更多考虑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指引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方法,将单项的知识灌输改变为师生互动的、有内在需求驱动的主动知识获取过程。这种理念的转变,是实现学生知识构建的外部环境。

(二)教师主动拓展知识

大学本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基础教育,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专业教育。另外,随着信息化的扩展,学生在教材、课堂之外能够获得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更加丰富,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也要求教师要有能力指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进行知识的构建,也就是说,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学生知识构建活动的指导者,要有能力来“导演”这场戏。如此一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自身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专业知识要能够紧跟专业前沿,基础知识要足够厚实,通识知识要足够广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技巧。这对于目前大部分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鞭策,老教师要转变观念,要重新定位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及时把握专业前沿;新教师要加强通识知识,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做学生知识构建的合格指导者。

(三)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构建主义下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教师要传输给学生的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中知识构建的对象和来源,是重要的知识构建素材。课程目标也不仅仅是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个人,而是一个具有能力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进行知识构建与优化及不断主动适应需求的人。为适应这一需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课堂,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关心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知识需求而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是内容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观要求。教学计划中要反映社会需求,指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构建,结合学生职业发展与个性化需求,在服务社会能力方面的培养等,均应在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契合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给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发展、指引学生知识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改革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桥梁,教学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一味强调“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概念。在构建主义的观点看来,既然教学或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教學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更是学生的事情,课堂主体也是学生,那么在教学方法中,学生也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教学方法也要适应这一改变,要从课堂效果的角度出发,在提升教师本身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有路径提升学生的“学法”,做到教与学的双管齐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进行知识构建,如提倡的PBL教学、OBE教学、充分发挥线上资源互动的MOOC、雨课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知识构建的主动性,将学生带到了课堂上,甚至是课堂的中心,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五)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主义认为,课程是高校唯一能够提供的“产品”,学生是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如何,一方面决定了产品生产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体现这种消费结果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课程的考核,其本质上是对课程运行效果的考核。构建主义下的课程考核应该是广泛的课程考核,既包括学校组织人员按照一些客观标准如课程负责人资历、课程团队、资源等方面的考评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社会的反馈,也就是说教师、学生、社会对课程运行结果评价如何。可以体现为教师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互动的认可,学生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法的认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对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等。所以,评价应该是学校评价机构、教师、学生、社会的综合评价,应有对课程现状、未来发展的评价,并能将考核结果反馈在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中。

(六)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构建的过程,课程是知识构建的资源。资源的供给情况,也将影响学生知识构建的结果。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基础广、专业精的人才,特别是在当下淡化专业、强调以专业为基础较强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理念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指导学生知识构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载体。这种体系的建设体现在课程纵向建设和横向建设两个方面。纵向建设,课程体系既可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基础知识,也能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专业知识,做到基础与专业的有机统一,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体现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横向方面,又可以为相近专业提供知识体系的合理供给,做到课程体系建设支撑专业体系和专业集群的发展,注重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自身体系的统一,建设成为一个优质的课程群。

三、结语

构建主义一方面重视各要素在整体构件中的作用,更重视构建的过程和整体性的构建结果,强调各构建主题的互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关于学习的理论实际上体现为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统一,而课程是实现这三观统一的载体。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如何提供既能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构建主义的观点下,从课程目标审定、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探索教育教法的改革,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实现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构建过程,将会为我们的课程建设和以课程建设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效果提供重要的支撑,也将为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提供重要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吕晓清,构建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J].科技资讯,2019,22:122-124.

[2]吴暐.基于构建主义的“模具特种加工”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51-252.

[3]刘勇,赵春青,王宁新.“昆虫生理与生物化学”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79-80.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QIAN Hai-binga,LI Yuanb,HUANG Yong-qic,HUANG Congc,YANG Hongc,LIU Mingc,LUO Jin-fangc,Wang Luc,LIU Xinc

(a.Academic Affairs Office;b.Nursing School;c.Basic Medical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Constructivism holds that the classroom is the classroom of students,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s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and the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source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vism,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from students' knowledge view,learning view and education view,and construct a high 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students' ow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so as to serv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constructivism;curriculum reform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主义课程体系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