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究

2020-07-16田艳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 该文以新时代为切入点,以大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题,围绕着“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因、有效路径”展开,为学生解答了新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问题。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作者简介] 田艳宁(1982—),女,硕士,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思政课部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098-02    [收稿日期] 2020-0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我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建设者们对信仰的坚守。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尤为重要,关系着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信仰是指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信奉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的内容,多种多样。“天人合一”是信仰,上帝是信仰,如来是信仰,对权力、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甚至“得过且过”也是一种信仰。信仰实际上是人的根本性的需要,他赋予人的根本意义的存在,它能够提供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精神定向。

信仰是理性的终极支撑、情感的终极依靠。人为什么要有信仰,这个问题的另一种说法是:人生在世有什么意义。我们每天周而复始地上下班、每天吃饭睡觉,做这一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养活我们的生命吗?如果对于工作已经厌倦、对于吃穿已经毫无感觉,那么还有什么可以刺激我们的精神、让我们可以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信仰是人生欲望产生的源泉。古诗十九首中写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的忧虑太多,惧怕死亡来临,唯恐生活没有意义,信仰对生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超越生命的短暂与有限忧虑,为人生提供终极意义。

信仰使人自觉规范个人行为,坚持做合乎道义的事情。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可以转化成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和实践,从而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做合乎道义的事情。

信仰让人走出小我,走向大我,成为“大写的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新时代大学生是新生力量的构成,需要树立科学的信仰。泰戈尔说过:“人类永久的幸福不在于获得任何东西,而在于把自己给予比自己更伟大的东西,给予比他的个人生命更伟大的观念,即祖国的观念、人类的观念、至高神的观念。”可以看到,不仅要有信仰,还把信仰和幸福联系起来,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这些观念能使人类更容易舍弃所有的一切,连他的生命也不例外,实现个人的无限飞跃。

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因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规律来看,共产主义信仰是科学的政治信仰,是有史以来最崇高的信仰。近代以来我们中国被列强欺凌,中华古老文明遭到践踏,中华民族陷入苦难黑暗之中!人们一直在寻找某种精神支柱、精神信仰,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共产党宣言》宣告了一个理论上的事实:“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它告诉我们:选择为人民而奋斗,它的生命必將永恒,它的事业必将长存。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类的解放、站在无产者的立场,观察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依然是科学的真理。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实践的品格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对于当代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应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渐渐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曾经强大无比的中国被列强瓜分欺凌,丧权辱国,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出路,寻找救国救民的途径,梦想着重回曾经的精神家园。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让人们看到了光明和出路,也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更加积极地探寻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无数的先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信仰,前赴后继,引导中华民族从羸弱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当中,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欧洲“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17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影响了人类发展方向,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毛泽东同志1910年进入学堂读书,从受到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影响算起,到1920年发起成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止,前后大约10年。毛泽东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他最终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终身遵循、矢志践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不曾磨灭。尽管出身不同,职责不同,功绩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人民公仆,都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叫马克思主义。

三、新時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化培育,信仰教育是一种通过后天的影响获得信仰的过程,信仰教育就是“把外在事物变成他的手段,来实现他的目的”。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需要积极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体制机制,还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意识。

(一)积极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体制机制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阵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践效果。因此马克思主义信阳教育,首先是保证思政课课程建设,主要是包括的思政课程的学科设置、管理水平等的提高,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思政课程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另外,还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信仰教育方面我们要用好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其他科目的教学要和思政课教学协同发展,同向发展。例如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加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实事求是等价值观念的引导,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二)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意识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信仰教育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满足主体精神需要,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要信仰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自身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并不排斥个人的具体理想,相反,个人理想的实现是和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相统一的。对于一个有先进思想有远见的青年来说,个人理想更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指导下实现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树立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个人具体的理想密切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勇于砥砺奋斗。要把理想变为光辉的现实,必须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每个大学生都应当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竭诚以赴。作为21世纪的生力军,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学术研究能力,使之成为自己的优势,进而成为国家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9.

[2]李向平.信仰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建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5).

On the Effectiv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Faith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IAN Yan-ning

(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new era as the entry point,takes the college students' sticking to the Marxist belief as the theme,and focuses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belief education,the reason of strengthen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and the effective path",to solve the value problem of adhering to the Marxist belief in the new era for the students.

Key words:new era;college students;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